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泡茶讲究什么火,泡茶为什么要用沸水

  2024-06-17 15:02          0

那么泉州人泡茶有什么讲究?泉州人为什么这么爱喝茶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泉州人的茶道讲究:泉州人喝茶讲究“水、火、茶具”三要素。泡茶法成为主流是从明代开始,但要注意,不是明代发明了泡茶法。清代的红茶、白茶、黑茶、乌龙茶等茶类,组成了我国茶叶基本种类,同时,"点泡茶"的方法被"撮泡茶"取代。

泡茶时需要注意些什么细节?

谢邀,平常泡茶过程其实很简单,准备一套茶具:泡茶用茶壶,喝水的茶杯,隔离茶碎的隔离网,沉淀茶抹用的茶海,夹茶杯用的夹子,放杯子消毒用的茶碗,然后配一个装茶具用的茶盘加上烧开水的器具便可以烧开水,冲泡茶叶了,平常喝茶也没多大讲究,就是,第一冲即茶叶倒进茶壶后,冲进开水,把第一遍茶水当成消毒水倒掉,第二泡就可以开喝了,想喝淡淡的,就快冲快泡快喝,想喝浓茶就多浸泡几分钟,一般一泡茶,泡三遍就淡了,开水不要随开随冲,烧开后稍等二分钟,再冲泡为佳,但一般讲究不多。

古人喝茶的方式和今天一样吗?

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并了解茶的国家。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茶从药用逐步到食用、饮用,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茶文化。在长达千年的发展中,茶也随着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对外交流中,逐渐传入其他国家,影响越发深远。时至今日,我们的茶文化依旧在日常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茶,这种神奇的"东方树叶"是如何被发现,被喜爱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简要了解一下,茶的起源和发展。

茶的起源相传早在远古时期,就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得茶以解之"的记载。但神农尝百草的神话传说,早已经不可考证其真实性。而关于茶最早的记述,是由晋人所著的文献,在《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到:"周武王伐封,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丹、漆、茶、蜜……皆纳贡之……其实之珍者,树有荔支,蔓有辛药,园有芳萌、香茗。

"这段文字大致意思是早在2000多年前,周武王时期,巴国境内已经有人工茶园培植的茶叶,其中"香茗"就是茶叶,并且作为贡品,非常珍重地献给周王室。由此可见,充满智慧的中国人很早就已经开始人工培植茶叶了。关于茶的起源,一代茶圣代陆羽对此有专门的论述,他在《茶经》中记载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杨雄、司马相如,吴有韦耀,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

茶最早是作为药物使用的,到了春秋时期,茶叶逐渐从药物转变为日常的食用之物了。随着时间的发展,茶的饮用也从王公贵族渐渐流传到民间,也不再是名贵的皇家专属,普通百姓也可以饮用了。据文献记载,大约是汉代时期,江南地区有一些人家就流行饮茶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茶叶的种植和饮用从西南向东传播开来,茶的生产遍及淮河以南各地,饮茶风气盛行于南方并逐渐传到中原、华北。

同时,伴着清谈和佛道风气的兴盛,士大夫阶层以及文人、僧人、道士等都把饮茶作为一种高雅享受和精神寄托,作为陶冶情操、表达志趣的手段,使饮茶不再局限于醒脑解渴的自然使用价值,逐步过渡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茶文化开始萌芽,从而为唐代茶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茶文化的发展唐代时期,由于唐王朝的经济文化得以发展,同时在当时社会稳定的环境下,茶得到了更为广泛的重视。

据文献记载,唐以前的使用茶叶方式,最原始的是嚼茶叶来生津解渴。再后来较为细致一些,饮茶方式是将茶叶碾成细末,加上油膏等,制成茶饼或茶团,饮用的时候把茶饼或是茶团捣碎,放上葱、姜等煎煮,用来佐餐或解渴,这也是一种粗放式的饮茶方式。到了唐代,饮茶风气渐趋普及。据唐代文献《膳夫经手录》中记载到:"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以后盛矣。

"唐贞元年间,茶的饮用普及全国,上至王公贵族、文人大夫,下至村野百姓,形成了全国性的贵茶风俗。有文献记载:"嗜茶榷茶,皆始于贞元间矣。"唐朝中后期,陆羽《茶经》的问世。 这部著作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它全面论述了茶的起源、茶叶的采制、制茶用具、煮茶用具、烹茶方法、茶的饮用以及茶的历史等十个门类。

