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神张廷晖
张廷晖,字仲光,号三公,古建安吉苑里人。其上几代已为种茶制茶营造了一个很大的家业,在凤凰山一带拥有方圆数十里茶园。按南宋《苕溪渔隐丛话》书上说,唐贞元年间福建观察使常衮自求到建州兼任刺使,教制研膏茶,“始蒸焙而研之,谓之研膏”,俗称“片茶”,其饼茶常在中间打一小孔,用绳穿起来便于携带,故也称串茶。到了唐末至五代十国初,建州的研膏茶已成为皇室贡品。照理说常衮教制研膏茶以后,这里的茶业可以很红火起来,但事实上建安这地方却屡遭战火的劫难:后唐同光四年(926)闽王王审知养子王延禀督建州,跟闽王长子王延翰有隙,寻找借口,与驻泉州的王延钧合击福州,从此引发了一系列内战,吴人也乘机攻打建州。战事连发,民无宁日,张廷晖的茶园也弄得毁的毁,荒的荒,无法再经营下去了。年轻的茶焙业主张廷晖,干脆把凤凰山麓方圆三十里的茶园献给了闽国,谋得个“閤门使”的虚职。此时主政建州的换了王延攻,延政为求宠于闽王,以凤凰山为基地,办起了御茶苑,这就是北苑的由来。张廷晖初始协助办御茶苑,“初造研膏继造腊面,既又造其佳者,号曰‘京铤’。”据《十国春秋闽康宗本纪》载:“(闽)通文二年(公元937),国人贡建州茶膏,制以异味,胶以金缕,名曰‘耐重儿’,八枚。”“(南唐)保大四年(公元946)二月,命建州制的乳茶,号曰‘京铤’,臈茶之贡始罢。”由这些记载中我们不难看出,张廷晖为以茶青经蒸研尔后和膏成饼的茶叶制作新法,作出了很大努力,为高峰的龙团凤饼的制作奠定了基础。
张廷晖据史籍资料分析约病逝于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到咸平间漕官褒念张廷晖功绩,始在凤凰山凤翼地建“张閤门使庙”,俗称“张三公庙”。相传祈祷有验,茶工茶农便视为茶神。随着凤凰山北苑御焙的飞黄腾达,龙凤团茶的登峰造极,宋朝廷也不断追褒张廷晖贡献茶园、研究茶艺的历史功绩。绍兴中(1131~1162)朝廷给张閤门使庙赐匾曰“恭利祠”,封张廷晖为“美应侯”,后来又累加“效灵润物广祐侯”,进封“济世公”,其妻范氏被封为“协济夫人”。
由于朝廷屡屡加封追褒,民间对制茶技艺高超者的崇敬心情集于三公一身,尤其是民间重德崇善情感,便在日长月久的造神活动中,逐渐得到完善。作为茶区自己行业的神祗,不仅受到茶工茶农的朝拜,也得到建州人民的普遍敬仰尊崇。每当春秋茶采撷季节,茶神庙便有四面八方的香客特别是茶工茶农前来朝拜,引接香火,祈祷茶丰人旺。在水源乡和小松镇的封山村等地的张氏后裔,都供奉这位为建茶事业作出特殊贡献而被神化的宗亲上祖,并且极感荣耀。封山村所建的张三公庙,他们叫做凤二庙,以区别于风翼山“恭利祠”祖庙。解放前水源乡张氏宗亲每年都要选派代表到凤翼庙来朝拜。据旧县志记载,茶神庙香火从未断过,虽因兵燹匪祸,总是屡毁屡建。元朝至正十二年(1352)里人周长募资金重建,到明洪武年间罢造龙风团茶,但庙宇香火仍旺。民国期间庙宇已破旧,1937年霞桂乡民又筹资重建,庙宇主持人谢仁水(小名犁壁)精心经营,香火大旺,到解放时庙宇已置不少产业,仅在建瓯城关市中心点就有店房二套,其他不动产一批,积累黄金20两7钱,银元部份(据查金银几乎被土匪吴勇部勒劫)。茶神庙在文革期间被拆毁,1990年10月当地缘首吴双婢等再次募众重建。1996年7月建瓯市宗教局以瓯宗[1996]12号文批准该庙为保留寺庙,予以依法保护。
2001年4月23日,市民俗学会召开会员大会,传达省民俗学会关于民间俗神研究问题时,有人提出要开展茶神张廷晖的探讨研究,理由有四:一、他是有史籍记载的地方俗神;二、建瓯是重要茶区,茶俗茶信有群众基础;三、以行业俗规与发展茶业经济有关有利;四、他是一方俗神,又是全国唯一经朝廷册封的茶神。这个意见被与会者一致同意通过,确定以张廷晖为我市俗神的研究对象。很快这个意见也被相关部门接纳。11月间我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北苑贡茶节和第三届茶王赛,确定由北苑贡茶学会承办,民俗学会协办,除茶王赛和专家报告会,还安排了“重建宋敕北苑茶神张廷晖恭利祠座谈会”并组织与会者到实地参观座谈。茶叶评审专家、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骆少君女士,在听取了北苑与张廷晖事迹的介绍和实地参观后,甚赞此地有灵气,茶文化积淀深厚,发展茶叶经济大有可为,崇茶神对提高制茶技艺、发展茶业有益而无害。市委市府部份领导也参观了恭利祠,听取了张廷晖事迹介绍,时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林明庆还在座谈会上讲了话。时任市长杨上彪和时任南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晋闽也专程到了恭利祠,并交待为发展建茶应当支持宣传张廷晖对北苑的贡献和业绩,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树立敢于争第一的创业思想。
笔者以为;从“万物有灵”观念发展而来的民间信仰习俗,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原始思维的成份,这些民俗事象,既与原始宗教也与后来的人为的多样性的宗教信仰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今天我们从民俗学的角度去探讨民间俗神、俗信时,已经和宗教所着眼的对象有很大区别,这些区别正是我们研究信仰民俗的特征。综观这些特征主要是:不具有信仰的群众组织、不具有偶象、不具有支配信仰的权威、不具有一定的规约、不具有神职人员和活动的固定场所,……我们对信仰民俗的研究,立足于在研究中找出它发生、发展和逐渐转化的轨迹,为逐步消除人民群众中的愚昧、落后、迷信的东西而作出努力。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摘自“建瓯市政府网”部分图文来自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我们精选的每一篇文章都尽可能的注明作者和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原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感谢原作者提供素材,如有素材请联系邮箱:info@fjte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