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普洱茶界,有一个叫“京茶东邪”的人物,他就是黄刚。他说他从喝到第一杯普洱茶开始,自己的一生都无法抵御普洱茶的诱惑,他的“邪”都是普洱茶惹的祸。从一名军龄20年,具有中校军衔的转业军官,到一个对普洱茶如痴如醉的茶人,黄刚常会做出一些让人觉得邪乎的事情:他会因为得到一片好茶而大哭一场;他会拿价值不菲的老茶来培训自己茶馆的员工;他会在普洱茶最低迷的时候提着自己的行头奔走于全国各地开办普洱茶讲习班――“黄普茶校”;连邮件附件都不会发的他却能把自己的博客经营得风生水起,几乎日日更新,日日有看点,点击率超过50万。他笑称自己还会“就这么邪下去”……
普洱茶品网
普洱:您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普洱茶?是基于一个什么样的契机?
黄刚:我接触普洱茶的时间并不长,大概是2004年3月份的时候第一次喝到的普洱茶。我清楚地记得所喝的第一口普洱茶是“老茶头”。接触普洱茶是因为我要开茶馆,主动联系活跃在北京茶文化圈中的人士,他们就带我去了当时北京的几个茶城他们所熟悉的茶商那里,其中就包括普洱茶商。但是很遗憾,当时北京的普洱茶商还基本没有真正懂得普洱茶的,所以花了巨额学费而学不到东西就成为了必然。我可以说是北京较早为普洱茶交了学费的一批人之一。
普洱:谈谈您的习茶经历好吗?
黄刚:我的习茶经历,细说起来就话长了。我写过一篇博客叫做《我的普洱茶习茶之路》,概括起来就这么几句:“瞎打瞎撞冲进普洱茶圈,稀里糊涂交出巨额学费,运交华盖得遇良师益友,感恩图报决心回报普洱。”
普洱:您能与我们分享一下,您从一个部队军人到一个活跃的普洱茶爱茶人士的过程中一些心理上的转变吗?
黄刚:如你所知,我在部队工作学习了20年,部队的这段生活经历给了我很大的锻炼,在做茶后对我帮助较大的主要是认真钻研的态度和不服输的精神,一直支撑着我走到今天。我们这个年龄层次的人接受了非常正统的教育,包括理想教育,所以每当遇有困难的时候我都想着要坚持走正路、要坚持做正确的事情。
普洱: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普洱茶在北京的发展情况吗?
黄刚:我是北京普洱茶发展历史的见证人。04年及以前,北京很少有人消费普洱茶,大概是从05年起步,06、07年达到了高峰,并和全国市场一起跌入谷底。最火的时候,在马连道茶城言必称普洱。不管你是卖什么茶的,茶店里都会摆上一些茶饼。我的朋友中做东欧服装出口生意的,也拿出资金加入战团,腾出仓库来收了大批的普洱茶并跟大经销商们联手进退。
应该说,这就是盲目炒作了。盲目炒作的理论依据就是对“越陈越香”观点的片面理解,从商家到消费者都完全忽略了普洱茶需要陈化、陈化需要时间和环境条件这些最起码的基本常识。违背客观规律做事情就一定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所以现在知道“普洱茶”这三个字的人很多很多了,喝普洱茶的人也不少,但与茶商的期望值相比差距还很大。
普洱:那目前普洱茶在北京市场的情况又如何呢?
黄刚:从我办普洱茶讲习班接触到的情况来看,普洱茶还没有成为京城普通百姓日常生活喝茶的首选,普洱茶作为生活茶的消费量应该排在花茶、铁观音和绿茶之后。在中高端消费和茶礼品中,普洱茶也排在铁观音和绿茶之后。目前北京的普洱茶市场除了礼品市场之外,真正的个人消费市场乃可以看作是十分小众的爱好者市场。在这样的一个小众市场里面,主要活跃着一批自己掏钱买茶、对茶有一点认识的普洱茶爱好者,数量有限而且还被各种普洱茶的“理论”所引导并形成一个个小圈子。但是这也让我们警惕:如果一个市场中的每一个份子都需要被培养成专家才能使得对市场及产品达成共识的话,这样的市场会有多大的生命力呢?
我说过,普洱茶真正的春天在于快速消费品的大量出现并被终端消费者所广泛接受。产量及质量稳定的云南普洱茶以袋泡茶、速溶茶、小迷你沱等形式大量出现在京城仍至全国各地的大型超市的时候,便是普洱茶第二个高潮到来之时。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普洱:“黄普茶校”从什么时候开办的,第一次在哪里开讲的?开办这个讲习班是基于什么原因?
