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汤发浑不要怕!
2024-06-17 15:02
0
肯定有不少茶友发现了,原本清澈的茶汤,只要在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混浊的现象。
这种现象有个专业术语叫做“冷后浑”,亦称茶乳或茶乳酪。关于冷后浑,有些茶友认为是茶叶品质不佳的表现,也有茶友反而觉得能出现冷后浑的状态才是好茶。
那备受争议的浑浊茶汤到底是什么原因产生的,茶汤浑浊后还可以喝吗?
“冷后浑”是由茶汤中的儿茶素、茶黄素、茶红素、咖啡碱、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少量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通过氢键、结合键或疏水作用络合产生浑浊沉淀的复杂过程。
先给大家吃粒安心丸,其实能造成茶汤浑浊因素有很多,除了杂质污染而导致的茶汤浑浊外,一般都是可以喝的!
茶汤出现浑多出现在以下几种情况:
1.茶毫丰富
茶青原料采摘较为幼嫩,茶菁上会有较多的银毫,也就是茶毫。干茶在冲泡过程中茶毫会脱离茶叶,而悬浮在茶水中,形成“毫浑”。另外一些茶箐肥壮,茶毫丰富的茶叶也容易出现“毫浑”现象。如果是茶毫造成的浑浊,说明茶品原料等级较高、较为鲜嫩,这是大部分茶品品质高的表现之一
尤其是新茶,当水温较高时,茶毫会大量溶在水中,茶汤略显浑浊属正常现象,不影响饮用。
2.茶青在制作节点当中方法错误
茶青在制作时,如杀青过重使得一部分茶叶出现焦糊、黑边,冲泡时细碎的焦糊、黑边的茶叶会造成茶汤浑浊;揉捻时如果力道过重,茶叶破损较重,也会使得冲泡时茶汤浑浊;茶品揉捻、干燥时沾染上烟灰、尘灰等杂质,也会使得冲泡时茶汤浑浊。
3.第三种悬浮颗粒物
这一种情况应该茶友们较不好分辨的一种。悬浮颗粒物也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某些特定的条件下茶多酚与咖啡碱的络合物,俗称茶乳酪;
-另一类是茶叶中微生物的残余物,比如微生物的孢子。熟茶的发酵和生茶的自然后发酵都有有益微生物的参与,因此这种微生物残余孢子也是常见的。
4.存储不当,茶叶变质
茶品存储不当,如存储在高湿高温环境中的茶品,茶汤就较为容易浑浊;存储不当,茶品受潮、霉变,闻着有异味的自然也会使得茶汤浑浊。所以果断的就报废了吧
一些茶品如果短期之内,存储环境发生较大的改变,会使得茶叶内含物质转化不均匀,从而使得茶汤浑浊。
红茶“冷后浑”的情况好像更严重一些
红茶属于重发酵茶类,在制作的过程中要进行充分的氧化,许多儿茶素会转化成茶黄素。茶黄素的溶解度会受温度影响变大。茶黄素遇高温就会呈现各自游离的状态,溶于热水中,让我们看到的茶汤是清澈透亮的。
但是当茶汤温度降低,茶黄素就开始扎堆。温度越低,扎的堆就越大。大到一定程度看起来就是茶汤变浑浊了。
于是,茶友们在饮茶的时候就会看到,红茶的冷后浑的现象更加明显,重新加热茶汤,混浊的现象又会消失,茶汤又恢复红亮透明。
以上就是较为常见的使得茶汤浑浊的原因,茶友泡茶时如果出现茶汤浑浊可对照上文,分析自己泡茶茶汤出现浑浊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