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顺茶栈”的前世今生

  2024-06-17 15:02          0

福州下杭路238号是生顺茶栈旧址

2013年盛夏的一天,在茉莉茶香的氤氲中,我采访“生顺茶栈”的传承人——欧阳芬女士。她高兴地告诉我,上周刚刚收到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颁发的“生顺茶栈”和“生顺”两个商标注册证。

对于欧阳芬来说,自2010年提出商标申请,3年多的努力总算有了结果,聊以自慰;对于欧阳家族来说,“生顺茶栈”是19世纪初在福州开设的一个茶栈,在经历了100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商脉能够赓续,足以庆幸;对于广大的公众来说,重塑民族文化产业的品牌,重新找回历史的记忆,值得期待。

生顺茶栈曾是福州最大的茶行、茶叶加工厂和茶农交易站。“生顺茶栈”主营的是茉莉花茶——创办当年福州著名的商号“一枝春”、“第一峰”、“阜兴春”等。上了年纪的“老福州”,只要一提起花茶,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一枝春”。此茶本无名,只因为欧阳家一个商号,就渐渐被人称作“一枝春”茶。“生顺茶栈”的茉莉花茶是欧阳家族几代人的心血,也是福州几代人味觉和嗅觉的记忆。

生顺茶栈——茉莉花茶——茉莉花,伴随着欧阳芬时远时近、时悲时喜的动情讲述,我的脑海渐渐凸显了茉莉花的形象特征:好一朵茉莉花呀,外观冰清玉洁,内心却热情似火。茉莉性情刚烈,采摘堆放,会产生40℃左右的高温,如不及时通风、扬花,就会自燃,一夜之间,枯萎凋零……

复兴,在欣逢盛世中萌生

最近一段时间,福州上下杭颇受关注。上下杭有福州“商业博物馆”之称谓。一座成为古迹的“福州工商联”设置于此即是证明。关于它的拆迁、布局和重建的新闻此起彼伏,牵动了许多人的目光。就在重新规划改造的声浪中,一则新闻同样备受关注:位于下杭路238号的“生顺茶栈”旧址被列为该保护区内7处省级文保单位之一。

生顺茶栈是福州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清代集花茶制造厂、毛茶收购站、成茶仓库、茶农客栈、茶王宅院于一体的古迹。欧阳家族则是当时福州唯一的集茶田、茶叶加工厂、茶叶交易站、茶店、茶行、钱庄、运茶的轮船公司、文化用品店于一体的茶界巨商。据《福州工商史》记载,福州当时茶叶年销量十余万担,“生顺茶栈”年约两万多担,占四分之一,是福州茶商中的最大户。“生顺茶栈”生产的茉莉花茶,因独特的香味,当年港英总督将其推荐给英国王室,于是欧阳家的花茶远销欧洲,成为福建茶叶出口海外的第一家。欧阳康亦被誉为“东南茶王”。

欧阳康

欧阳康家庭照片,右二为欧阳天年,前左一欧阳天定,后排中间欧阳天帮

生顺茶栈大宅子难掩昔日辉煌

“生顺茶栈”还曾作为中共福建省委地下党交通联络站之一,从1938年建立直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前后共11年,“生顺茶栈”这一党的地下联络站从未被敌人发现和破坏,为福州的抗日救亡和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解放后,“生顺茶栈”公私合营。加上历次政治运动的打压,欧阳家族日渐中落。往事不堪回首,父辈们心存余悸,对于家世避而不谈。

作为名门之后,作为欧阳家族的长孙女,欧阳芬这些年高调复出,扛起了振兴百年生顺的大业。她说,我们复兴的不光是欧阳家族,还有福州民族产业的一个品牌!

当问及是什么契机让她站了出来,担负复兴的大任?她非常坚定地说,这缘于福州市政府这些年致力打响茉莉花茶的品牌!

据史书记载,茉莉花在西汉时就落户福州,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宋朝张邦基《闽广茉莉说》记载,“闽广多异花,悉清芬郁烈,而茉莉为众花之冠”。历史上的福州“果有荔枝,花有茉莉”。作为茉莉花的主产地和香疗法的中心之一,福州在北宋就诞生了茉莉花茶。到清朝咸丰年间,福州茉莉花茶逐渐成为贡茶,至今有15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名茶录》里,福州茉莉花茶被列为花茶类唯一的中国历史名茶。新中国成立后,福州茉莉花茶已远销22个国家和地区。建国以来福州茶厂一直承担着外事礼茶的生产任务。1972年,毛主席在书房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时,喝的就是福州茉莉花茶。改革开放前,中国出口的茉莉花茶100%为福州出产,同时福州茉莉花茶还占内销的40%左右。

为此,1985年福州市将茉莉花命名为市花。这是当时世界上仅有的两个以茉莉花作为市花的城市(另一个是希腊的雅典)。茉莉花还是福州的一张名片,只要一说茉莉花,中国人大都就会想到福州。冰心在《茶的故乡和我故乡的茶》一文中曾写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利用茶的国家,是茶的故乡。我的故乡福建既是茶乡,又是茉莉花茶的故乡。”

