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不为工作,我不会轻易来到武夷山,来了,心里就不容易走开;如若不因工作,我会来武夷山,在兰汤村落租间小屋品茶,赖在岩骨花香里去雨淋日晒。
武夷山,好一片碧水丹山之地。在脑中思索了一遍如此俊山秀水之地,大抵都打上了“避暑胜地”的烙印,然而武夷山却没有——这里的夏天,热得并不轻松。会在七八月份来到武夷山的,都是真爱。偏偏,但是,又真的有那么一大群真爱,带着憧憬来,爬山,喝茶,暴晒。
相较,有那么一群“生活不止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格调大咖们,定要屹立于西藏辽阔天空的暴晒下自然萎凋,扎堆于丽江仅有一米阳光的人堆中捂汗,最后在朋友圈里完成心灵的洗涤与解放。
他们大部分人永远都不会明白,为什么这些真爱会想要赖在武夷山,为什么要一边喝茶一边暴晒。
因为生活真的不止有诗和远方啊,还有茶汤里的岩骨与花香,山涧里的溪流与生态。
对这些真爱来说,武夷山水有情,更是因茶生情,缘由茶起,茶在岩生——“武夷岩茶”是也。
一、缘起,一片丹山一泡茶
在脑海中搜寻一遍所知道的茶名,“武夷岩茶”大抵是唯一一个加了产地土壤特质还不觉突兀的,它特有的“岩骨花香”更是让人上瘾般的喜爱。当下午的火车从厦门开始北上,坐在9排的我们一行便已经开始构想今晚是喝肉桂还是水仙。
这一次武夷山之行,缘于孝文家茶“跟非遗大师一起做茶”活动,从上百名报名者中挑选出的6位各行各界的茶人,需要从认识山场起,并在孝文家茶董事长,非遗大师陈孝文的指导下完成一泡岩茶的所有制作流程,直至焙火完成。
这注定是一场让爱茶之人激动得内心抽搐的旅程。当高铁到达经停时间仅有3分钟的武夷山北站后,他们在15秒内便鱼贯而下,大口地呼吸着武夷山雨后湿润的空气。
6月底,正是武夷岩茶晚春茶制作的尾声,复焙的时节。坐上孝文家茶安排的车,穿过武夷市区、桂林新村(天心岩茶村)、三姑度假区,最终来到休憩地“彝山兰若”的众人,早已被一路上多到眼花的岩茶厂中传出的焙火香迷得七晕八素。纷纷流着口水早早进入梦乡,因为第二天,将会赶着大早正式走上武夷山场的寻茶之旅。
二、初遇,水叔带咱去巡山
对于大多数非资深岩茶粉来说,即使亲身游历,也是很难弄清武夷岩茶的正岩、半岩、外山(丹岩)区别的。所幸,这一次的向导非常的不一般,他正是武夷山的老茶人,天心村第一个民办茶厂的创始人、孝文家茶董事长的父亲陈墩水,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墩水叔。
孝文家茶董事长陈孝文是武夷山年轻茶人中的翘楚,而其父陈墩水则是武夷岩茶中老茶人的优秀代表之一。从小在武夷山长大的墩水叔本身,就是一本“武夷岩茶近现代史”。
跨过崇阳溪,4辆汽车沿着武夷山景区外沿的环道逆时针绕行,左手边是一座又一座的巨大岩壁,右手边却又是大片丘陵山地,抑或是溪边沙洲平地,并没有裸露在外的巨大风化岩石。地貌如此显著的区隔,也正是世界遗产武夷山景区的分界。
武夷山景区
与景区一路之隔的丘陵山地
沿着这条路,墩水叔开始讲起了这对于山场划分的要点所在。
要讲山场,先得了解武夷山,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属于南平市下辖县级市。与江西接壤,总面积2798平方公里。而武夷山风景区位于武夷山市区西南方位,范围东至崇阳溪,南至南星公路,西至高星公路,北至黄柏溪围成的面积70平方公里范围,它199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国仅有的四个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之一。
整体上看,武夷山景区处于武夷山山脉怀抱中,冬季冷空气南下,受到武夷山山脉阻挡,冷空气到达武夷山景区已经被暖化了,同纬度地区,武夷山气温略高。春夏季,暖湿气流北上,云层遇到武夷山脉,易产生降雨,武夷山降雨量较福建沿海地区高出不少。年平均降雨量约2000毫米,年均气温19.7℃,年平均相对湿度78%-84%,早霜10月份,终霜3月份,无霜期253-273天,非常适宜茶树生长。
三、相识,正岩、半岩、外山(丹岩)找不同
正如墩水叔所讲,如若了解了区域环境,那么界定正岩、半岩、外山(丹岩)便更加容易。
