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天,杨凯从七彩云南飞抵鹏城,此行是为他与“五行图书”编辑长梁俊智合作的《普洱茶溯源与流变》一书出版做最后定稿。
普洱茶品网
依然是一身简朴的装束:T恤、牛仔裤、轻便鞋,有点魁梧的身躯挎着一个背包,只有架在鼻梁上的那副无框眼镜略显文人气。认识他多年,始终是那样朴实和淡定。在尘世的喧嚣、物欲横流的当今世道,能够甘于寂寞,守住清寒,默默耕耘,不问收获的青年学者屈指可数。我赞赏杨凯那份执着的文化隋怀。
杨凯不是云南人,他所学也非茶叶专业,其正行是一家出版社的编辑。这么多年以来,他将自己的业余时间奉献给云南普洱茶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从实战普洱茶》、《从大清到中茶净,到即将出版的本书,一路走来,乐此不疲,无怨无悔,见证他的日趋成熟与严谨。我为他喝彩!
茶中之茶应该是陈年普洱生茶,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而陈年普洱生茶按约定俗成的说法,可以分为三类茶:一、号记级;二、印字级;三、七子饼。
什么叫号记级?它是农耕文明时期,小作坊经营的各种堂号的茶庄,运用手工制作的饼、砖、沱、团茶。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同治年间(十八世纪初期),赓续至新中国茶业公司成立(一九五。年),勐海茶厂一九五四年正式生产前作为分界线。“中茶牌”商标于一九五二年正式注册。号记级茶的最大特点是一山一味(又称一口料),粗枝大叶,量少质优,饼茶没有外包装纸,只有小内飞茶票夹杂其中。
以我个人的收藏与品尝经验而言,最有代表性的优质茶饼,依次是红、蓝标宋聘号、双狮同庆号、福元昌号、百年同兴号、大票敬昌号以及白纸黑字陈云号……
最具经典收藏价值的古董茶应是存世仅三、四片的车顺号。
什么叫印字级茶?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个体私营经济逐渐衰亡,各种堂号的茶庄纷纷歇业。中国茶业公司开业之后,普洱茶就从传统的手工作坊作业走向现代工业机械化批量生产。所有的茶饼都加封了一张印有许多文字的外包装纸,最早的印墨采用植物染料朱砂,尔后又改用油墨。
印字级茶的最大特点是不同山头出产茶叶的拼配,既有手工压制又有机器压制,已经是批量生产。
最有代表性的优质茶饼依次是红印、蓝印、红铁、蓝铁以及无纸红印……
什么叫七子饼?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因为出口创汇的需要,勐海茶厂根据中茶云南公司的指示,在茶饼包装纸上更改印刷内容,改印为云南七子饼茶,并配有小字英语翻译。这期间茶的特点是既有不同山头古大树茶,也有台地茶的拼配,台地茶还分有实生苗与扦插苗。不可否认,化肥与农药的应用也就出现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之后。
茶的压制形状除了圆饼茶,又有长、方砖,沱茶,香菇状等型茶。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茶饼依次是7532、7542、8582……前两个数字表示配方的年份,第三个数字代表示茶叶的等级,应该是省标而不是国标,第四个数字“2”则是勐海茶厂的代号。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约定俗成的三类茶,制茶工艺应该传承有序,但却毫无脉络可寻,品饮感觉好像互不相干,令我大跌眼镜,百思而不得其解。为了解开这一谜团,这两年我利用业余时间泛读了植物生物化学、酶制工程,顿时豁然开朗。
普洱茶的精髓应该是那些号记级的百年古董茶,可惜它的稀缺与珍贵性让许多普洱茶的爱好者失之交臂,即使碰上了,也因为品饮次数少而难求甚解。我所认识的普洱茶部落中,沈培平先生是我敬仰的一位当之无愧的普洱茶之子,他为这个领域所做的许多杰出贡献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我们在普洱老茶品饮中成了知己和挚交。
至于本书,则是这么多年来第一本比较全面与详实记录了号记级普洱茶历史走向与图片难得的资料用书。它用厚重的史料在历史与现实、传统与创新之间为我们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谈到普洱茶的发展与创新,我一直认为我们对老祖宗传统的制茶工艺不仅了解不够,而且以讹传讹。不知道传统是什么,也就没有传承,发展与创新成了无根的浮萍。
感谢杨凯,在本书中大量著述了号记级普洱茶的历史资料,在卷帙浩繁的故纸堆中爬梳出那么多有价值的片段与信息。所有普洱茶的爱好者都应该对杨凯有感恩与敬重之情。
真正意义上的传统普洱茶应该走向历史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