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以饮用的中国树叶,从原产地中国,向世界扩散,其间牵连起中外经济、外交、政治、文化一系列的连锁事件。
茶叶有药效,尤其是对肉食民族、高寒高纬度地区,当地主食肉与奶,燥热不易分解,茶叶却能分解脂肪,消除燥热。17世纪至19世纪,一条源源不断的运茶线,在中国—俄国—欧洲之间建立起来,在海路还不能承担大宗货物运输、洲际铁路还没有兴起之时,用内陆河运、牲口,从汉口起运,北上中俄边境城市恰克图,再穿过西伯利亚大道,抵达莫斯科、圣彼得堡,成为其中主线,此主线又牵连起众多支线,这就是中俄万里茶道。
世界对茶产生了巨大需求,但主要的茶叶产地和输出国,唯有中国。这导致了中俄茶叶贸易协定的签订(1727年)、汉口近代工商业的兴起(1863年)、中俄数以百计城市的繁荣(17世纪至今)。甚至,以茶为媒或因茶而起,发生了鸦片战争(1840年)、美国独立战争(1776年)等近代史事件。
2014年8月10日至10月6日从汉口出发、终点为圣彼得堡的“重走中俄万里茶道”,经俄罗斯伊尔库茨克、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多个城市的政府、学界佐证,为历史上第一次重走走完中俄万里茶道全程之旅。
采访团实地采访,有诸多发现。首先是关于中俄万里茶道本身的史实,有一些需要重新提出问题并加以探究之处。
第一、中俄万里茶道历时多少年?
学界对此提法向来众说纷纭,连带着,对这条茶道已经中断多少年,也说法不一。
经由此次探访,采访团认为,可从俄罗斯茶叶输入地和中国茶叶输出地的活动确认茶道历史。
沙皇首次喝到中国茶,为1638年。圣彼得堡第一次远赴采办茶叶的官方活动,发生于1692年3月3日,彼得大帝派向中国皇朝的第一支商队从莫斯科出发,1694年商队满载着中国茶叶返回。
湖北羊楼洞、内蒙古呼和浩特等是远销俄罗斯的茶叶基地,当地茶厂、茶商的停办时间,均为上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战争是最终直接导因。
第二、茶叶何时进入欧洲?欧洲饮茶风兴盛起于何时?
在中国茶叶研究史中,这是有权威说法的。一般把荷兰人1606年的初次茶叶引进活动作为发端,把由荷兰至英国在17世纪下半叶、由宫廷向民间的饮茶风作为欧洲茶风兴起的时间。
这种说法受到了喀山茶叶史的挑战。喀山鞑靼人的茶叶引进史和饮茶史,可能早于以上时间一至数个世纪。后来,喀山鞑靼人的饮茶风气和风俗,显然与俄罗斯整体的饮茶风气和风俗交融。喀山地区位于俄罗斯欧洲部分,从人种上看属成吉思汗大军深入欧洲的部分。此说如何在万里茶道历史上定位,或作为欧洲饮茶史的补充说明,需要学界加以留意和研究。
第三、中俄万里茶道有多长?
学界盛行的说法,是1.3万公里。此行虽有亲身经历的实践,仍不能作出结论。
首先需探究1.3万公里的说法,到底基于何说,如何计算?这是学界需要研究的。
其次,必须拎出主线。若论支线,万里茶道尚有从伊尔库茨克通达阿拉斯加一途。若将此线考虑在内,万里茶道不是跨越欧亚大陆,而是跨越欧亚北美大陆。
第三,主线的算法和计算结果必须清晰。采访团此行共走了14627公里,这个距离包括了在各地的采访活动,也包括了武夷山、河口、安化、羊楼洞4个产茶地抵达汉口的行程和河口至安化的行程。去掉采访活动、河口至安化行程,加上河口水路抵达汉口距离,取万里茶道主线最长线路,初步估算为1.3万多公里。这一数字,未考虑今日公路与古路、与水路之间的误差。
第四、中俄茶史需要合并研究
由于中国茶路研究学者多不通俄文,俄国茶路研究学者多不通中文,造成两者学术成果交流不通。中俄茶史需合并研究,将带来突破。采访团此行有一感受,由于西人摄影技术、史料收藏发达,俄罗斯茶道沿线城市存在着大量万里茶道遗存、遗物、图片——不只是俄罗斯段,也包括中国段的遗存、遗物、图片。俄罗斯茶业贸易史最权威的学者伊万·索科诺夫的图片史料搜集,本身就是一个宝库,其中大部分,包括中国段的图片史料,为中国闻所未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