传统正岩的划分,其实就是景区道路左手边被拔地而起的巨大石壁围起来的武夷山景区内核心区域山场,而半岩山场虽然也在景区内,多在景区边缘区域,比如小竹林(坜屯)一带,是典型的半岩山场。正岩与半岩山场最显著的区别是土壤,正岩土壤多为岩石(紫色砂砾岩)风化土,土壤含砂砾量较高,半岩山场的土壤更接近于壤土,土壤含砂砾量明显低于正岩。
牛栏坑茶园
星村码头附近茶园
至于外山,传统意义上的概念是除去正岩和半岩以外的山场,比如星村附近的山场,在传统概念中属于外山山场。
以上,都是墩水叔等武夷山老一辈茶人,在传统意义上约定成俗的概念。这些概念,是在你与武夷山老一辈或部分资深岩茶行家交流时,会听到的话。
但是,2002年武夷岩茶国家标准实施(GB 18745-2002已作废),国标提出了丹岩的概念。因此,你或许会在不同的场合听到一些不同的定义,它们或许都是对的,也或许都是忽悠,所以对于山场划分传统上和国标上的概念区别,你还是得摸清楚为妙。
在国标中,丹岩,也就是福建省武夷山市所辖行政区除去武夷山风景区以内的山场。正岩就是指所有武夷山景区内的山场,而外山就指武夷山市所辖行政区以外的山场了。
当然,即使在武夷山景区的正岩区域内,更是因为复杂多变的小环境,有众多的著名坑涧山场。这些,都是要等到下午进入山场,才去细说的了。
四、相知,核心正岩得天独厚
沿着景区外沿逆时针转了大半圈,从半岩山场,看到壮观的遇林亭窑址,再到武夷山最大的岩茶集散地星村镇,已是到了午饭时间。
用过午饭,驱车直入景区,从水帘洞外刚下车,众人便被这俊耸的巨岩美景所震撼。山里的风掠过,夹杂着山野的阵阵幽香,不晓得这香气是隐身何处的野花在吐露芬芳。深呼吸一下,幡然醒悟,仿佛这香气熟悉已久,正是平日里静静品出的茶的香味,然而这带着“岩骨花香”的气息独独是这里才有的。
茶与山,山与水,水与茶,总有剪不断的绵绵情缘。茶从山中来,水也从山中来,以山中水泡出山中茶,恰如其分,相得益彰。
这一次的路线,途经慧苑坑、流香涧、倒水坑、九龙窠,最后再驱车途经大坑口,由天心永乐禅寺往下走入牛栏坑。武夷山正岩产区很多好茶都出自这一区域,这条线路,可谓武夷岩茶核心产区中的核心。一路上一块块巨石映衬着晴朗的天空,一片郁郁葱葱的茶园展现在两侧巨大石壁的山坳里,绿色的茶叶在阳光下泛着亮光。
除了悟源涧,著名的“三坑两涧”都在这条路线上。说起武夷岩茶,当然不得不提这“三坑两涧”,因为这些小区域产出的武夷岩茶,可以代表其最高水准。譬如市场上大热的“牛肉”,就是指牛栏坑肉桂。
为什么说“三坑两涧”的茶好?这些区域山场无论是土壤、小气候、植被、光照、生态等都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加上数百年武夷山种茶人的精心管理,形成了非常适合茶树生长的条件。
正岩、半岩、外山岩石土壤及气候差异
1、光照:茶树喜光怕晒,生长需要阳光,但又不能过于强烈,喜欢漫射光。武夷山每年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云雾天气,而坑涧里的茶园每天的光照都比较少,狭窄的地方每日光照不足五六个小时,而对于茶树,这样的光照时间最好不过了。外山和丹岩往往山场很开阔,不具有短日照的特点。
2、生态:三坑两涧区域植被丰富,苔藓、草本、木本等各种植物与茶树共同生长,与种类多样的动物、昆虫等共同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系统,这样茶树不易滋生病虫害。外山和丹岩区域往往植被相对单一,乔木和竹子等植物较多,生态系统也很单一,易滋生病虫害。
3、土壤:三坑两涧区域土壤多为岩石(紫色砂砾岩)风化土,颜色棕红或棕黄,土壤含砂砾量较多,接近30%,土层较厚、土壤疏松、孔隙度50%左右,土壤通气性好。丹岩和外山多为壤土,且多为红壤,土壤砂砾含量低,较为紧实,孔隙度低。
4、水分:三坑两涧山场多与溪流相伴,水汽充足,保水效果好,基本不用人为灌溉。丹岩和外山区域山场多需要人为灌溉。
5、小气候:三坑两涧山场独特的山岩构造与土壤、溪流、植被、光照等自然条件共同营造了独特的小气候。在温度、湿度、生态的调控上,独一无二。
6、品种:武夷山是茶树品种的王国,许多原生种就起源于三坑两涧区域,比如肉桂、铁罗汉、水金龟、大红袍等。同时三坑两涧区域同一个山场往往种植多个品种,比如牛栏坑,肉桂、水仙、奇种等几十个品种相间分布,这对于茶树生长和互补是有利的。外山丹岩区域往往同一片山场只种植一个品种。
