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道法自然与有机茶园奥秘

  2024-06-17 15:02          0

尽管我属于丘陵地形,但旖旎的“丹霞地貌”让我成为中华大地上一道独特的风景,我的足迹遍布全国28个省份,创造了各种自然奇观。北方的气候赋予了我狂野的性子,让我化身"调色板" ,恣意挥洒;当我南下时,南方的“温柔”感化了我,我穿上秀美的“绿衣" , “举止”优雅…

“双世遗”武夷山是我的骄傲。它是福建乃至中国的一张清新芳香的名片,欧洲人认识中国茶便是从武夷茶开始的。在这片美丽的山水中,秀婉的丹山与伟岸的青山交织,是刚柔井济,也是“侠骨柔情”。与茶邂逅,便缔造出“岩骨花香”的奇迹与美好,也孕育了世界上第一缕红茶的甜美芬芳。

相遇,是亿万年的等待

据史料记载,在白垩纪时期,武夷山及周边地区下陷成一个地壳活跃、“内心”骚动的内陆湖。内陆湖四周的变质岩、页岩、研岩、火山岩等经过漫长的风化,大量的碎屑物被流水带到湖盆沉淀,堆积成上千米的岩层,形成了坚硬的沉积岩。

而这些早期的沉积,正孕育着"我"的维形。

至老第三纪,中国大陆受板块挤压,在大面积上升过程中,包括武夷湖盆在内的很多地区又重回地面。武夷山受近东西向挤压力的作用,且地层受力不均,各处翘升的角度和高度都不一样,相应地产生了系列断层与断裂构造,进而形成以单斜断块山为主的断裂地貌。于是,我正式降临到这片土地上,占地61.33平方公里,如今不仅是武夷山风景区,也是岩茶爱好者所认可的正岩茶产区。

连绵横亘的武夷山脉,为我上挡北方寒流,下截温湿海风,为我守护住万年风化的土层,让万干植被得以扎根。而茶,也投入了我的怀抱,开启了我们之间的故事。

亿万年来,我的日子都过得比较混沌,任凭地壳运动产生的力不均匀地抬升、崩塌,形成各种带陡康的地形。而茶的出现,则点亮了我的世界,让我明白上天的鬼斧神工是有备而来的,那看似不经意的发力,不仅塑造了陡峰、幽谷、壁崖的自然美景,同时为武夷茶的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貌条件。

武夷耕作法

武夷山地形特殊。茶园多在悬崖绝壁构成的深谷幽尘。经过武夷先人数百年的不断地研究扣改良,终于研创出了独一无二的武夷耕作法。武夷耕作法是形成武夷茶优美晶质的基础。除了武夷山,在整个闽北茶区都得到了广泛实用。随着茶产业的工业化发展。耕作法的部分形式随之有所调整,但是基本的方法秧清律依然贯穿武夷山茶区。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种独特的耕作法,我们前往高级农艺师罗盛财建立的龟岩种植园基地里,他一直以较为传统的武夷拼作法打理着这片茶园。一段婉蜒的公路加一段只能行走的小径。带我们来到这片远离人间烟火的茶园。罗盛财一早就到了,最近正值春茶采制阶段。他丽要时刻掌控茶叶的成长情况。以便采摘。

五月份来武夷山的这几天,几乎天天阵雨转小雨,趁着雨点浙收的时机。我们跟着罗盛财进山看茶。”张老( 茶学界泰斗张天福) 曾经总结过传统的武夷拼作法,包括不施肥、不修剪、稀植、深栽、深耕、客土、削草等等,并且当时武夷山的茶叶以武夷菜茶为主。如今,武夷茶区多是使用改良版的武夷拼作法。任何方法都要跟上时代才行啊。” 罗盛财一边跟我们解说。一边带我们住大山的深处前行。

走了一段赂后。他在一片肉桂茶树面前停下,示意我们留意这片茶树的行距和株距。 “我将它们的行距控制在16-18m之间,株距在0.4米左右。这就是武夷拼作法中讲究的稀植,因为我们要给茶树足够的空间进行光台作用和枝叶的舒展,武夷山的茶树讲究老丛,树龄越大,滋味越厚。” 基地中的茶树经过了适当的修剪,保持着相差不大的高度,这样不管是人工还是机械采摘起来部相对方便。如今武夷山除了少量茶农坚持不修剪茶树外,多数茶园选择适度修剪。在罗盛财看来,过去的“不修剪” 主要针对武夷莱茶,有性孕育的后代呈现千姿百态的形状,而且采摘时间无法同步。另外过去岩茶总体产量不大。生产效率也不如当下高。所以没有修剪的意义,如今多数茶园都适度修剪,但是讲究丛味的老丛水仙和个性鲜明的奇种还是值得保留传统的方式。

