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茶史话到当今白茶强劲势头

  2024-06-17 15:02          0

  明代闻龙1630年编著《茶笺》,文中记载:“茶初擅时,须拣去枝梗老叶,惟取嫩叶。由须去尖与柄,恐其易焦,此松萝法也。炒时须一人从旁扇之,以祛热气。否则黄色.香味俱减,予所亲试。扇者色翠,不扇色黄。炒起出铛时,置大瓷盘中,仍须急扇,令执气稍退。以手重揉之,再散入铛,文火炒干,人焙。盖揉则其津上浮,点时香味易出。田子艺以生晒不炒不揉者为佳,亦未之试耳。”详细记录当时十分盛行的松萝茶制法及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对于白茶一句话带过,不偏不倚、很客观。

  在福建,与政和、福鼎齐名的另一白茶产地是建阳。建阳白茶始于清朝乾隆年间(1772-1782年),最早的“南坑白”创于建阳县漳墩乡桔坑村南坑,当时以菜茶幼嫩芽叶采制而成,因其满披白毫,又称“白毫茶”。晚清左宗棠所称“白毫”即为南坑白茶。1929年《建瓯县志》所载:“白毫茶,出西乡紫溪一里,采办极精,产额不多,价值亦贵,由广客采买,安南、金山等埠其销路也。”建阳南坑地理位置特殊,茶文化积淀深厚,宋时曾被列入北苑贡茶属区,元大德(1297年)后,北苑渐废而武夷兴,又被列入武夷贡茶属区。鸦片战争后,出口锐减,南坑茶衰落,不得已改制为白茶。民国25年(1936年)建阳白茶产量83吨,占全省白茶总量的50.16%。50年代末达100吨左右,六十年代150吨左右,占福建白茶总总量的80%。七十年代以年均20%的增长速度发展,1979年达650吨。1980年后产量保持在225至250吨左右。1980年以前产量远远高于同期的政和、福鼎,足以说明建阳白茶在近代的历史地位。

  月光白是云南近年开发的新茶品,原产于景谷县民乐镇大村村秧塔社,原料为景谷大白茶。加工过程中萎凋只晾不晒,在室内缓慢晾干,避免阳光直射。月光白得名来源于干茶色泽,叶面呈黑色,叶背呈白色,白毫显露,黑白相间,芽头白亮像弯弯的月牙。一芽一叶整体看起来就象黑夜中的月亮,犹如月光般皎美,故名“月光白”。月光白汤色橙红明亮,甜香高长,滋味醇和回甘,叶底红匀。月光白投放市场后,借助普洱茶的客户群体和销售通道的优势,短短几年,销量快速上升。

  最近5年来白茶趋热,江西婺源、安徽黄山、河南信阳等地也有生产,外地白茶如星星之火、大有燎原之势。茶叶市场动态、产品结构调整和茶文化导向等种种迹象表明:中国茶叶即将进入白茶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