五、这是一个品种繁盛的时代
沿途畅游,除了丹山美景,枝芽看似大同却又各异的茶树品种更是吸引我们一行人的焦点。
武夷山的茶树,有着名目繁多的品种。各岩种植的众多品种,多半是土生土长的菜茶。这种用茶籽繁殖的茶树,经过了数百年的自然杂交,生成了无数的变种。
所谓名丛,是从各岩茶园里选拔出品质特优的一二株茶树,分别采摘,单独制造而成的。如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等,名目繁多,不胜枚举。如今武夷山的重要品种——肉桂,就是武夷山原生品种,蒋衡(清)的《茶歌》中载有“奇种天然真味存,木瓜微酽桂微辛”的诗句,可见当时肉桂已经成为名丛。如今,肉桂和外地引进的水仙成为了武夷山当家品种。
六、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
武夷山与茶相依相伴,茶见证了武夷山的兴衰变化,也保留了它古老的历史痕迹。无论是石壁的刻字还是寺庙道观,无不都在茶树的围绕之下。一路上所见数不胜数。
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谈起武夷山的文化,不得不提“三教同山、三教共荣”,儒家、佛教、道教文化都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保留。
从儒家文化来说,武夷山的儒教理学鼎盛于南宋,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当推朱熹。朱子理学,国际上也称为后孔子主义,被钦定为官方的正统哲学思想。
朱熹从14岁到武夷山,直到71岁去逝,在武夷山少年从学、著书立说、办学授徒,生活达50余年。朱子理学在这里孕育、形成、传播、发展。同时,顾野王、李商隐、范仲淹、辛弃疾、陆游、熊禾等历代文人都曾在武夷山留下足迹,留下了堪称中国书法艺术宝库的历代摩崖石刻450多处,古诗词1400多首。
而武夷山佛教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其时大多数寺庙都巧借岩壁裂隙依山构建,独具特色。历代均有高僧造访、住持于武夷山寺庙,景区现仍有天心永乐禅寺、妙莲寺、慧苑寺、弥陀寺、白云禅寺等。
最后,武夷山还是中国道教名山,晋、唐、宋朝都有名道在武夷山修炼,唐末被列为道教第16洞天——升真元化洞天,南宋名道白玉蟾曾在武夷山止止庵住持,名相李纲也曾经到武夷山访道,武夷山的冲佑观在宋朝是全国九大名观之一。景区内现有桃源洞、马头庵、止止庵等道观。
茶在山间,漫不经心的走走便会发现;茶亦在心里,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要用心琢磨理解才能体会。其实,山间有茶,心间亦有茶。用心去读懂山中茶的故事。这一山一水一过往,才造就了一壶茶。
七、民风傲骨,岩骨花香
天色渐晚,山场之行暂止于此,从牛栏坑坑口驱车前往孝文家茶的茶厂便是最后的行程。孝文家茶的茶厂位于景区东北边缘黄柏溪畔的桂林新村,也就是天心岩茶村
这里是武夷岩茶生产厂家分布最集中的区域,全村共有五百多户,基本都从事武夷岩茶生产,有近三百家岩茶厂,拥有最多的正岩山场。比如孝文家茶(慧苑)、应家、北岩、大坑口、天英、郑记、瑞泉、武夷山市岩茶厂等众多厂家。
宋代大文豪范仲淹曾写诗赞美武夷岩茶:“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
武夷茶汁的岩韵与馨香,久久萦绕在紫砂杯中,韵味悠远、绵绵不绝。武夷茶以淳朴的民族历史作沉淀,武夷山的名山胜景作承载,武夷人的谦和朴素作情怀,浸润着独特的风格与傲骨。
武夷山和茶有着宿世情缘,他们相依相伴,共同走过那漫漫时光。若你也来武夷山,游山玩水之际,请记得聆听山间的美丽故事,请记得品味那与山相随的武夷茶。
缘来一片丹山,一泡茶。
八、后记
山场之旅结束后,便是制茶之行。关于制茶部分,茶叶网已在前几日做出详细的报道,在此就不过多做赘述,欲知详情请点击此文《他们拼尽60小时,成功制毁两泡牛肉,暴露岩茶制茶最大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