 

作为武夷岩茶名丛的守护者,罗盛财十分珍爱武夷山传统的武夷莱茶资源,从1990年开始,他就和同事在霞宾岩溪仔边建立了武夷菜茶冲子资源圃,有效地保护了优良单丛。对于时下整个武夷山流行肉桂、水仙品种的现象。罗盛财认为有其必然性,武夷菜茶作为古老的当家有性系品种,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武夷菜茶在种植、采制等方面目削都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群体的个性化更无法赋予产品鲜明而稳定的特点。 “武夷莱茶的不确定即对其有所限制。但也是其魅力所在。在某个时期它的光芒也许会被遮盖。但是不会消失。”他峥睁地看着园中茶树,带着坚定而温和的眼神。

武夷茶区素有“七挖金、八挖银、九挖铜、十挖土” 的说法,意为将茶园土层深翻暴晒,促进土增分化和矿物质元素分解,还可以消灭杂草、减少病虫害。农历七月为深耕最佳时期。因为秧挖时间早,有利于断根愈合和长出新根。曾有人提出不宜连年深耕,但是在罗盛财看来,经过他几十年的深翻察晒的经验总结,每年秋耕利大于弊,武夷山的土壤发育来源于丹岩风化,土壤中的矿物质分解是形成“岩韵”的中药因素,故深翻对于岩茶的品质影响深远。

龟岩茶园里种了一大片面积的印度干豆,意在通过豆科植物来增强土壤的自然肥力,培养过的土壤不仅可以直接种茶,也可以将这些富有营养的土壤添加到需要的茶园中,这种手法算是耕作法里的“客土”。客土是增加土塘肥力的重要手段,起源子武夷茶区,过去的茶园多选择在岩和岩之间的坡地、低洼地。这里土壤肥沃,枯枝败叶多落于周围。武夷山地形持殊,山势坡度大,砂砾壤容易在雨水的冲击下带走养分,故茶农就地取材,将沿坡的溪石堆砌成一排排 “盆栽式” 的茶园( 如今这种茶园主要保留在以 “三坑两涧。为代表的景区内) ,茶农往 “盆栽”中施肥的手法往往就是将周边富有肥力的土壤运坟进来。 这种方式有效且环保,但不轻松。如今武夷山为了保护自然环境。更是禁止76平方公里内的土壤和植被被挖掘破坏,故客土法渐渐失去用武之地。

 

传统的武夷耕作法讲究不施肥,但在大量茶树汲取养分的同时,土壤肥力急需外力补充。在武夷山,菜籽饼是经常被茶农提起的肥料。这是油菜籽榨油后的副产品,含有较高的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但由于成本较高,多用于核心产区及有机茶园。另一类是人工合成的化肥,由于茶园对氮素的消耗特别严重,化肥的频繁含过较大。

茶园的土壤上横七竖八地倒着杂草,这是罗盛财春季里第一次削草的成果,他说按今年的长势还要再削四无趟。一直以来,他都是采用传统的销草法除草。对于时下消费者对除草剂、杀虫剂的担忧现象。他表明了自己的看法: “武夷岩茶多数只来春茶一季,而此时的温度较低,可以有效地降低病虫害爆发的概率。另外,由于武夷山政府和茶农对环境的重视。茶园的除草剂的施用控制的严格,对土壤和茶叶的影响多数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

 

提超武夷山如今整体的茶园生态,罗盛财感慨现在比解放前还好很多,因为以前茶农多生活在景区,生活用料直接取自景区,如今景区不仅不让砍伐数目、扩大茶园,还增植了很多植被,这将是武夷山岩茶能可持续发展下去的根基所在。

茶和自然的和谐

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很多茶山存在过度开垦、管理不善的情况,茶源于自然,它的 “芬芳味醇” 部来自于自然,而如今,茶的发展步伐却渐渐有了“侵犯” 自然之嫌,如何让茶和自然更和谐地相处发展。已然成为时下关注的热点。