盛世复兴传统,传统彰显盛世。当这些年安溪成为“铁观音的王国”,武夷山撑起“大红袍天下”,福鼎在“白茶祖地”发扬光大,福州再也坐不住了。福州市必须进一步打响茉莉花茶品牌,发展茉莉花茶文化,不断提升福州茉莉花茶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占有率。

我采访了福州市农业局。将福州市这些年打造茉莉花茶品牌所做的业绩,作了提纲挈领的梳理:

2008年1月,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对福州茉莉花茶核发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09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通过对福州茉莉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同年11月,农业部通过对福州茉莉花茶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同年11月举办首届福州茉莉花茶茶王赛;

2010年,福州茉莉花茶产业联盟成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有春伦、满堂香、闽榕、福民等四家福州花茶企业进入中国茶叶百强前列;同年7月,举办世界首次茉莉花茶传承大师赛;

2011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福州茉莉花茶品牌价值18.27亿元,位列十强;同年10月,国际茉莉花茶发源地会议在福州市隆重召开。

2012年农业部授予福州茉莉花茶为最具影响力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之一;同年10月,福州市与国际茶叶委员会共同举办世界茉莉花鼓岭论坛,福州茉莉花茶被授予世界名茶;

2013年5月,农业部发布了我国首批19个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被列入其中;同年8月,提交福州市人大审议《福州市茉莉花茶保护规定》,进一步强化立法,不断提升福州茉莉花茶保护、开发的整体水平;

……

至此,历史变迁再一次验证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家族的命运与时代的荣辱兴衰紧密相连。与其说欧阳芬是幸运的,不如说她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传承,从茉莉文化切入

福建是茶叶大省,作为欧阳后人,对福建乃至全国茶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认真地审时度势。要论品牌,青茶、绿茶、红茶等6大茶类大都有全国都叫得响的品牌;要论工艺,群雄角逐,创新升级,在茶业市场上难分伯仲;要论规模,成立集团公司的比比皆是。欧阳家族只能另辟蹊径,从茉莉文化入手,才有可能占据一席之地。

位于下杭路与白马南路交界处的238号,是“生顺茶栈”的发源地,也是东南茶王欧阳康的故居。为了写作这篇文章,我特地利用一个周末的上午,前去寻访。可惜大门紧闭,透过大门的缝隙往内瞧,深宅大院已是人去楼空,衰败的景象难再现昔日的辉煌。

提到大宅子,还得从欧阳家族的由来说起。欧阳家族是宋代大文豪欧阳修的后裔,因避战乱从原祖籍江西吉安移居长乐,定居长乐鹤上乡桃坑村。长乐自古就有种茶、制茶的传统。大约在明代正德十五年(1520年),欧阳家族成为村中茶农,后来从种茶慢慢发展到自己制作绿茶,到了欧阳长芝这一辈在当地发展为产供销一条龙的茶商。

说到欧阳家发迹的传奇,不能不提到欧阳长芝娶的那个满清贵族女子。那是一个集美丽、智慧与胆识于一身的满族姑娘。当初建宅子的选址颇具趣味。盖宅前,她让儿子每天在草垛上睡觉,早上一起来就问儿子:“你最早是从那个方向听到鸡叫的?”儿子说从东,她就往东扔一个瓦片;儿子说从北,她就往北扔一片瓦片……一个月后,这位当家奶奶选择瓦片最多的地方起屋造厝。新宅建起后,欧阳家族的事业随之也越来越旺。

更具神秘色彩的是,后来另建了一座充满浓郁茉莉文化的宅子。长乐桃坑村一户李姓人家看欧阳家比较兴旺,就想借欧阳家的风水盖一座宅子。当房屋盖一半时被欧阳长芝之子欧阳康知道了,他怕桃坑村欧阳家族会被外姓人压过,就出重金将它买下,在它基础上重新设计盖一座宅子,在风水最重要位置用石头砌成单瓣茉莉花图案。单瓣茉莉花是长乐(准确地说是福州)独特的品种。这座宅子历经200多年风雨,至今仍可以从墙面看到单瓣茉莉花的图案。

鸦片战争之后,福州成为当时东南沿海五个通商口岸之一,中国茶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远涉重洋,行销世界各地。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那位胆识过人的当家奶奶又力排众议,毅然决定把欧阳家族事业由长乐移至福州,在下靛街(下杭路西端)开设“恒元堂”茅茶帮的“生顺茶栈”。很快就成了福州独树一帜的茶商商号。

抗日战争爆发,“生顺茶栈”生意受挫。抗战胜利后,欧阳天年(欧阳康的四儿子)重操旧业,分别在中亭街、下杭街重开了“一枝春”等3家茶叶商店,生意重新兴旺起来。

说“生顺茶栈”是福州茉莉文化的一个代表作,单从“生顺”二字即可窥见一斑。

原来,欧阳康与光绪皇帝老师翁同龢是忘年交,他生日的时候,翁同龢还特地题写了“同登寿喜”作为贺礼,只可惜在“文革”中被烧毁。“生顺茶栈”的“生顺”名字据介绍也是由翁同龢取的,寓意是生生不息,一帆风顺。

