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道杯有什么用,使用公道杯有什么讲究呢

  2024-06-17 15:02          0

酒具的公道杯采用吸虹原理,公道杯盛酒最为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公道杯分为酒具和茶具两类,最早出现的是酒公道杯,在辽代和元代就已经有实物,是陶器或瓷器,当然其锥形可能更早。“九龙杯”的公道,洪武皇帝便把“九龙杯”命名为“公道杯”。

公道杯什么材质好?

感谢您提出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探讨茶知识,了解茶文化。公道杯,茶桌上比较常见的茶具之一,作用是盛放、静置茶汤,并在盖碗与品茗杯之间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毕竟盖碗的开口比较大,如果直接将茶汤倒入品茗杯,很容易导致茶汤溅出,不仅浪费好茶,而且还影响茶桌的美观,因此需要公道杯来承担分汤的工作。关于公道杯的材质选择,村姑陈比较推荐白瓷或玻璃。

公道杯的起源,分类和功能是什么?

公道杯最初应用在饮酒上,是古人对付贪杯者,如果其斟酒超过高度,则会全部漏光。寓意为“知足者水存,贪心者水尽”。“九龙杯”的公道,洪武皇帝便把“九龙杯”命名为“公道杯”。其的典故告诉了人们办事必须讲求公道,为人不可贪得无厌。公道杯分为酒具和茶具两类,最早出现的是酒公道杯,在辽代和元代就已经有实物,是陶器或瓷器,当然其锥形可能更早。

酒具的公道杯采用吸虹原理,公道杯盛酒最为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同样茶具的公道杯,分茶也具有公平公正。茶具的公道杯大概盛行20世纪70年代由台湾传入大陆。喝功夫茶,泡乌龙茶比较讲究,出汤时间几秒到十几秒,从开始出汤到最后出汤,茶汤的颜色浓度不同,使茶汤质量大大改变,为避免浓淡不均,把茶汤先倒到公道杯也叫茶海中,是前后茶水充分混合均匀,然后再均匀的分至杯中。

为什么说正宗的潮汕工夫茶是不用公道杯的?

公道杯、闻香杯的历史并不久远,是台湾借鉴日式茶道的仪式感后引入的道具。个人认为,使用公道杯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降低技术门槛。正宗的工夫茶是倒茶、分茶同时进行,而公道杯则是先倒茶,再分茶。许多不是经常喝茶的人不太会使用盖碗,由于握法不对,一方面觉得烫手(也容易被蒸汽烫到),另一方面一烫手就很难灵活运用“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手法,做到每一杯茶的汤色均匀滋味相同,操作起来难免手忙脚乱。

公道杯的好处在于可以先把茶汤从盖碗、壶里倒出,然后再分茶,虽然增加了流程,但是比较不会出错,更为从容。然而,公道杯也有明显的弊端:茶汤多经过了一道容器,温度、香气都会损失。潮汕人是实用主义者,不讲求繁琐的仪式感,而是在茶的滋味上见真章,讲究烧盅热罐才能起香。不仅仅不用公道杯,而且每一道茶之前会先用热水烫杯,用茶壶泡时可能还会在壶身上淋热水防止温度降低。

另外,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手法,并不是为了仪式感而增加的套路,而是有其实用意义。关公巡城:让茶汤均匀洒落在各杯中,确保每一杯的汤色、滋味均匀,是对客人 的尊重,绝不厚此薄彼。韩信点兵:如果不把残留的液体完全倒出沥干,在盖碗里过度浸泡会让接下来下一道茶汤变得苦涩。一点苦涩,萃取曲线被破坏,后面就很难调回来。

公道杯为何叫“公道杯”,又是如何做到公道的呢?

公道杯就是在普通的杯子中多出一个龙头(所以又叫水龙杯)或一个人形,往杯中倒入液体,最初液面越来越高,一旦倒满,杯中液面就会下降,直到全部消失。公道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制作时巧用了虹吸现象。所谓虹吸现象,是指液体从液面较高的容器通过弯管越过高处流到液面较低的容器的现象,这根弯管就叫虹吸管。发生虹吸现象的条件是:1.存在大气压;2.液体要充满虹吸管;3.高处液面到虹吸管顶部的液柱的压强不大于大气压。

公道杯就可以理解为两个容器(都与大气相通)套在一起,之间用一根弯管连通,见下图。在杯中加液体,因为弯管与两容器之间底部相通,构成一个连通器,根据连通器的原理,弯管中的液面随着上升。当在杯中加满液体时,液体也到达弯管的顶部,在重力作用下就沿弯管从另一侧下降,直到充满整个弯管。于是,虹吸现象发生了,两容器之间的液体,不断的通过弯管流入内部,直到全部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