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亚洲最复杂古代商路
“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等地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因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直抵西亚、西非红海岸。根据现有的古文物及历史文献资料,茶马古道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在抗日战争中,当沿海沦陷和滇缅公路被日寇截断之后,“茶马古道”成为中国当时唯一的陆路国际通道。
随着现代化交通手段的日益发达,茶马古道已被各种高速公路所代替,默默地沉寂于无声。然而在人们的心中,永远有着一条可以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亚洲大陆历史上最为庞大和复杂的古代商路。
为了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滇川藏对茶马古道联合申遗。
一队马,一伙人,向西蜿蜒的五尺道、间或响起的铜铃声,充满未知的旅程。脚踩在曾经的马道,如今的石板路上,恍惚间还能听见那山谷里不时传起的铃声,回过神,却只能看见,马夫牵着几匹驮着游客的瘦马经过……
茶马古道作为古代滇川藏地区的一条商道,曾经商贾云集,繁华一时。千百年来,它是一条地道的马帮之路。但如今,在这条古道上,旅游的热潮正在替代已离我们远去的清悠铃声和奔波的马蹄声。
2013年12月26日~29日,滇川藏三省“茶马古道”申遗首次联席会议在丽江召开。而据了解,“茶马古道”的申遗早在几年前便开始计划。
问:符合“申遗”标准吗?
对于茶马古道,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云南茶马古道研究会副会长木霁弘表示,其已经符合“申遗”的标准,“茶马古道”这个名称,国内外的学者也已经认同,“遗产必须要有名称,就像人必须都要有名字。”
木霁弘表示,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地6项标准里,茶马古道已符合其中4项,根据有关规定,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只须符合这6项中的1项或几项标准。
茶马古道是一个大概念,狭义的茶马古道必须要加一个限定词,比如滇川藏茶马古道、茶马古道云南部分,“茶马古道分布地区广,加上限定词,它的完整性才不会缺失。”他解释道。
问:怎样界定为文化遗产?
在木霁弘总策划的茶马古道纪录片《德拉姆》中,镜头前马帮始自云南怒江丙中洛,终点为西藏察禺察瓦隆,途经多地区,而影片也出现了说着6种民族语言大家庭中的藏族妇人,104岁的怒族老人等多个民族的人民。
就像木霁弘所表达的,茶马古道连通了不同的民族区域和文明区域,连接着高原和中原文明,连接了汉族、藏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茶马古道的商业贸易改变了不同文明的历史面貌。而围绕着茶马古道,沿途兴起的古镇古村、村寨的出现建设,很大程度是为了商贸的往来,沿着茶马古道,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圈。因茶马古道而衍生的马帮文化更是一种跨民族跨宗教的商贸文化,深刻影响了沿线地区的文化面貌。
在当天的会议上,中国茶马古道研究中心主任张宝三也表示:“茶马古道不单纯是一条商贸通道,而是一种贯穿着历史文化的精神所在,它是各族人民团结友谊的见证,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问:申遗经费谁来出资?
对于茶马古道申遗“谁唱主角”的问题,木霁弘称,“茶马古道申遗属于国家层面,是由国家文物局主导,茶马古道沿途省份文物局来协调做这个工作。”
木霁弘介绍说,茶马古道申遗并不以商业为运转,所以不存在投资不投资的问题,“会有国家经费拨款,这些经费都是有专门的人员来统计协调。”虽然茶马古道分布广,多地区,但并不存在经费比例的问题,“不是哪里遗址多,经费就多,不是这样算的。”
“不仅茶马古道,类似的文物都是不存在比例的问题,它是实事求是的,是多少就多少,不可以移动的。”他补充道。
问:三地联合申遗以谁为主?
此次联席会议,木霁弘表示是“非官方”会议,“民间的一些组织、专家、学者,大家聚在一起,共同探讨,专业性不很强,但体现了民间支持茶马古道申遗的积极性。”
对于申遗工作开展,木霁弘表示不是“一个人”的事,还要各方相互协调,“政府、专家学者、老百姓,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共同把这件事情做好。”
会上,滇、川、藏三省参与人员共同签署了一份《丽江宣言》:各级各部门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尽快制定茶马古道申遗工作的思路、经费预算等,切实加强三省区联动,团结协作形成合力,不断推进中国茶马古道申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进程。
问:茶马古道现状如何?
