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网网讯: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是“全国重点产茶县”,种茶和饮茶的历史悠久,在佤文化中有茶图腾与茶崇拜的习俗和“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就烦”的俗语。县境内野生古茶树资源比较丰富,单甲、糯良、勐董、班洪、芒卡5个乡(镇)都不同程度的生长有野生古茶树。据调查和考证,初步确定全县共有野生古茶树83443亩。
在茶叶产业发展中,早在1963年,沧源自治县就在岩帅创建起了有史以来的两个第一批用牛拉和水力冲为动力的茶叶初制所。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茶作为沧源的传统产业抓紧抓实。特别是不断推进中低产茶园改造、扶强龙头企业、依靠科技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使全县茶叶产业建设迈向了一个新台阶。
据统计,2013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10.6万亩,比2012年减5471亩,而茶叶总产量却达5115吨,同比增351.1吨,综合产值2.9亿元,同比增7230.19万元。
打造生态茶叶产业
茶叶种植主要以旱地为主,平缓地少、陡坡地多,无灌溉条件和茶园管理粗放、茶树生长势弱、品种老化、茶园产出率低等问题,一直是阻碍沧源自治县茶叶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为进一步优化全县茶叶产业结构,使茶叶产业按照“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县委、县政府确定了“十二五”末,全县茶叶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产量达0.7万吨,综合产值达到6亿元的目标。近年来,通过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和群众投工投劳,以推进茶园机械化、水利化建设为重点,全县完成了3万亩的中低产茶园改造。同时,推动茶叶品种良种化改造,大力推广云抗10号、香归银豪、清水3号、风庆9号等无性系良种茶叶品种。至2013年末,全县共发展了55132亩高优生态茶园,有机茶园13690亩;依靠龙头企业为带动,完成1.5万亩芒摆茶园基地建设,成为全国首家通过雨林联盟权威认证的茶园基地。
打造茶叶龙头企业
在加大茶园改造的同时,沧源自治县始终坚持把发展茶叶加工业和扶强龙头企业作为工作重心,采取扶持带动和招商引资的办法,推动茶叶生产加工产业链建设,先后引进了佤山茶厂、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公司,建成了两个茶叶精制厂和一条CTC生产线。目前,“公司+基地+农户”、“生产+加工+销售”的茶叶生产体系已基本形成,有效的带动了全县茶叶产业的发展。同时,加大扶持力度,全县的初制茶叶加工所,从1978年的14个发展到目前的93个,有6个民营茶厂,5家茶叶生产企业获得了食品生产许可QS证。作为沧源自治县两大精制茶生产企业之一的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公司已拥有一条国内最先进的CTC红碎茶生产加工线、与400多户茶农签订了茶园管护合同,能生产红茶、绿茶、白茶、普洱茶等茶叶种类。
打造精品茶叶品牌
茶叶品牌是茶叶产业发展的无形资产。近年来,在沧源自治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全县茶叶加工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对品牌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强化茶叶生产加工能力建设,注重自身品牌的打造,使全县茶叶品牌由原来的“春萌”、“崖画”两个品牌,发展到“佤山印象系列”的砖茶、饼茶、陈香、佤山金毫、绿茶、红茶、普洱茶、大境界;碧丽源系列的西代蒙、绿曲、沧源红、宣紫红、金针、安东山、西代勐、乌龙茶、普洱茶、白茶、怕迫古茶、CTC红碎茶、“1618”煮饭茶;勐省农厂的“石佛洞”茶等二十多个品牌。同时,以“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广州国际茶叶博览会”、“国际茶叶大会”、“中国普洱茶节”等省内外博览会、推介会、招商会、交易会为平台,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石佛洞”、“西代蒙”成为了云南省的著名商标。
围绕打造“天下茶仓”和“红茶之都”的总体部署,沧源自治县计划2015年以前将全面建成2个精品茶叶庄园;2020年前累计建设成12个精品茶叶庄园。全面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强势推动茶叶产业发展,到2015年培育规模以上企业2户;到2020年培育销售收入达1亿元以上企业1户,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企业1户,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企业1户。
来源:云南网记者 杨之辉 通讯员 关汪武 严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