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听人说,2012年是普洱茶市场的变局之年。这一年里,很多人都感叹普洱茶难做,赚不到钱,也有不少人因为赚到钱在暗自偷笑。在这些“几家欢喜几家愁”的表情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今年以来,市场上有了很多大小动静,从这些动作上,我们或许可以分析到2012这个变局之年的不寻常,并从中预见未来。
普洱茶品网
现在传统普洱茶市场出现了饱和状态(大部分茶友已存储有一定量的新茶),需要开启国内更多市场,改变市场茶品架构,方能让普洱茶市场继续前行。国内整体内需未能大面积拉动,产能过剩,而传统理财观念仍有市场,即在市场总体经济一般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支出。茶业市场是国内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更能清晰的看到市场消费力降低对行业的影响。而今年一些厂家与茶商的动作也正应了国内普洱茶市场开始升级的信号。
茶企开始存茶
经过07普洱茶热潮洗礼后,仍在坚持做传统形态普洱茶的大茶企,在国内普洱茶市场相对成熟,并且在目前整体市场的消费能力疲软的情况下,开始不再满足于上游渠道所得的利益,伸手想摘取中游渠道的利益,并开始布局进军终端市场。
上游茶企加强对原料的掌控力,现在主要分为两个方式存储当年的普洱茶:一是存储当年压制好的紧压茶,使用市场认可的存储方式进行仓储,储存一定年份然后放入市场。二是存储当年的普洱茶原料散茶,放在茶厂仓库存放数年,为大规模的拼配做足原料储备,以此形成一个长期的循环和稳定的品质,把普洱茶的后段存储时间留给市场终端。
如七彩云南已经建成的位于东莞道滘华南茶叶交易中心的普洱茶酝化中心,该中心总仓储面积达1800平方米,可以存放1000吨普洱茶。永年、澜沧古茶、云南茶马司、昌泰、岁月知味等茶企都在做自己的仓储基地。向普洱茶市场提供已有一定陈期的普洱茶品,结束普洱茶出厂时只是一个半成品的现状,从市场的大方向以及消费者的利益来看,企业存茶的行为是非常合理的,但是换一个角度,这样难免会掠取中游渠道的部分利润空间。
要让普洱茶从青涩的新茶变成韵味十足的老茶,并产生“类品牌式”溢价有几个前提,即需要有良好品质的普洱茶底;市场认同的仓储环境;足够的时间。因此需要产生相当庞大的资金积压与时间的双重成本。
目前普洱茶市场里长期专注于探索普洱茶的最佳存放方式,真正传播着普洱茶的内涵及根本价值的,是深耕仓储方式多年的普洱茶商,布局多年的普洱茶庄家大鳄也将浪沙淘尽始见金,慢慢浮现出来。执业多年的茶商或收藏家,有着比茶厂更长时间的普洱茶存放“试验期”。普洱茶的后期转化,是一件很费时间的事,这种经验,不单只是花费资金就可以得到的。茶企虽然一直都有存放一些老料以保持每年的制茶成本与稳定茶叶品质,但存放毛料与存放成品普洱茶是两个概念,而且云南只是一个原料市场,其气候让茶料的转化与传统消费市场(例如广东)是不同的,所以存放普洱茶对于茶企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而老茶商与收藏家在这边的优劣势就很明显。
相对于茶企,老茶商与收藏家的优势表现在:数十年专注于普洱茶后期转化的仓储方式,有丰富的经验。已形成一整套存放普洱茶的方式,与市场终端直接接触,了解各地仓储的不同,方便根据外环境的变化适当微调。其劣势则在于:仓储的普洱茶品限于仓库空间大小与资金压力,一般仓储量较小。无法大规模的提供给市场。
所以目前普洱茶市场也有为数不少的中下游商家一面开辟更多新兴普洱茶市场,一面试图打破上游的垄断,从而建立自己的完整的一系列的产品链进而树立新的普洱茶品牌。
至今普洱老茶的高价格与稀有性,是普洱茶终端消费市场的开拓动力,但市场上的新普洱茶已经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关于普洱茶整体的内涵及根本价值认识仍在一个传播阶段,许多普洱茶品并不处于流通状态。所以大茶企的存茶行为短期内对普洱茶市场仍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主要因为在近年之前的大部分的普洱茶品,已经部分流通到终端消费,更大部分仍掌握在占据流通渠道终端的庄家或茶友手中,这些庄家在2009年左右出手抄底,从当时一些跟风囤积大量普洱茶却无变现能力而影响正常运营的茶商那里收集普洱茶品,这部分茶已有一定年份。
未来市场将走向正常发展状态
普洱茶市场,只有掌握茶品,才有定价权,而茶厂一直以来的批发价只是对市场的指导价。上游茶企跟中游茶商,一直以来都是合作伙伴,茶厂制茶,茶商藏茶售茶,但现在上游茶企开始存茶,而且一些茶企在一些地区开了厂家直营店,即是开始正面与茶商进行竞争,以此为开始的市场变革,将使普洱茶市场走一个新的高度,即可能市面上在售的普洱茶品都有一定年份。而非之前的普洱茶市场状态:市面上大部分为新普洱茶,部分普洱茶商沦为上游与下游(终端消费市场)的搬运工,要想适应新的市场变革就必须要有“技术活”,用心去研究普洱茶的特性与茶性,练好自己的存茶功夫,才能在未来普洱茶市场有一席之地。
茶企开始大规模的存放普洱茶品,是需要很大的勇气,毕竟从源头开始存放普洱茶品,即表示供应市场的普洱茶品的数量会有一定降低。普洱茶进入茶企的仓库,存储数年才放出仓,以此在一定时间里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而这个循环按照一般香港普洱茶店的经验需十年才能形成。因此茶企们在未来要承受这样的资金压力,而且为了让自有的普洱茶品存仓出来放入市场后有更高的“类品牌溢价”,应该会选择质量较好、有存储价值的普洱茶进行存储。
当然这个过程是循循渐进的,不过现在可以试想,未来市场上的茶品大部分为有一定“陈期”的普洱茶品,其价格就不会高企,“时光”将会廉价,我们杯中的普洱茶将更加的“和蔼可亲”。可能第一阶段是一些三年期的普洱茶品成批出现在市场,第二阶段是五年期的普洱茶品少量出现在市场,第三阶段是八年期的普洱茶品出现在市场。
有了一个相对而言的大众认可的口感,对普洱茶品年份的判断就可以更为清晰。使新入市茶商有更低成本拿到有一定陈期的茶,而不是沦陷于各自斗价,让一些质量并非很好的茶品,慢慢在市场上的对比中淘汰,也让一些入仓后退仓不完善的普洱茶品在市场停止流通,亦有更多时间增强普洱茶品体验营销的服务质量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