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寺院大量用茶供养三宝(佛、法、僧),并招待香客,形成一套顺应佛教仪轨的茶礼。寺院茶礼包括三个层次:供养佛、菩萨;曼荼罗中的供茶;日常生活中的饮茶。
以茶供佛、菩萨,据日本僧人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载,他在五台山参加供养七十二贤圣,所见供品中就有茶叶。这表明寺院在供养佛、菩萨时,一定要奉茶汤。
在密教神秘庄严的曼荼罗坛场中,也供养茶汤。在法门寺地宫中收藏的茶具,就是密教高僧按密宗仪轨放置的。
寺院对日常生活中的饮茶十分重视。唐代和尚怀海,在整顿禅宗戒律时,对僧人的坐卧起居、饮食之规等都作了规定。因怀海和尚居洪州百丈山,故称《百丈清规》。
从《欶修百丈清规》目录看,禅寺中的重要活动场合都要用茶,而点茶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圣节、千秋节、国忌日、佛降诞日、佛成道日、涅槃日、帝师涅槃日都要用茶汤供养。
在元代德辉修改的《百丈清规》中,佛家茶仪如下:蒙堂挂出点茶牌,点茶人入寮,先行礼讯问合寮僧众。寮主居主位,点茶人于宾位,点茶过程中要焚香,点完茶收盏,寮主“起炉”、相谢。然后请众僧入,点茶人复问讯、献茶。茶喝毕,寮主与众僧送点茶人出寮。
《百丈清规》规范的佛家茶仪符合中国古代社会礼仪,因此,不仅在禅院实行,民间也作为家庭的敬茶方法仿效推广。
(图片来自网络。文字选自《茶之文史百题》,阮浩耕编著,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
版权及免责: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感谢原作者提供素材,如有素材请联系邮箱:info@fjte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