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茶路,闽茶飘香。驼铃声声,茶香遍路。1693年,随着“世纪大动脉”——中俄万里茶路的开通,以闽茶为代表的中国茶,不仅连起了福建与内蒙古,也连起了中国与世界。325年后的今天,多彩闽茶,再次“香”约草原,再续万里荼路百年情缘。8月17日,大型福建茶产业茶文化推广活动“闽茶中国行”走进内蒙古大草原,走进呼和浩特,举办以“多彩闽茶·香约草原”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为呼市人民奉上一场多姿多彩、活色生香的茶文化盛宴。
闽蒙携手,共启闽茶草原之旅
17日下午2时许,“闽茶中国行”呼和浩特站在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闽蒙两省区有关领导、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与呼市市民及爱茶人齐聚一堂,共同感受了多彩闽茶的香韵与魅力。
“5!4!3!2!1……”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编辑任君翔,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陈依炳、福州市海峡茶业交流协会会长吴依殿,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市场嘹望杂志社社长助理、茶道杂志社常务副总经理陈文,内蒙古文联原副主席哈斯乌拉、内蒙古茶叶之路研究会会长邓九刚、呼和浩特市委政研室主任李抚沧等两省区领导、嘉宾,携手触摸启动球,共同开启多彩闽茶的草原之旅。
各路嘉宾分别畅谈了各自对闽茶以及“一带一路”大背景下闽蒙两省区如何开展茶产业茶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见解。
本站“闽茶中国行”活动由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福建日报报业集团、福建省农业厅、福建省文化厅、福建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联合主办,内蒙古茶叶之路研究会、内蒙古茶叶流通协会、内蒙古福建商会协办,《茶道》杂志社承办。
自2010年6月启动以来,“闽茶中国行”已成功地走过了台湾、上海、河南、北京、南京、青岛、成都、西安、新疆、宁夏、澳门、重庆等12站,每一站都通过举办不同主题、形式的系列活动来呈现福建茶产业、茶品牌的风采以及源远流长的闽茶文化。8年来,“闽茶中国行”已成为宣传推广福建茶产业茶文化的一张响亮的“名片”。同时,该活动成功助推了闽茶抱团发展,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并成功地打造了中国茶产业发展的“福建模式”。
嘉宾发言
以茶为媒,共推“一带一路”建设
325年前,多彩闽茶就曾穿山越河,也穿过茂密的丛林、辽阔的草原、茫茫的戈壁、无垠的沙漠、寒冷的冻原,来到圣彼得堡、莫斯科。当多彩闽茶走进大草原,来到呼和浩特这个万里茶路上最重要的中转站,举办“闽茶中国行”活动,海丝与万里茶路便在这里发生了交汇,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发生了交融,再续万里茶路百年茶缘。
在“一带一路”建设大背景下,福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内蒙古是中国向北开放的窗口,尽管发展重点有所不同,但都肩负着光荣的使命。闽蒙两省区将以此活动为契机,以茶为媒,先行先试,进一步创新对口协作机制,提升协作水平,发挥各自区位、产业与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强强合作,共同推动两省区茶及相关产业的交流对接合作,共同致力于“一带一路”的发展与繁荣。
让闽茶之香飘进大草原,让闽茶文化走进大草原
福建和内蒙古,一个在东南,一个在北疆,尽管遥隔数千里,但茶这片芳香的树叶,却神奇地将这省区串联起来,在万里茶路上乃至中外茶业交流史上写下辉煌的篇章。同时,闽蒙两省区,一个是21世纪“海丝”核心区,一个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支点。在“一带一路”伟大构想的大背景下,多彩闽茶跨越千山万水,并借活动的契机,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以茶觅商,以茶传道,让闽茶之香飘进大草原,让悠久灿烂的闽茶文化走进大草原,让更多的人认识闽茶、了解闽茶、爱上闽茶,促进两省区茶产业的发展。
祝愿闽茶产业蒸蒸日上,越来越红火
蒙古族同胞向来喜欢喝茶,在当地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过去,蒙古族人以喝茶砖为主,可消食解腻。如今随着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来自各大产区的荼都喝,其中就包括闽茶,茶的消费量也是与日俱增。作为蒙古族同胞一份子,我就非常喜欢喝闽茶,而且还常常向朋友们推荐闽荼。衷心希望闽荼能进一步推向内蒙古,推向全国,进一步推向更多的少数民族!也衷心祝愿闽茶产业蒸蒸日上,越来越红火!
