一个美国人眼中的中国茶

  2024-06-17 15:02          0

  美联社2003年1月11日文章:中国认为茶仍是最经典的中式饮品(作者:马丁・法克勒尔/MARTIN FACKLER)

  在中国东南部福建省崎岖陡峭的崇山峻岭之间,坐落着一个旅游者们的新去处――一座完全以“茶”为主题的游乐场。笑容可掬的男女侍者穿戴打扮成宋朝贵妇或者西藏游牧民的模样,殷勤地向前来一探究竟的游客们点头示意,并将他们引进充满东方情调的茶乡“迪斯尼”,领向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之间。这些风姿绰约的亭院星罗棋布,点缀在假山和水塘四旁,周围是做工精巧的石灯笼和仿真的塑料茶树。

  天福茶叶博物馆的所在地,正是中名茗乌龙茶的故乡。博物馆距离最近的机场不过一个小时车程,自从该博物馆去年起开始营业至今,已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远道而来。

  驱车6个小时从附近的广东省赶来的工程师郭祖春(音)表示:“我把11岁的儿子带到这儿来,目的是想通过这个让孩子多了解一些中国的文化遗产,在我小的时候,可没有人教我这些。”

  的确,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重新认识到,茶不愧是最经典,最隽永的中式饮品。

  据传说,茶最早被发现纯属巧合,5000年前,一位中国君王在茶树下饮水的时候碰巧有茶树叶掉进他的杯中。从此,茶――这种清香四溢的健康饮品就被带到了五湖四海,遍布全球。中文中的“茶”,到阿拉伯世界变成了“Chai”,在俄语中叫做“Chay”,在英语国家,则被命名为“Tea”。

  将晒干的茶叶与滚热的开水混合,炮制出味略回苦的茶水是中国茶文化的特征,这种泡茶的方式和中国人使用筷子或者汉语文字的做法一样典型。曾几何时,茶只是中国封建王朝帝王将相或骚人墨客俱怀逸行,神思飞扬时的专用饮品,在喝茶之前,往往还有数道繁杂的礼仪程序。

  然而,到了当代中国,茶叶似乎遭到了冷遇。上个世纪60年代,头脑发热的造反派将价值连城的古代茶具作为不堪回首的国家历史的象征毁于一旦。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演进,中国的城市青年开始接受,并爱上西式饮料。

  最近几年,对茶饮的青睐开始重现生机,茶叶、茶饮料消费的市场份额也日渐看涨。

  在中国最富裕的城市上海,人均茶消耗量从1992年至今已经翻了四番不止;同期,上海市的茶艺馆和经营茶饮料的水吧从最初的三家增加到3000多家。相比之下,全城的星巴克加起来也不过只有25家。

  茶饮市场的快速增长主要发生在1998年以后,随着中国人均收入的提高和国家综合国力的上升,人们的历史沉重感开始减退,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增加。

  对此,上海茶叶学院(Shanghai Tea Institute)的院长刘启贵(音)如是说,“人们对本民族的传统越来越有热情,于是便再次对茶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许多新开的茶馆以播放流行音乐、提供免费巧克力或草莓凉茶等手段招徕年轻顾客,收效显著。甜腻、用特制吸管吸吮的“珍珠奶茶”已经成为年轻人们最爱的饮料之一。

  还有一些茶艺馆保持了传统的茶文化风格,复古正是商家的买点。

  在上海最时髦的地段之一,人们可以穿过由摇曳的纸灯笼和娇嫩的翠竹装饰的门厅,进入棠韵茶艺馆(音)的大堂。进门之后,来客就会看到一尊唐代诗人,人称“茶圣”的陆游的木雕塑像。在茶馆内部,所有的家具一律是深檀色的木制仿古样式,传统的民乐绕梁不断。

  “现在的中国人既喝茶,也喝咖啡,”一家电脑公司的总裁,现年39岁的陶远(音)一边用一尊小巧的茶壶给自己斟上一杯乌龙茶,一边说。“在办公室里比较适合喝咖啡,但当你想聊天,或者想点事儿的时候,茶就是最好的。”

  另外一个促使茶饮再度走红的因素与传统的中医有关。

  陶远特别钟爱乌龙茶,一种色棕、微苦、据说能消耗脂肪,达到减肥目的的茶品。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青睐的绿龙井到味回甜的八宝茶,中国共有1千多种茶品,乌龙茶之一其中之一。

  中国的茶叶商店将各式各样的茶叶装在大肚子的玻璃瓶里,供人们辨赏香茶叶的香味、质地和色泽,任意选购。

  许多到福建漳州市漳浦县的天福茶叶博物馆参观的游客们都对制作茶叶的艰辛过程和悠久的历史十分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