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多次对全省60多个县(市、区)的考察征集,研究人员发现了云南有茶种35个,变种3个分布,其中有26个种2个特有变种为云南独有。据了解,在全世界已发现的44个茶种、3个变种的茶种中,中国占43个种、3个变种,而云南又是茶种的集中分布地带。
摸清“家底”,大叶茶树资源活体保存种类最齐全
有着世界茶树原产地美名的云南,为云南茶研究提供了广阔空间。从茶树资源收集、保存到鉴定利用,省农科院茶叶所科研人员不辞辛劳,无惧危险,足迹遍及云南各地,掌握了云南茶树资源的分布特点、特征和特性,摸清了云南茶树资源的家底,为论证云南是茶树原产地之一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通过对全省主产茶区地方品种的收集整理,省农科院茶叶所向国家推荐审定了勐海大叶茶、勐库大叶茶、凤庆大叶茶3个国家级有性系良种,向全省生产上推荐了革质杨柳、大卵圆叶、弓形茶等一批地方优良群体品种;多年多次对全省60多个县(市、区)的考察征集,研究人员发现了云南有茶种35个,变种3个分布,其中有26个种2个特有变种为云南独有。据了解,在全世界已发现的44个茶种、3个变种的茶种中,中国占43个种、3个变种,而云南又是茶种的集中分布地带。
此举,为论证茶树原产地在中国、在云南作出了重大贡献;在考察和征集的基础上,茶叶所建立了占地面积30亩的“国家种质大叶茶树资源圃(勐海)”,收集保存茶组植物28个种(变种)和7个非茶组植物的各类资源2000余份,包括近缘型、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等种质资源材料,成为我国大叶茶树种质资源保存份数最多、种类最齐全的活体保存中心,为研究茶树的起源与演化和茶树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良种选育,育成品种占全省茶树无性系良种的90%
从鉴定地方群体品种到系统选育、杂交育种,省农科院茶叶所系统研究总结出适合云南大叶茶种性的育种方法,育成一批茶树良种繁育推广,提升了云南茶园的良种化和单产水平。
在对云南茶树资源调查、整理、鉴定的过程中,茶叶所掌握了各地茶树品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物化学特性、经济性状和抗寒、抗旱、抗病、抗虫等方面的习性,选择出一批表现优异的优良单株或群体,奠定了选育茶树新品种的物质基础。
通过系统选种、杂交育种,筛选出“云抗”系列、“73”系列、“76”系列、“云选”系列、“佛香”系列、“云茶”系列等品系(材料)400余份,育成国家级良种2个、省级茶树良种23个,育成品种占全省茶树无性系良种的90%;“紫娟”和“云茶1号”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成为我国首批获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茶树品种。
“云南茶树优质良种选育、有机茶生产及名优茶创新研究”、“云南大叶茶无性系良种-云抗10号选育研究”、“名优绿茶杂交新品种——佛香1号选育研究”、“云南大叶茶良种长叶白毫选育与运用”等成果先后获省科技奖励。
从科学研究到示范推广,茶叶所同全省主产茶区的地方性科技机构建立了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良性互动机制,加速了科技成果在生产上的推广运用。其中,“云抗10号”茶树无性系良种在全省推广150余万亩,成为生产上的当家品种;在主产茶区建立的100余个科技示范点,辐射带动了全省茶产业的提质增效。
栽培加工,加快茶园集约化良种化标准化进程
着眼于解决制约云南茶产业发展的单产和品质等问题,省农科院茶叶所系统研究总结出云南大叶茶科学的栽培方法,创新了云南大叶茶的栽培模式,加快了云南茶园建设的集约化、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进程。
该所研究的云南大叶茶密植速成高产栽培技术成果,在云南茶区广泛推广运用,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重大科技推广项目,在全省的推广应用面积达130万亩,并推广到上沃尔特、马里、缅甸、老挝等国;该所在全国率先系统地提出了生态茶园理论,并在省内建立了若干个示范点,示范推广面积80多万亩,同时还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古茶树、古茶园保护技术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茶树密植速成高产栽培技术与国家级茶树良种云抗10号的配套推广运用,使云南茶叶的产量发生了质的飞跃,成为全国茶园面积第一,产量、产值第二的茶叶产茶大省、效益大省。
在加工方面,近年来茶叶所先后研究出云南大叶茶适制普洱茶、功夫红茶、红碎茶、绿茶的工艺技术和接入真菌微生物发酵普洱茶、茶饮料生产、茶多酚提取等工艺技术,开发名优红茶、绿茶、普洱茶等获奖新产品40余个。在研究提升云南大叶茶适制茶类工艺技术的同时,对杀青、揉捻、烘焙、采茶等制(采)茶机械进行了自主研发和引进改进,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