闽陕佳茗,抱团亮相呼市茶展
启动仪式现场,来自福州、福安、寿宁3个产茶区代表及天湖、八马、元泰、中茶厦门、泾茯世家等知名闽陕茶企代表,以不同的方式介绍了闽茶、陕茶的历史文化及独特韵味,引起在座观众、茶叶爱好者们的浓厚兴趣。
为了感谢闽茶主产区及闽陕茶企为宣传推广“一带一路”茶文化而作出的不懈努力和重大贡献,启动仪式上,闽蒙两省区有关领导向福州海峡茶业交流协会、福安市人民政府寿宁县人民政府及福建八马茶业有限公司、福建元泰茶业有限公司、福建省天湖茶业有限公司、中茶厦门公司、福建茶艺世家茶具有限公司、福建省德化新承艺陶瓷、陕西泾茯世家茯茶文化有限公司等单位颁发了“‘一带一路’茶文化贡献奖”荣誉称号。
此次活动又适逢第六届呼和浩特茶产业博览会暨第二届内蒙古奶茶文化节,不仅集结了多彩闽茶的各代表性茶类及竹木茶家具、德化白瓷等茶器,还有来自陕西的泾阳茯茶“加盟”,组成闽陕佳茗“丝路集团军”,抱团出展,成为呼市茶博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呼和浩特,古稱归化城,是万里茶路的“东方起点”。早在明代,呼和浩特就因“茶马互市”而兴。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驼道使呼和浩特成为八方通衢之地。有清一代,尤其是1693年中俄万里茶路开通后,呼尔浩特更因茶叶贸易的繁盛而成为万里茶路上最重要集散地。曾经,闽茶就通过呼市转运到蒙、俄等国。同时,呼和浩特也是茶叶的主销区。由于茶可解牛羊肉油腻荤腥,且助消化,蒙古族同胞嗜茶如命,他们在煮茶时喜欢加奶调制成醇香幼滑的奶茶。
在茶博会上,除了“闽茶中国行”展团外,福鼎白茶、武夷正山小种、安溪铁观音、福建茉莉花茶等福建名优茶深受呼市市民的喜爱。前来逛展的一位市民表示,呼市人的日常饮食结构以肉食、奶制品为主,白茶尤其是陈年白茶,可去滞解腻,刮油降脂,“喝了浑身舒坦”。此外,金骏眉也备受青睐。由于当地秋冬季气候寒冷干燥,红茶香高味醇,茶性温和,且易于存放,饮用可暖胃润燥。另据扎根呼市多年的闽籍茶商刘耀富介绍,内蒙古传统茶叶消费主要是(砖茶),近年来,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金骏眉、福鼎白茶等名茶的相继兴起,闽茶的市场份额正日益提高,并有渐成消费主流的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内蒙古文联原副主席巴斯乌拉也是闽茶的忠实粉丝,特别是对金骏眉情有独钟。他透露,在逛展时他一下子就买了3斤,并且还动员朋友们买了10斤,喜爱程度,可见一斑。
闽蒙茶人,茶聚草原共叙茶路情缘
我有嘉宾,布席煮茗。侣日上午10时,“闽茶中国行”呼和浩特站之草原茶会在希拉穆仁草原拉开序幕。以蓝天为盖,以草原为幕,闽蒙茶人“香”聚在独具民族风情的蒙古包中布席煮茗,共叙茶路情缘。
客来敬茶是中华传统礼仪,在内蒙古也不例外。茶会伊始,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就为现场嘉宾们奉上一碗香浓可口的奶茶,并佐以香甜松软的传统奶食,使人倍感温暖亲切。同时,蒙古族人生来能歌善舞,还倾情演绎了一场异彩纷呈的民族歌舞。高亢的歌声,欢快的马头琴,奔放的舞蹈,极具感染力,让台下的嘉宾也情不自禁地随着节奏加入舞者的行列,相洽甚欢,现场气氛顿时就沸腾了起来。
随后,著名导演、大型历史题材电视剧《大盛魁》执导王新民,内蒙古草原文化学者、书法家宝音达满胡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了闽蒙茶缘及万里茶路的历史意义,给“闽茶中国行”代表团成员们上了生动一“课”。
王新民指出,内蒙古虽不产茶,饮茶的历史与文化却是源远流长。蒙古族人的饮食以肉类、奶类为主,饮茶可助消化,并补充维生素,因而他们的生活离不开茶。自古以来,南方的茶叶在历代民族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平时,茶是贸易的商品,战争时,茶就成了禁运品。“茶马互市”就应运而生,即产自南方的茶、丝、铁器等,用来交换北方的马匹、肉类、皮革、药材等。从明代开始,归化(即今呼和浩特)便是作为茶马互市的口岸之一,贸易往来十分繁荣。入清,中俄万里茶路更是将福建与内蒙古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福建武夷茶及湖南安化茶、湖北青砖茶,随着以晋商为主的商帮,一路辗转运至呼和浩特,并由此走出国门,走向蒙俄。被誉为“草原第一商号”——“大盛魁”也便是因这条茶路而诞生的。历时近300年,它在草原上建立起了庞大的商业帝国,堪称蒙汉乃至中俄贸易一座里程碑,也为民族交流、融合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宝音达满胡则言简意赅地梳理了万里茶路的诞生经过,并对万里茶路的历史意义与精神进行了深入解读。他指出,茶叶之路,把草原文化与长江文化联系在一起,并推向了蒙古高原,推向了歐亚大陆,推向了世界。“300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就以惊人的毅力与开拓精神开创了举世瞩目的茶叶之路。3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踏着先人们的足迹,重走茶叶之路,为中蒙俄三国的社会和经济建设服务。历史证明,茶叶之路是贸易之路、文化之路、友谊之路,而茶叶之路的创新、诚信、艰苦奋斗精神永远激励着中蒙俄人民!”他还建议与会的茶企代表们,有机会到万里茶路沿线的城市去走走,在重温历史、感受历史的同时,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茶叶之路”。
版权声明: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