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一个四五线的小城,在遍布街头的门脸中,也总会找到若干个茶叶专卖店,二三线城市则林立着不止一个的超级茶城。商家总是顺应市场而生,如此庞大的卖家,有相当一部分的伪茶人在用功。
如果说养生是喝茶的一种原因,而今则承担了相当的社交功能。这一点,茶自己,都未必想得到。
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前同事投身到创业的大潮,每次拜访,他们的故事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不管80尾还是70初,加上60、50的大叔,会客必定上茶一杯,办公室必摆着饮茶的小盅小铲。
大多数公司,坐在你对面侃侃而谈的形态各异的老板,手腕上戴着搞不清材质的圆珠,背靠着励志风雅的字画,最起码也要让风姿摇曳的秘书给客人上一杯一次性纸杯的茶,在你们开始讨价还价敲定合作的细节中,介绍这杯茶的来历或者价格。
在有意无意中,本来口渴的你被迫知道,这茶来自安徽或者云贵,你对面坐着的人承包的茶山,你喝到的是自家所产,并不对外销售,私有和限量无疑就提高了几个格调。
尽管你已经多次表明,你对茶的不了解,喝不出红茶和毛尖的区别,甚至对昂贵的普洱苦的一塌糊涂不敢恭维,都挡不住对方延绵不绝的对茶文化的普及。
对比这种不解茶意的还有茶馆。装修精致的茶馆,挂字画,设香炉,动辄一壶以上千标价,服务员穿着对襟的汉服跪坐在竹桌对面,用介乎于表演的手法导出每杯都几十块的茶水。瞬间,你对那杯茶也有了敬畏,连喝一口都变得谨慎小心。
硌屁股的硬木椅子旁,一定要配两本禅书和佛语,再远一点才是八卦杂志和商业精英。一车皮的煤块能在这里谈妥去向,进货的回扣也能在这里敲定点数,笼络感情的小坐也不是不行,毕竟茶馆里能打麻将,用WiFi,聊天扯淡侃大山,这一点又和咖啡馆的伪小资大有不同。
配合上述需求的周边产品也应运而生,半截子树根刻出来的,玉石镶嵌雕琢而生的,有以花纹胜出,有以材质叫绝的茶桌,配以茶壶一个,杯子若干,大多精美绝伦,都是圈子里叫的出名头和品相的物件,水还是那壶水,茶却不是那杯茶。
整个烹茶的过程变得复杂且高雅,奇怪的是你听到的关于喝茶的步骤的版本却又各不相同。
随便转几个头头脑脑的办公室,没个茶桌都不敢谈稳重,待客不上茶,也不敢说礼节。走访茶城,有多少是爱茶好茶品茶的人在买茶赏茶消费茶?又有多少是送茶借助茶的人在打点、包装、哄抬茶?
有人专门炫耀手头茶的出身和稀少,更以大价钱搞到这种茶标榜身价。这又和茶的去俗雅淡差距多远?相比小餐馆免费看不见茶叶的茶水,牛饮的顾客喝的更随心。
一个酷爱碳酸饮料的朋友,做了家传媒公司,我依稀记得他曾经最爱可乐,而如今也下海随俗了,办公室的饮茶配件堪称奢华。问及原因,他苦笑:大家都在装,你连装都不想装,那还想不想混呢?
于是,茶,在某种程度上成了皇帝的新衣,不是每个人都一饮倾心,而是环境的需求,茶只是被配合着成了一个道具。
来源: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人 白天
作者:FT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