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泥中菁华
敲碎浸泡后的泥浆经过第一次滤浆后,还要经过五六次反复的搅拌漂洗,然后在透气封闭的状态下自然凝干成泥,整个过程要经过20天左右的时间,这时的泥料已腻如膏脂,无丝毫砂料半点暴性。建水紫陶不叫紫砂陶而叫紫陶,泥料是最本质的区别。
二、拉坯的艺术
熟练的拉坯艺人,要么是胸有成竹,又似乎漫不经心,在不经意间,各种造型各异、功能齐全的紫陶器型就在瞠目结舌时一气呵成。拉坯是制陶的基本功,艺人们总结,拉坯时心要正、眼要准、手要稳。唯有此,才能造就一件“正品”紫陶作品。
三、笔墨点陶魂
建水紫陶的魅力,还在于其雕刻填泥工艺所构成的陶制泐痕与纤毫圆劲之间的对比融合。以陶为纸,既要保留笔墨的法备气至,又要兼顾陶坯在不同弧面和湿润状态的柔糯特性,捉毫濡墨须由厚实的悬肘运笔功底。
四、泥彩的幻化
许多人以为建水紫陶的文字图案由美工师画上去就可以烧制了,殊不知,对陶坯落墨后,刻工艺人必须立刻将墨迹雕刻成模。经填泥、修坯、风干、焙烧、分次打磨抛光以后,线条会呈现好似经千年锈蚀风化而斑驳陆离的肌理变化,于是便有了金石之气的天生古拙。
五、龙窑之变
碗窑烧制紫陶的土窑,当地人称为龙窑。龙窑一般建在坡度30°左右的山坡上,头朝下,尾在上,长可上百米,短亦十数米,形似从天而降的蛟龙。龙窑在建水出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末期。最长的一条还在使用,此窑建于70年代初,总长百米有余,其长度堪称世界之最。
六、磨陶如杵
紫陶初出窖炉表皮粗糙一身火气,无金玉之光。因了泥料无砂的细腻,可经过精细的打磨而使陶明如镜,也因了高温的焙烧,陶质坚硬若铁,人工打磨异常艰难。先用粗砂去糙,随后用细砂均匀地除去粗砂打磨时留下的拉丝;然后用油石将坯面磨光,使用磨工各自珍藏的光石进行抛光细研;最后用油脂对陶器进行周身擦拭让其浸透,以除去表皮上细微的灰蚀,经过这些细致繁褥的过程,粗糙无神的陶器,显露出诱人的绰约丰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