黄刚:黄普茶校是2008年7月份开办的。第一次就是在北京露雨茗苑茶馆开讲的。办这个班纯属偶然。当时针对普洱茶的颓势,茶界比较悲观,有朋友写了《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普洱茶?》,我就开玩笑说我给你测试―下,办个讲习班看看普洱茶到底还有没有吸引力。就这样办起了班,没想到一直办下来了还受各地茶友盛情邀请办到了上海、广州、天津、南京、长沙、成都、昆明、青岛、温州等地。
现在,我已经不再从一个简单的办班角度来看待黄普茶校了。有个长期观察我的作家朋友已经把这归纳到“普洱茶现象”中去,并认为是一种可深入持续地做下去的“行为艺术”。我则认为这是推广普洱茶最好的“前沿阵地”。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比较顺畅地向我的朋友们表达我的思想、观点。这是一项比较适合长期做、比较适合我做的好事情。
普洱:黄普茶校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开展,参加的人员主要是些什么人?
黄刚:在茶馆、茶庄、教室都可以讲。一般是利用周末的时间,这样参加的茶友好安排时间。现场要求不高,只要有电能够烧水泡茶就行。一边讲、一边泡茶,边指导大家品饮边回答问题。学员的构成比较复杂,公务员、企业老板、白领都有。只要是对普洱茶感兴趣者都可以参加。
普洱:与您接触感觉您是个比较慷慨的人,也经常会有朋友找您“蹭好茶”,对此您持什么态度?
黄刚:我自己也是通过蹭老师们的茶而对普洱茶喝得比较明白的。有机会我还要去蹭老师们的茶,也会让更多的朋友特别是达到了临界点的朋友蹭到该喝的茶。周围有不少茶友是通过蹭我的茶而对普洱茶有比较深刻的理解的,基本上我喝过些什么茶他们就也喝过些什么茶,所以水平相当高。
普洱:您对普洱茶有什么自己的主张吗?
黄刚:如果说,我这几年时间里还为普洱茶做了点什么事情的话,那么主要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出了中生代的概念,主要是指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到2003年这段时间里生产出来的生茶,这些茶在市场上有相当的数量,与新制生茶相比已经发生了一定的转化,但是还没有完全转化熟成到位。研究中生代茶的转化过程很有意义,对于了解总结普洱茶的规律、引导消费具有现实的作用。
二是提出了品鉴中生代普洱茶的三条重要标准,即:强烈而刚猛的茶气,丰富而愉悦的滋味,持久而绵长的香气。普洱茶因为存在后发酵,所以其他茶类的评审标准无法简单套用,这三条标准的归纳提出相信对于鉴别中生代茶的品质具有意义。
三是提出了普洱熟茶的四个阶段的划分方式,并归纳总结出了备阶段备仓储条件下熟茶的品鉴标准。
四是根据自己的实践体会,归纳总结了《普洱茶基本冲泡方法》。因为是我们茶馆的“馆标”,被茶友们取汉语拼音简称GB,即国标的意思。呵呵,这是美好的愿望。
五是撰写了《漫步在品茗美学与艺术之间》系列文章,对于普洱茶提出了哲学与艺术层面的思考。
这最后―项,我觉碍在中国茶道文化建设方面有开创性,我自己也比较重视。
普洱:关于普洱茶文化建设方面您能具体谈谈吗?黄刚:茶文化,是人类以茶为媒介将思考从现实世界过渡到精神领域的产物。茶之有文化,首先是因为饮茶之人有文化,并且有文化方面的诉求。
人从一出生就开始向终点跑去。时间,是人懂事起最最惧怕的东西。所以有时间崇拜一说,这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康德关于崇高美的论述。普洱茶,恰恰因为这种茶所蕴含的时间因素经常地会触碰到时间这个人类的情感软肋上,所以,在愿意思考的人看来普洱茶更加“近道”。我想这应该是构成普洱茶文化的根基。
链接:黄普茶校第26期(广州)普洱茶讲习班课程
第一讲:普洱茶的基本情况,品鉴普洱茶的基本方法,第一阶段熟茶的特征,勐海系熟茶的特征。品鉴茶品:博友Os年七级砖301,勐海系第一阶段熟茶参照样一、二、三、四,露雨茗苑订制熟茶F2。如有时间则加喝中生代茶:02年纯料易武古树茶、同年份易武古树与其他茶的拼配茶,对冲体验。
第二讲:昆明系及下关系各阶段熟茶的品鉴,目的:了解昆明系、下关系熟茶与勐海系熟茶的区别,了解熟茶随时间及仓储转化变化的大致过程。品鉴茶品:昆明茶厂06年7581砖、80年代7581砖、73厚砖,07年、98年、90年代初销法沱。如有时间则加喝83铁,同时讲解一款好的中生代茶的三个标准。
第三讲:四个阶段熟散茶的品鉴。特级宫廷普洱(白针金莲)的品鉴。
第四讲:勐海系各阶段标杆茶的品鉴。用茶:博友Os年七级砖301、99年竹包砖、96A砖、94红中砖、紫天8592熟饼。如有时间则加喝88青饼,并与放仓退仓不到位的90年代初无飞青饼对冲比对。
第五讲:传统仓储下备阶段老生茶的表现。目的:理解无仓不成茶的观点,体会放仓退仓不到位、基本到位、完全到位的三种状态。品鉴用茶:96紫大益、厚纸8582、蓝印。现场演示醒茶、出茶、预处理、水炖法等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