可以说,《茶经》是当时茶产大盛、饮茶风行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它的出现使"天下益知饮茶矣"也极大推动了饮茶风习的传播。到了宋代,茶文化进一步发展,将唐代煎茶法发展为点茶,民间出现了"斗茶"的饮茶方式。这种艺术性较强的"斗茶"的内容大致是文人士大夫以及佛门僧侣争相讲求茶品、火候、煮法及饮效等。斗茶、茗战因其高雅的形式、无限的趣味深受普通士人甚至皇帝、大臣们的喜爱、痴迷。

此后,明清时期茶的饮用更加的精细。在明代,散茶中的绿茶是利用炒青法所制的主要茶类,其中也包含部分花茶。清代的红茶、白茶、黑茶、乌龙茶等茶类,组成了我国茶叶基本种类,同时,"点泡茶"的方法被"撮泡茶"取代。清代,茶叶远销英法,成为我国出口产品的代表。茶叶,时至今日,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文化地位,也成为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泉州人泡茶有什么讲究?泉州人为什么这么爱喝茶?

  闽南民间有“宁可百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的俗语,客来无茶等于失礼。在泉州谈生意,坐下来老板就会开始烧水泡茶;下班了,朋友聚会约到家里也是一样烧水泡茶;上班了,困累乏怎么办?一样,开始烧水泡茶……在泉州,很难找出一个不爱喝茶的人,茶文化贯穿在泉州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必不可少的生活调味剂。那么泉州人泡茶有什么讲究?泉州人为什么这么爱喝茶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泉州人的茶道讲究:  泉州人喝茶讲究“水、火、茶具”三要素。茶具越老,泡出来的茶越好喝。这其中的原因是常年使用的茶具,一般都有茶垢,老一辈人认为这样的茶具即使不放茶叶也能泡出茶香,泡出来的茶水有岁月的精华。泡茶的水要以泉水为佳,民间有“山泉泡茶碗碗甜”之说。火则以炭火为主,烧水至“三沸”再置于“盖瓯”中冲泡。

  泡茶时,要先用沸水将茶具烫一遍,一是为了消毒,二是为了温杯。第一泡茶水要倒掉,不能给人饮用。冲泡时,开水壶的壶口距茶壶约1尺余,斟茶时手却放得很低,称之为“高冲低斟”。斟茶的时候,几个茶杯要放在一起,互相挨着,来回斟至七八分,谓之“关公巡城”,最后几滴浓茶,也要分滴各杯,称“韩信点兵”。  值得一提的是,在和泉州人喝茶的时候有个礼节一定要注意:主人给你添茶的时候,你要以右手中指、食指三叩桌面,这个简单的动作表示你对主人的谢意和尊敬。

中国古人都是煎茶喝的,那泡茶的习惯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

如您问题中描述的一样,若是读过茶经便知道过去我们喝茶的方法并不是以泡为主流。在茶圣陆羽生活的唐代,饮茶方式还是煎茶,或称煮茶。于是《茶经》第五章才会是“五之煮”,而不是“五之泡”。泡茶法成为主流是从明代开始,但要注意,不是明代发明了泡茶法。泡散茶的方法早就有,以前为末茶为主流,后来以点茶为主流,到了明代开始以这种散茶直接冲泡为主流。

三国开始到元、明之交,一千多年的制茶方式,一直是以紧压茶为主要制作方式。品饮方式改变成冲泡,跟朱元璋废团改散有巨大关系。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下令废除进贡团茶,改进散茶。自此开始,上行下效。朱元璋是一个非常实干的皇帝,这才费团改散,一方面不让进贡,民利损耗不大,另一方面是把喝茶简单化。也正是如此,茶叶炒青技术开始慢慢普及,成为延袭至今的制作绿茶的主要方式。

其实我个人倒是觉得这是中国茶的一次转机。宋代茶虽好却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试想一下如果真的像宋代那样发展下去,中国茶很有可能像今天的日本茶一样。日本茶道束之高阁,有几个年轻人真正的在喝茶呢?我在日本接触到对茶道感兴趣的人年龄大概都在六十岁左右,他们的茶只有理性而失去了生命。朱元璋废团改散这样的大手笔,一个雷厉风行的举动,反而给茶换了血才有了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