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杯的正确投茶量,煮茶如何把握投茶量

  2024-06-17 15:02          0

再说煮茶。老白茶先泡后煮,如何控制投茶量?这个问题并没有统一的答案,得根据冲泡次数,来调整投茶量。所以只冲泡2-3冲就改为煮茶的情况下,投茶量不宜过多。在除投茶量以外,投茶量多的茶汤,是比投茶量少的茶汤,滋味加倍浓烈的。煮茶的过程中,茶叶与沸水也是要持续接触的,所以既要减少投茶量,又要控制煮茶时间。

如何煮好一壶茶?

中国人现在都是泡茶,殊不知,在用散茶冲泡之前,饮茶者都是煮茶,而且不说喝茶,而是吃茶。最早在唐代,那个时候没有系统的制茶方法,人们一般是直接采了叶子,煮茶而饮。唐代之后,才渐渐以干茶煮饮。陆羽被誉为“茶圣”,他的《茶经》是喝茶人的圣经。《茶经》里所说的煮茶,包括两道工序,一是烧水,一是煮茶。先说烧水。

《茶经·五之煮》:“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大意是说,烧水的时候,当开始出现鱼眼般的气泡、微微有声时,这是第一沸;边缘像泉涌连珠时,是第二沸;到了似波浪般翻滚奔腾,是第三沸。如果再继续煮,水就过老,而不适于饮用了。再说煮茶。陆羽在《茶经》里阐释的煮茶十分讲究:在水初沸时,按水的多少加入适量的盐来调味,取出一些,试试味道,把剩下的水倒掉,不能太咸;第二沸的时候,舀出一瓢水,用竹夹在沸水中绕圈搅动,再用一种叫“则”的量器量茶末从漩涡中心投下,等到滚得像狂奔的波涛,泡沫飞溅,用舀出的那瓢水加进去止沸,从而烧制出茶叶的精华。

唐代煮茶,往往会加盐、葱、姜、桂等佐料;宋代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以盐、酪椒、姜与茶同煮,南方也偶有煮茶。我们现在煮茶不多了,但是在冬天里,围着一个路子,用铁壶煮上一壶茶,也是一个不错的消遣。您对这个问题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如果您觉得回答得还不错,欢迎点赞和转发~一只爱吃的小肥虾,带你领略美食背后的趣味与文化。

如何精准把握投茶量?

感谢您提出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探讨茶知识,了解茶文化。如今市面上有很多泡袋装茶叶,比如5克装的红茶、8克装的岩茶,这些都是按照标准比例打包的,正好对应了110ml的标准盖碗。除开那些为老茶客准备的“加量装”,比如10克装、12克装、15克装等等,大部分泡袋装茶叶都是按照标准比例设计的,本身投茶量就是精确的。

泡茶前将泡袋剪开,倒入盖碗即可。至于散茶,还是推荐用克秤。很多人认为泡茶是一件主观的事情,不应该有所谓的条条框框束缚。但这样的想法大错特错!为什么泡茶要有标准茶水比例?因为人不是机器,无法像克秤要有做到分毫不差地投茶。投入的茶叶过多,茶汤容易泡苦泡涩;投入的过少,又容易泡不出味道。而且换个角度,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几十年的泡茶经验,随手一抓就能接近标准投茶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