良性生态茶园的建设

近年来。茶叶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几次媒体的相关报道都有“一石激起千层浪” 之势,为何这方面的防线会显得如此脆弱。如何安全有效地管理茶园,如何因地制宜地建设生态乃至有机茶园,是各地茶农共同面临的问题。

由于出任武夷山的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特聘教授,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陈荣冰对武夷岩茶有了更多深入了解和研究的机会,对于武夷山茶园的管理,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方面,大自然赋予了武夷山茶园很多的先天条件,雨影充沛,土塘肥沃,森林覆盖率大等有利因素。但另一方面,作为山地茶园,武夷山地形复杂,植被多样,暴雨季节同样面临极大的考验,所以如何按照高标准茶园建设管理茶园是有重要意义 的。"

对于如何建设良性生态茶园。陈荣冰提出了几个基本原则: 一是立足干现有茶园的改造,严格控制新垦茶园面积,禁止毁林种茶。超坡度开垦;二是倡导茶园椎行 “头戴帽、腰束带、脚穿靴” 的原则。强调山顶、山腰、山底部保留足够的植物带;三是坚持科技兴茶,遵循茶树良种良法栽培。实施茶园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草害综台防治技术;四是采用现代茶叶生产模式,推广茶,标准化和机械化生产,通过建立以茶树为主的人工复合园林化高标准生态茶园。恢复茶园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群落系统到茶与自然相和谐凋发展的目的。

 

如今武夷山茶园大致可分为无公害茶和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允许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和适当的农药等,但残留含醛都要控制在国家标准内;而有机茶园是采用与自然和生态法则相协调种植的茶园,强调不施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等,强调使茶园的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陈荣冰看来,无公害的生态茶园已经将茶叶安全控制在绿色健康的范围,但是有机茶园的进一步推广将是未来武夷山茶园发展的重要步伐。

武夷山的 “有机茶园”

90年代末开始。武夷山就陆续有人着手建立有机生态茶园,而钦品茶业的余泽钦便是其中之一。作为一个武夷人,1999年前余泽钦还在武夷山从事旅游业。在一次接待游客时,结缘了一位在漳州开办“有效微生菌有机种植技术”培训班的台湾教授,通过交流让他对有机种植的理念有了全新的认识。部中年。余泽钦开始在武爽山推广有机种植,推广有机肥。

最初余泽钦只是在武夷山小氛围内尝试有机种植的推广,后来索性自己承包了

茶园,一边用有机管理的模式自己试验,一边向周边的茶农继续推广。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努力,越来越多人接受了他的有机理念,他说道: “最初我承包的有些茶园土壤板结性现象较为严重,通过有机肥的几年改造,渐渐变得松软肥沃,同时,当初愿意尝试有机管理的茶农也得到让他们满意的茶园效果,虽然这个成效我等了很久,但是有机茶园的观念逐渐得到认可让我备受鼓舞。”

由于不同地区的土壤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必须调配相应的有机肥,为了做出适合各个地方的配方。在武夷山的这些年。余泽钦曾针对武夷山数千个土壤样本进行测土配方。”我们多会选择一些莱籽饼、米糠等做原料。再根据当地土壤针对性凋配适台的有机肥。很多人对有机肥料的认识有误区,认为家养或者养殖场的动物粪便就能做有机肥。但由于如今的鸡鸭牛羊很多时候吃的饲料含有抗生素等物质,它们的排泄物已经不适合再做肥料。”

在余泽钦看来,有机茶园的管理是一套完整的体系,首先茶园需要独立的环境,既可以完整实施有机的管理模式,又要避免来自其他茶园的干扰: 其次有机管理需要强凋从种植、采摘、加工等过程都要以有机的标准进行。细到采摘使用的工具。制茶的厂房等等都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

对于这些年在武夷山推行有机种植,余泽钦觉得虽然辛苦,但是乐在其中,他说道: “作为一个武夷山人,我们很热爱家乡的一草一木,希望它一直这么美好下去的。有机茶园的发展方向是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我觉得这是未来产业的大方向。”

也许很多事情真的只有懂得,才能坚持。科技带领人类摆脱大自然的束缚。但是最终还是要回归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