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接受反驳,请参考陆廷灿的《续茶经》,因为武夷和普洱一样网上吹嘘的打手太多)从松萝以后得几百年间,经松萝技法学习再变异改进的名茶有龙井碧螺春大红袍铁观音小种红茶等各种工艺的茶叶,那在皖南当地自然也能衍生出各种工艺,先是屯溪绿茶再是祁门红茶然后是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黄山毛峰虽然名气大,其实工艺形成于1875年,比祁门红茶晚了将近一百年,十七十八世纪,万里茶路,海上运输的时候,安徽出产最多的是松萝茶,瑞典“哥德堡”号远洋货船1745年沉没,两百多以后在密闭船舱中打捞出来的茶叶是松萝茶,现在广州的茶叶博物馆有瑞典赠送的实物文物。
茶叶带梗好不好?如何挑选好的茶叶?
梗在乌龙茶的制作过程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带梗与不带梗制作出的茶叶香味,完全是不一样。乌龙茶是半发酵,这个发酵度的掌控就是一门很高的学问。发酵的过程,我们叫走水,梗就是能促进走水。茶叶如果走水不好,积青,梗一般都是青灰色的,你包揉过程中很容易破碎,茶叶泡出来也有一股草青味或者是水味。如果走水顺畅出来的梗一般都偏向于红或黯红,梗的颜色都一样,不会中间断节。
请问80和90后的朋友,你们喜欢喝茶吗?你们更关注茶叶的品质、口感、还是性价比?
我自己是70,看8090的朋友喝茶就像是在看中国茶叶未来的消费主流,而且现在很多经营茶叶的茶商7060以前的在网上跟不上节奏,年轻人消费宣传对茶叶整体来说是好事。我在头条有不少8090的消费者,他们整体对茶叶的认知欲望很强,喜欢了解询问一些茶叶的细节,同时也是对品质口味香味甚至品种工艺都会关注,性价比的话只要是防火防盗防普洱,少听陈茶炒作忽悠讲故事,茶叶只是消费品快消品饮品,他们都并没有斤斤计较,而且都认可渠道找对了性价比自然高,底下的一些照片都是两三百块三四百块的照片可以对照。
不过在网上看茶叶的信息,也有忽悠年轻化的现象 ,就像我在上面说的6070的人其实真正做电商宣传能熟练运用操作的并不多,都是年轻人在做,我记得有一个电视专访现在很多是这种模式,父母是种茶采茶加工的第一代茶农,子女就开店销售第二代,而这种年轻化在云南武夷等地区比较普遍,规模小产地特征明显就导致一个现象,抬价高价才能维持,普洱和武夷茶为什么远比其他茶叶要贵一大截,甚至几倍十几倍上百倍,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也违背了茶叶是饮品,而过多的吹捧收藏等金融价值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