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花42年让重庆茶叶香“飘”海外

  2024-06-17 15:02          0

  刚刚立冬不久,在云雾缭绕的巴南区二圣茶厂,空气中透出阵阵茶香。远处,一位老人在茶园里不停忙活着,他便是重庆茶叶集团的董事长张节明。“茶厂每年有上千个制茶、包装、管理等岗位可为周边农户提供就业。”几乎和茶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张节明说,最近他们正在跟京东谈合作。而改革开放40年,前身为二圣茶厂的重茶集团还要再出发。

  据了解,近年来,重茶集团出品的南珍眉、巴南银针、巴南碧螺春茶、巴南明前玉绿茶、巴南早春绿茶先后被认定为“重庆市名牌农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先后荣获国际农博会、国际茶博会金奖等殊荣,远销日本等国家。2005年,巴南银针作为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唯一指定用茶,广受国际友人称赞。

  一个机遇 改革开放吹醒创业的种子

  今年68岁的张节明与茶的缘分可以说是在他人生的悬崖边上结下的。据张节明回忆,他曾是原巴县二圣乡巴山村的农民,该村海拔800米,早年因村里有个废弃的农场,乡里便于1976年成立了二圣茶厂。“我当时进到厂里,从种茶到车间学制茶,再到一名技术员,慢慢和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张节明介绍,该茶园主要是生产原料,通过供销社销往重庆茶厂、成都茶厂等。

  那时,重庆各区县陆续成立了不少茶厂,仅巴县境内就有好几个,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二圣茶厂在众多茶企里面并不具备任何优势。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工厂便负债累累。看到此情此景,工人们也一个个离开,另寻出路。渐渐地,厂里只剩下张节明和其他20多个没有门路、年过30岁也娶不上媳妇的穷光棍。

  但年轻气盛的张节明心里很不服气:“难道我们就该一辈子受穷,一辈子打光棍吗?”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厂里的弟兄们争一口气。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同时也唤醒了张节明的创业种子。由于二圣茶厂严重亏损,二圣乡党委当即决定出售企业,并让他来承包经营。看到机遇的张节明本着赌一下的心态,举债购买了二圣茶厂。拿到承包权后,他大胆地到银行贷款1万元,并花7000元购买设备,留下几千元流动资金,开始与工人们一起携手打拼。

  张节明倾尽所有努力,既当老板也当工人,既管种植、生产,也跑市场,努力维持着茶厂的正常运转。节假日,别人下山回了家,他还独自留在茶山上,守着这片决定他命运的土地。功夫不负有心人,承包茶厂第一年,他净赚2万元。

  一条新路 不断推陈出新 创立品牌引领产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张节明开始进行产品以及品牌结构方面的调整,同时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

  1995年,巴县撤县升区,改为巴南区。张节明当机立断,抓住机遇,将产品取名为“巴南银针”,这个在当时极具新意的名称,也正是他改革创新精神的生动写照。

  2005年,一次难得的机遇再次降临。张节明从媒体上获知,当年10月,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将在重庆召开,上千名来自美洲、中东及欧洲的市长、政府官员及企业高官将来重庆参会。商业直觉让他感到,“会场上必将有能代表重庆的接待用茶,这将是巴南茶叶扬名世界的绝佳机会。”

  深知机遇重要性的张节明马上带着样品向筹备组人员推荐。幸运的是,筹备组有人喝过二圣绿茶,对茶叶的品质非常认可,他顺利地进入竞争行列。随后,经过专家论证,巴南银针一举成为“2005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唯一指定用茶”,并以此为契机开始进行大量宣传,打出了响亮的品牌。自此,巴南银针这个品牌在重庆“一炮走红”,同时还走出了国门,获得了国际友人的称赞。

  可张节明的改革创新却从未停止。2010年,钟爱腊梅高雅清香的他开始思索将重庆的腊梅制成茶叶,并找到西南大学、中国茶叶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的专家一起探讨研究,发现腊梅属于冷香型,可采用冷链技术将其制成茶叶。有了思路后,张节明立即购买设备,调整工艺投入生产。经过多年的努力,2015年,重茶集团推出了一款傲雪腊梅花茶,深受众多女性的喜爱,并获得了专利,成为了全国唯一一款腊梅花茶。

  在张节明有条不紊的布局掌控下,重茶集团走上了一条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0年时间,重茶集团发展成为一家集品牌推广、市场营销、茶文化传播、茶树种植、茶叶加工于一体的综合型企业,跻身于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之列。

  一种专注 无偿提供茶苗修公路 带村民致富

  张节明富了,他还积极带动周边茶农的生产。40多年来,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巴南延伸出一条完整的茶叶产业链。

  “2005年的时候,我和妻子双双辞职并投入近2万,依靠公司无偿赠送的茶苗,第一年便种下20亩,现在收益一年比一年好了。”二圣巴山村村民钱仕国说,他曾经也是茶厂工人,听到张节明号召农户种茶的消息后,夫妇二人决定回家自主创业。如今,他家的茶园已经扩大为25亩,一家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2000年,惠民村村民胡天文在公司动员下,将自家8亩土地全部用来种茶,第二年便收入近3万元。随后,他陆续承包亲戚邻居的12亩闲置土地种茶,年收益近8万元。如今,一家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2008年,张节明和二圣中坪村村委会商量,要用最优厚的条件吸引农户种茶。他亲自做出承诺,茶厂出资整治90亩土地给农民,并免费送茶苗、送技术,教农民种茶。茶叶种得好的,他再每亩地支付250元管理费,出产的茶叶由二圣茶厂全部按照高于市场价5%的价格回收。

  诱人的条件、丰厚的报酬吸引了更多农民加入种茶队伍。第二年,更多的茶农尝到了甜头。公司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别支付茶农原料款2600万元和3000万元,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种茶带来的实惠。公司每年招聘近万名采茶工人,带领山区农民走上勤劳致富的道路。

  “我一共帮茶农修了4条公路,来扶持茶农们建茶园。为了鼓励他们种植,我不仅免费送茶苗,还给他们每年250元一亩的管护费。”张节明接受,他无偿提供了价值上百万的种苗,让3000多户茶农脱贫致富,并捐资近100万元,修建几十公里公路,给村民创建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一种变化 重庆人喝茶 从品种单一到多样化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年来,重茶集团出品的南珍眉、巴南银针、巴南碧螺春茶、巴南明前玉绿茶、巴南早春绿茶先后获得“无公害放心茶”称号,以及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等荣誉。现今,重庆茶叶集团已发展成为拥有近3000亩茶园,大型茶农专业户27户,小型的有1000户,年产茶叶几百吨,销售额过亿元的重庆市农业综合开发龙头企业。

  张节明说,40年前的老重庆人都喝沱茶和绿茶,现在重茶集团共有定心、巴南银针、腊梅花茶、重庆沱茶、巴渝红茶等6大类30多种产品。茶产品的多样化,背后折射的是人们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提升。

  “最近,我们在跟京东谈合作,打造重庆特色馆,通过大数据分析潜在客户,同时分析客户的需求,调整产业,整合资源。”张节明说,下一步将整合资源,打通产业链,并引进丹麦等国外的先进技术,同时用茶叶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为茶叶发展铺好路。“我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改革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我有深刻体会。所以,我们要继续利用改革开放、‘一带一路’的机遇,把茶产业做好。”张节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