多次实地考察茶马古道遗址的木霁弘有点担忧,“高速公路、铁路、水电站,一些建设越来越多,就目前来看,有相当大的破坏。”不过令他欣慰的是,还是有很多地方是相对保持完整的,比如拉市海、沙溪等地。
在石鼓等村落考察时,不时有马夫牵着载着游客的瘦马经过,“带来一些商业利益不可避免,但应该对老百姓有一种教育,对祖先不断创造出来的文化,我们要有一种敬畏之心。”
木霁弘坦言,如今一些村落已把茶马古道修成水泥路,“要尽可能地说服他们,不只是村民,当地政府也要参与进来,做引导,提供帮助,这样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才能开展得更好。”很多地区已经开始自觉保护当地文物,“因为会给他们带来一种自豪感。”
木霁弘表示,束河古镇茶马王的后人做得很好,“茶马王的故居现在还是完整地保留着,后人保护了它整个原本的形态,这很难得。”
在2013年12月27日上午的专家讨论会上,来自大理剑川的史继培也颇为感慨,“小时候,马帮就从我家后门经过,每次不听话,妈妈就说‘你再闹,就把你装进蛇皮口袋里,把你驮走’。”这些,都成了史继培心中最深刻的回忆,他认为,申遗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留住回忆,“要让子子孙孙都能记住这段历史。”
问:茶马古道申遗意义何在?
众所周知,丽江已有丽江古城、东巴文化、三江并流3处世界遗产,不禁会有人问,丽江是否真的需要更多的世界遗产?
对此,木霁弘有些激动,“人类社会是由过去、现在、未来衔接起来的,是不可能断裂的,让子子孙孙展示出来,这也是我们对祖先的敬畏,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并不是需要多少就有多少。”
木霁弘说,有些遗产可以先保护再开发,而有些则动都不能动,“茶马古道的一些道路、故居、器材、景观都不能把它拆掉再重新修建”,比如一件古董被破坏了,仿造也不再有原本真实的意义。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是木霁弘强调最重要的两点,“这也是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中最核心问题。”
“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木霁弘坦言,把遗产完全保护起来,不让人接触,这是不现实的,“比如东巴文化,当它成为一种世界遗产时,老百姓的自豪感增加,就会更好地维护和宣传这种文化,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从而打响东巴文化,是相辅相成的。”
关于茶马古道申遗的文史价值和商业价值,木霁弘强调,文物本身并不具有商业价值,把它看成是商业这是极其错误的,“茶马古道是按它的历史发展时期而形成的线性道路,是商贸和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保留了古道的一些基本特征,而且在对外交流的历史上,它展示的也是一些非同寻常的社会、文化、经济、宗教发展的一个完整的画卷。”
“遗产保护与开发的问题,是世界性的普遍难题,茶马古道的申遗这个大工程是漫长的,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开展工作。”对于申遗准备期的时间,木霁弘顿了顿,说道:“起码还需要五六年,甚至七八年。”
【声音】
“申遗”是必然 做好“申遗”才是关键
吕军(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党组成员副秘书长):
茶马古道是世界上唯一因茶马互市而产生的千年古道,千百来年的文化遗存无疑是我国的珍贵的历史遗产,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陶立璠(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
茶马古道在世界上都是唯一的,应该作为一种大文化来对待,历史悠远,这是一条文化古道。深入地研究茶马古道大文化中各种文化元素,这样我们的申遗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杨杰(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茶马古道比丝绸之路的历史更悠久,丝绸之路已经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了,茶马古道没有理由不申报。
许朝(澳美公司高级文化顾问):首先,茶马古道要有一个自己的本位主义,对外宣传一定要有本位定义,一定要总结出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这对于我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世界文化遗产不应该只是炒一个名词。
文/杨玲 和慧东(云南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