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崂山茶的历史文化

  2024-06-17 15:02          0
传说,若干年以前,崂山太清宫来了一位年轻的白面书生。书生借居庙中,早晚与庙中道士或品茗论道。东海龙王三女儿一日闲暇来至崂山太清宫,与书生相爱。一日小龙女见书生面带愁容,原来书生带来的茶叶已经没有了,崂山当地又没有茶,断了吃茶这一嗜好之源。小龙女笑对书生说:“崂山乃天下神山,只要是世上有的,崂山就有,何况是一株茶呢。崂山巨峰顶下、比高崮上,就有一株神茶,赶明天,我和您一起去采回来,茶叶不就有了吗?”小龙女说完,从头上摘下一支珠花簪子,扬手一扔,只见这支簪子随风飘飘摇摇,朝着比高崮飞了上去。待到第二天书生和小龙女来到比高崮上时,但见崮顶上石缝中,已经长出了数株翠绿鲜嫩的茶树来了。从此以后,书生和小龙女也就在崂山安居乐业、白头偕老了。有关崂山绿茶的民间故事很多,如大蛇误吞了卵石自寻茶树吃茶叶以助消化;年轻的樵夫历经磨难深山寻茶给母亲及村民们解毒;漂亮的山姑娘借浓茶水的力量将前来骚扰的海中恶少击败等等。 20世纪50年代,有人提出“南茶北引”的设想,认为崂山三面临海,气候温和湿润,水质优良,又有适宜茶树生长的酸性土壤。1957年冬,青岛市园林管理处开始茶苗移植试验,引种的绝大多数是皖南、浙江的良种。 崂山茶Z初在中山公园太平山南麓苗圃试种,第一次从黄山运来两年生茶苗5000株。由于茶苗启运时间不当,根部损伤较重,第二年春天培植完全失败,无一成活。1959年,从南方远道而来的“客人”又落户在太清宫小广场前。当时播种了5万多株,但由于管理不善,仅存活5000至1万株。在上清宫附近海拔300米的一块坡地上,有人发现了1962年种植的27株茶树。几十年间缺少管理,但茶苗竟安全越冬,可见崂山适宜茶树生长。“南茶北引”成功了,但产地有限,产量很低,在社会上几乎没有影响。1980年代中后期到1990年代初,茶叶种植有所发展,但是种植技术很不普及,特别是制茶技术只有极少的几个人掌握,上市数量非常有限。由于大环境不成熟,加之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低,到1990年代初期崂山茶种植面积也就60公顷左右。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崂山绿茶获得大发展,政府制定扶持政策,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指导,鼓励农民打破传统的种植结构,改粮为茶。大部分农户的承包地种上了茶叶。茶叶种植面积差不多年均增加30公顷左右,崂山绿茶注册商标增加到几十个,种植技术和制茶技术越来越精湛,崂山绿茶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各种花茶日渐从当地人的桌上退出,崂山绿茶成了不可替代的饮品。 崂山区茶叶种植面积达800公顷。从第一批茶树移居崂山算起,崂山绿茶的历史已近半个多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