顺茶栈的“护封”印(防伪标志)

创新,从重塑品牌开始

如果说福州是茉莉花之乡,那么,“生顺茶栈”看家本领是保护了福州茉莉花珍稀品种———单瓣茉莉花。单瓣茉莉生长慢,5年~10年才长一厘米;生长期长,大约为50年~100年。具有饱满丰腴、洁白润泽,香气芬芳、浓郁悠长等特点,非一般的茉莉品种可比,是加工上等茉莉花茶的原料。清末民初时,欧阳康为保护单瓣花品种,将长乐独有的单瓣茉莉花移植一部分到台湾,让台湾的“生顺茶栈”分号指导台湾农民种植,也才有了今天为大家所认知的台湾品种,那其实是正宗的单瓣茉莉花。

“天晴空翠满,五指拂云来。树树奇南结,家家茉莉开。”这首诗是当年福州茉莉花开繁盛景象的真实写照。甚至可以大胆放言,从鸦片战争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茉莉花茶几乎是一统天下。然而,曾几何时,“中国茉莉之乡”却被广西横县抢注,市面上的茉莉花茶大都是横县茉莉所制,一如行销了福州市场55年的独领风骚的“一枝春”,也被人注册了商标。让人遗憾远不止这些,“生顺茶栈”当年除了制作精品贡茶、花香鼻烟和茉莉精油以外,还充分利用制茶过程中剩余的大量茶末、茶梗,运用祖传秘方,几经熬制安神镇静的“生顺茶膏”。无偿分发给生病的穷人,让茶膏发挥医治伤风咳嗽、火大喉痛等疗效。欧阳康之子欧阳天年由此得了“好善人”的美名。只是可惜,“生顺茶膏”配方业已失传。

欧阳芬介绍说,拥有古茉莉苗固然值得庆幸,但重塑品牌还得从文化切入,从创新开始。

茉莉花茶被誉为“中国春天的味道”,而“生顺茶栈”当家品牌“一枝春”,则是采撷开春的第一枝绿芽。茉莉花茶并非简单地把茶与茉莉花混合吸香而成,而是采用烘青绿茶作茶坯,用含苞欲放的茉莉花花蕾和其拌拼窨制而成。既保持了绿茶浓郁爽口的天然茶味,又饱含茉莉花的鲜灵芳香;既保持了茶叶的苦甘凉功效,又由于加工过程为烘制,成为温性茶。据说窨制工艺,是福州茉莉花茶制作过程中最为繁复、神秘也是最为讲究的环节。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水热作用,一吐一吸,使茶叶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多酚类缓慢分化,减退了茶坯的涩味,一部分原来不溶于水的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从而使产品的汤色变深变黄,滋味更加鲜醇,不失绿茶特有的品质,茶味与花香融合无间,从而窨制成高档的茉莉花茶。其工艺之玄妙,在作家的笔下曾被描写得如诗如画,完美至极。据了解,福州市政府已经将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州档案馆保留的生顺茶栈印章

欧阳家族在窨制工艺上是否有独门秘籍,我不便多打听。但在交谈中,我注意到一个细节:茉莉花蕾一般晚上8点左右绽放,而最适合做茶时间却是在11点之间。当欧阳芬说起未来的发展时,流露出的信心和决心,倒是让我对这位貌不惊人的女子刮目相看。

借鉴古人诗句“露华洗出通身白,沉水熏成换骨香”,欧阳后人研制一款新茶就取名为“换骨香”,其寓意是脱胎换骨。并与福州开元寺携手合作,做成禅茶。茉莉花是佛教四大圣花之一,福州开元寺则是由来已久的寺院,距今近1500年历史,系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的著名道场。更为有缘的是,寺额“开元寺”三字,出自唐朝名书法家欧阳询之手。自古“禅茶一味”,如今将茉莉花茶制作成禅茶,可谓是珠联璧合!

欧阳后人将新的品牌定名为“芬雨清韵”,这既彰显了茉莉花茶的特质,又暗含了欧阳家族的百年沧桑,还表明了欧阳芬这代人的责任担当!

2012年8月,生顺茶业有限公司已被评为中华老字号传承创新先进单位;欧阳芬也被评为中华老字号传承创新优秀掌门人。

遥想当年,爷爷将两个孙女,一个取名为“欧阳芬”,一个取名为“欧阳芳”。茉莉芬芳,其寄望不言而喻。我想,欧阳芬她们今天以及未来所付出的努力,足以告慰爷爷的在天之灵!

我们常说国色天香,然而,“国色牡丹无香,天香茉莉无色”。“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唐朝李群玉题于法性寺六祖戒坛的诗说明早在唐朝,茉莉就有天香之称。北宋福州太守柯述在乌石山上题有“天香台”三字,可以再次佐证。玉骨冰肌、淡雅幽香的茉莉啊,无疑可“列作人间第一香”!如果再借助茉莉花茶这一最广大的受众群体,势必馨香远播、闻名遐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