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要从布罗尼斯拉夫·维诺格罗茨基说起。
维诺格罗茨基是俄罗斯东方学家、东方哲学家。1997年,他与米哈伊尔·巴耶夫一起,在莫斯科开设了俄罗斯第一家中国茶茶馆。这不只是茶馆,还相当于一家中国文化俱乐部。这家茶馆的名字就叫“中国文化俱乐部”。“中国文化俱乐部”的高品质茶叶、优雅的文化气息,激发起圈内人的欣赏。圈内人效仿,开办出更多中国茶茶馆,然后向外扩散。这种圈子文化,迅速蔓延成为一种城市时尚生活产业。
维诺格罗茨基成为“中国茶”——一种文化创意生活的教父。而他与巴耶夫的“中国文化俱乐部”,成了“中国茶”的推广基地。他们为想开中国茶馆的俄罗斯人提供装修、进货信息,同时传授中国茶道,宣讲中国文化和哲学。
奇特的“中国茶”业态
康斯坦丁诺夫说,当时标准的“中国茶”茶馆或茶店,都设有品茶和茶艺表演的空间。不光卖茶叶能赚钱,提供饮茶、品茶、中国茶艺表演,以及招收学员培训中国茶道,这些环节都能获得丰厚利润。
更为奇特的是,这些“中国茶”茶馆、茶店都是从家里做起来的。喜欢上了中国茶,在家里泡中国茶,然后请朋友来喝茶……逐渐地,朋友圈子越来越大,然后开张成为俱乐部、茶馆、茶店。
茶店的主人,纯属个人爱好,将生意做开。这样的私家作坊性质,又避免了营业执照办理和缴税,形成一种奇特的业态。
康斯坦丁诺夫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一般俄罗斯人只知道皮毛。要能弄懂这些皮毛也不容易,“中国茶”业主们的方法是,将中国茶文化形象化、简单化,把中国茶道展示与俄罗斯元素融合起来,让俄罗斯人易于接受。
在这股潮流带动下,中国茶进入了俄罗斯的普通家庭。许多人家里置办了中国茶具,这改变了自上世纪30年代万里茶道中断后、半个多世纪以来俄罗斯家庭只有印度茶、斯里兰卡茶、欧洲茶和高加索茶的局面。
“中国茶”全俄开花
现在,“中国茶”茶馆、茶店在圣彼得堡、莫斯科各有几十家。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都有“中国茶”店。靠近中国或者与中国关系密切的俄罗斯小城,也都有“中国茶”店。
不同于普通茶店,“中国茶”店种类多,多达几十种、几百种;价格贵,几倍于甚至十几倍于袋泡茶。喝中国茶是健康、优质的体现,顾客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属于中高收入人群。
起初,“中国茶”的顾客,都是些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或是想沉淀心情、学习儒释道文化的人,有的是研究东方学、中国文化的学者。新世纪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在互联网提供的网络效应带动下,甚至十六七岁的青少年,从网上获知“中国茶”的一二,也跑来茶店品尝体验,有的报名培训班,学习中国茶道。
“中国茶”的文化伴生
“中国茶”店在内装修上,特别讲究中国元素,如放置中式家具、挂上中国字画;中国传统的扇子、伞、摆件、吉祥物,是“中国茶”店的常见摆设。甚至店面的选址,也讲究中国风水。
据康斯坦丁诺夫介绍,这些店的起名非常有意思。一开始时兴中国外来词,许多店用中国汉字起名字,然后用俄文字母注音,形成外来语,以体现这里是地道的中国茶馆,如“茶道”、“铁凤凰”、“天笛”。近些年,“中国茶”的店名变得中性化了,简单明了,如“我的茶”、“俄罗斯茶叶公司”。
这些“中国茶”茶馆、茶店,大部分通过中介公司,中介公司直接到中国厂家拿货。也有开得较大的,绕过中介公司直接与中国人做生意,或通过在中国懂俄语的朋友代办进货。也有一些小业主,通过俄语化的淘宝网进行网购。
进货量最大的是俄罗斯的商贸物流企业。这些企业一般不经营茶馆,他们从中国多进口中低档的茶叶,进货量很大,以批发给俄罗斯的超市、宾馆为主,因“中国茶”潮流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