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什么时候开始压饼,老白茶压饼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2024-06-17 15:02          0

拿普洱来说,清朝时候,普洱茶是作为贡茶的。白茶散茶与饼茶,其实各有千秋,没有哪一方一定更好的说法。我存茶是从2012年开始的,有一次在朋友那喝茶吹牛,朋友问我有没有存茶,我说没有呢,他说做普洱茶者不存点普洱茶就不叫普洱茶,我觉的他说有道理,也就从12年开始存茶。

白茶压饼好还是散存好吗?

感谢您提出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探讨茶知识,了解茶文化。白茶散茶与饼茶,其实各有千秋,没有哪一方一定更好的说法。散茶的优点在于,它的工序非常质朴,仅经历了萎凋与烘干两道,可以最大限度还原白茶原本的风味。缺点在于散茶占用空间大,白毫银针、白牡丹还好说,因为它们的叶片比较细窄,而叶片大的寿眉就比较蓬松了,所以如果像收藏散白茶,家里需要预留比较大的空间。

反观饼茶,缺点是工序更多,在萎凋、烘干的基础上,还要经历蒸软、包揉、压制等等,一些内含物质不可避免地流失了。当染,也不是说饼茶完全没有优点,它的体积始终是一大优势,一个中等型号的瓦楞纸箱,可能只装得下一斤散茶,而要是换成饼茶的话,可能装十几饼。此外饼茶在压饼过程中细胞壁破裂,内含物质析出到了叶片表面,与空气的接触面更大,所以饼茶的陈化速度要略高于散茶,而且寿眉一类还比较容易形成独特的枣香,这是散茶所不具备的。

什么时候你觉得读书真的很有用?

有一次和客户喝酒,酒酣耳热之际,桌子上的其他朋友已经开始讲黄段子了,看着一桌子好酒好菜,看着一帮衣冠楚楚,觉得喝了酒就会讲段子,也太土了,不是咱中华几千年的文化。以前以酒会友,讲究的是兴之所致,吟诗作赋,或者给个韵脚,一人押一句连下去。咱们现在平平仄仄平,都记不住哪个是平声,哪个是仄声,写诗是没戏了,但是,咱们背个诗总还是可以的吧。

于是端着酒杯,慨然而起,冲着周围一拱手:小弟不才,今天给大家朗诵一首李白的将进酒吧。第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酒桌上吵闹嬉笑的声音戛然而止。等到说到人生得意须尽欢,满桌子深有同感的大老爷们就一片喝彩了接下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客户的大老板裂开了嘴,起劲鼓掌,可能所有人都喜欢挣了钱就花,花了很能挣更多的感觉吧,又享受又有成就感。

已经好多人拿着手机在拍了。最后到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掌声雷动,大家一边念叨着同消万古愁,一边互相又开始敬酒。那时候觉得书没白读,虽然喝酒这种俗务不能免,但是起码,吟诗敬酒,让所有听的人,都觉得层次高了不少吧。虽然敬完之后还是黄段子大会,而且因为刚才把气氛调动的好,段子也更上一层楼了,金句频出....。

你喝过最老的普洱茶是什么茶?你最早什么时候开始存茶?

我喝过最早的茶是百年老茶宋聘号,那是陪老板去香港白水清那买茶蹭喝的,不过说实话,现在我已不记得当时喝这茶的感觉了,只记得当时在算喝这一杯茶得多少钱。357g一饼茶,价钱是145万元/饼,一次泡10g左右茶,一饼茶约可以泡35次,则泡一次约是4.14万元,一次冲泡20泡,一泡茶约是2070元,一泡茶按照180ml计,一杯茶按照30ml算,则喝一杯茶是345元。

这个价,我哪喝的起呀, 因此,不敢去记忆这款茶的味道,不过那天蹭喝了好几杯,也就是蹭喝了好几千元钱呢!可惜的是由于换手机了,当时拍的照片无法跟大家分享了。我存茶是从2012年开始的,有一次在朋友那喝茶吹牛,朋友问我有没有存茶,我说没有呢,他说做普洱茶者不存点普洱茶就不叫普洱茶,我觉的他说有道理,也就从12年开始存茶。

不过我没有去跟风存名山茶或品牌茶,感觉性价比不好,尤其是现在还没有数据证明名山茶或品牌茶经过存放后期陈化一定就好,那些小片区经过存放陈化就会不好。因此,7—8年来,我存的都是那些小片区不知名但价格合适、品质又好的茶,价格基本在400—600元的茶,对自己的经济压力也不大,而且每年跟踪自己存放的茶陈化情况,发现都非常好。

当然你的经济情况好点,可以收藏些名山茶,跟踪它们的陈化情况。存茶、品鉴茶也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如我有个朋友说有一年品自己存的一款茶,发现品质变的不好,当时心里非常失落,可是过两年后再品,又发现有变好了,心情又格外的开心起来。不知道各位朋友有没有这种一惊一喜的经历呢?欢迎各位朋友关注@茶性随心,互相交流对茶的心得。

生活中经常见到茶叶饼,为什么要把茶叶制成茶叶饼保存,原因是什么?

把茶做成茶饼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1.便于运输和存储。拿普洱来说,清朝时候,普洱茶是作为贡茶的。普洱是运到北京紫禁城的,要从云南的普洱运到北京,那是很远的,山高路远,气候变化无常,把散茶压成饼状或者砖的形状,积多成少,由于压缩了空间,便于运输的同时,茶叶内质的变化也是很有限的,压成饼状再用云南当地的竹壳包装好,防水,防潮,这样原汁原味运到北京,皇帝才能喝到正宗的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