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已谈到云南古代濮人,即今天的布朗、佤、德昂族等民族先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茶农。普洱之普即濮、朴、蒲的同音异写。晋洱茶、普洱茶就是濮茶,濮人是中国茶第一祖先的代表。
唐南诏时期今思(茅)普(洱)区已设银生节度于银生城(今景东县).“普洱“地名叫“步日睑”,宋元时期称“步日部”、明洪武十六年(1383),改称“普耳”地,滴雍正七年设“普洱府讨”。“普耳”地,到清代时才叫“普洱府”。“普洱”是“步日”、“步耳”的同名异写,音根是濮人族群的佤语。“普”是“扑”、“兼”、“旗”的民族称谓同音异写,故“普茶”即是“濮茶”。
黄桂枢、魏德明等学者经过调查,认为“步日”是佤语,是佤族布饶人、布朗族人的称呼,其意为“兄弟”的息思。普洱思茅一带,曾经是布朗族和佤族居住的地方。
“濮人”是云南澜沧江流域最古老的土 著民族先民。店樊绰《蛮书》卷四载:“扑子蛮,开南、银生、永吕、寻传四处皆有。”“引子蛮”,即是佤族布饶人和布朗族的先民“濮人”。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沿湃沧江居者号“普蛮和办日,扑子变,。《云南名族古代史略》载:“布朗族和崩龙族(历史上)统称仆子族,兽种木棉和茶树”。澜沧芒堆寨值族布饶人种茶,昔日土司制度时,“傣族土司专门规定芒堆人上交的贡品就是棉花和茶叶。”
历史学家方国瑜教授在论著中考证说:“蒲蛮,一名扑子蛮”,“在景东、景谷、普洱、思茅、西双版纳、澜沧、耿马、临沧、镇康,云县、保山诸处居民,都有蒲蜚族.自称‘布朗’,以往记录栽、朴、蒲,都是布的同音异写,又布朗族与饭族(自称布饶、布幸)、崩龙族(自称布雷,即今德昂族),语言同一属系,族属亦相关(称象克族,亦称南亚语族〕,古旗人分别名号甚多,当包有今布朗.阿值崩龙(德昂)诸族之先民。“20世纪80年代,在澜沧江中下游地区发现许多新石邵,属.忙怀类型”,而“忙怀类型”属“百濮”的“文化遗存帅。以上证明居住在澜沧江沿岸一带的古代旗人,“普”也是“濮”的民族称谓同音异写,是思茅地区最古老的民族佤族、布朗族的先民。
清·道光《普洱府志》、光绪《普洱府志》中叙述“物产”时,只曰“茶”一字,没有“普洱”二字,因这是当地的府志,茶又是在普洱本地所出的,自不必说地名,而直接记述一个“茶’字。故笔者认为:“普(濮)茶”、“普洱(濮儿)茶’是外地纳茶者根据族群产地地名叫出来而传扬闻名的。“濮茶”.可说是“濮儿茶”的简称(濮茶).因是“濮儿们人种出来的茶,便简称“普(濮)茶,,全称为“濮儿(普洱)茶”,所以“普”就是“濮”,“普茶”就是“濮茶”。
综上所迷“普洱”一词实际上是一个佤语布朗族名称,是一个种值交易集散“濮茶“的地名,是一个普洱茶文化区特殊地域和出产茶叶的茶名,“普’即是“濮”,“普茶”即是“濮茶”。
在今天的田野调查中,研究者们找到了大量民族茶文化的资料前文已迷及),更加进一步丰宫了普洱茶的文化内涵。充分证明了云南少数民族是普洱茶最早的创造者这一研究成果。
从1975年在勐朗山老曼峨山出土的濮人种植茶树的工具和在对南糯王、布朗山野生大茶树附近许多古茶树、古茶园有布朗山先民曾在古茶树园安锅扎寨的遗迹推测,澜沧邦威过渡型千年古茶树、劫海南孺山800年栽培型大茶园和澜沧景迈栽培型千年万亩古茶林,应当是“蒲满族,的布朗族先民栽种下的。是傣历57年(公元695年)由布朗族先民祺人栽种的。
至今,布朗族以茶树为始祖,认为茶不仅孕育了人,还孕育了日月星辰,因此布朗族无论迁移何地都要先种茶树,把茶与祖先联系一起。布朗山寨寨中心都保留普祭祀茶树、敬奉祖先的祭台,凡布朗族居住过的地方,有普零星或成片的古老茶园。许多布朗族的聚居地,至今沿袭特最古老的采制茶叶方法,因此,可推断布朗族采摘制作的散茶,自然就成为最早的普洱茶。
在云南西盟佤族自治县己发现野生茶树群落约28500亩。佤族人认为阿佤祖先在洪水泛滥的远古时期一起来到西盟山的,那时大地被洪水淹没,是“缅”(茶)救活了阿佤祖先的命,所以茶叶是阿值人心中最圣洁的灵物,闷饭人用茶祭“司岗里”祖先,用茶祭、大阳神、月亮神,因此在中缅边界一带,佤族,布朗族有“腊人”,即“茶人”之称。
此外基诺族、德昂族、哈尼族和傣族也是中国最早种茶、用茶,并用茶祭祀的民族,他们同布朗族、佤族等民族共同创造了普洱茶。他们都把茶当成一种高洁典雅的物品,认为茶是上通天神,中达祖宗,下连亲友的媒介和信物。茶是十分高洁的,茶之惫义极其深邃,现在多民族的人文背景与茶息息相关、相依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