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饮茶能够提高免疫力,改善营养结构,促进人体健康?

  2024-06-17 15:02          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全力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值此关键时刻,中国营养学会联合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以下简称“膳食指导”),为肺炎患者和预防人群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提供科学指导,明确提倡多喝茶水。为积极配合落实膳食指导,中国茶产业联盟秘书处组织专家梳理了科学饮茶知识,并就消费者如何挑选购买茶叶、茶企如何做好优质茶叶供应等提出指导意见,供行业同仁和公众参考。

1.如何理解和响应“膳食指导”中的饮茶号召?

答:(1)一般人群应“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 mL),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家中常用普通茶杯或茶壶的容量一般为150~300 mL,上午3~4杯、下午3~4杯、晚上1~2杯,便能满足每天7~8杯(1500~1700 mL)茶水的建议量;对于茶叶用量,提倡每日饮茶10~15 g,分3次饮用,每次冲饮3~4泡。平时有饮茶习惯的人,一般正常饮用就可以达标。我们鼓励普通人养成每天喝茶的习惯。

(2)普通型或康复期患者的营养膳食应“保证充足饮水量。每天1500~2000 mL,多次少量,主要饮白开水或淡茶水”。普通型或康复期患者对饮水量的要求比一般人群更多一些,建议饮用淡茶水。这是因为喝水可以补充体液,促进药物在体内的运输和发挥作用,同时有助于加速新陈代谢,促进排泄器官排出代谢废物。此时饮水应少量多次,同时忌饮浓茶,避免对身体脏器带来负担。茶水的浓淡与茶水比例、浸泡时间和泡茶水温直接相关,建议可用平时投茶量的一半,或减少浸泡时间使茶水更淡一些。

(3)建立良好的日常饮茶习惯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膳食指导之所以建议一般人群和普通型或康复期患者多饮用茶水,与茶叶保健功效密不可分。茶叶最早的利用形式便是药用。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茶叶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肿瘤、抗菌消炎、调节免疫、预防“三高”、降脂减肥、保护心脑血管等功效,是适合日常饮用的健康饮品。我国有饮茶习惯的人群不到5亿,人均年茶叶消费量约1.5 kg,平均每人每天喝茶量4 g左右,人均饮茶量与土耳其、英国、日本、新西兰等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培养良好饮茶习惯,促进科学饮茶,将使人民生活更加健康美好。


2.为何饮茶能够提高免疫力,改善营养结构,促进人体健康?

答:茶叶中的茶多酚(及其氧化聚合产物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茶氨酸、茶多糖等成分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和免疫调节作用,在病毒感染的防治过程中具有突出的潜在价值。目前茶树中经过分离、鉴定的已知化合物有700多种。茶叶具备人体需要的七大食品营养素: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淀粉和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水和植物性化合物。同时富含茶多酚、生物碱、氨基酸、茶多糖等诸多保健成分,为健康功效奠定了物质基础。

关于茶叶增强人体免疫力的研究已有诸多科学报道。李晶研究发现补充2000 mg/kg绿茶粉时,老年犬T淋巴细胞转化率比对照组提高了47.83%,改善了免疫功能[1];于娟等人发现红茶多酚有助于免疫调节,能够提高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比例以及血清中IL-2、IFN-γ、TNF-α的水平[2];陈玉春等人发现白茶能够改善正常和血虚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3],乌龙茶和茉莉花茶能够提升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量并增强其功能[4];杨莲等人研究发现生熟普洱茶均能提高环磷酰胺诱导免疫低下小鼠模型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5]等。这与茶叶中的茶多酚及其氧化聚合产物、茶氨酸、茶多糖等成分的免疫调节机理有关。

茶多酚类是茶叶中最具保健活性的成分之一,浙江大学研究发现茶儿茶素制剂在300 mg/kg/d或600 mg/kg/d剂量时,具有增强小鼠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表明茶儿茶素具有增强免疫功能[6]。郜卫华的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茶多酚可以显著升高肉公鸡和肉母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的含量以及T-淋巴细胞转化率和白细胞吞噬率,提升肉鸡的免疫机能[7]。

茶氨酸是非肽类抗原乙胺的前体,外周血液γ -δT细胞接触到茶氨酸体内代谢而产生的乙胺时会产生介导记忆性反应,当遇到致病微生物入侵时会分泌γ干扰素而增强人体免疫力,从而提高抗病力[8]。

茶多糖是茶叶中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主要包括L-岩藻糖、D-甘露醇、D-葡萄糖、D-半乳糖、阿拉伯糖和葡萄糖醛酸等。沈健等人通过给免疫力低下的ICR小鼠进行茶多糖灌胃,发现茶多糖能明显提高小鼠的体重、脾重,还能提高血清中IgG含量、诱导小鼠脾细胞产生 IL-2 和 TNF-α,表明茶多糖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9]。


3.如何根据个人体质选择茶叶?

答:科学饮茶要“看茶喝茶”“看人喝茶”。

(1)看茶喝茶——科学饮茶因茶而异

科学饮茶需要了解茶的分类和性质。茶叶根据加工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六大类,从中医角度可将六大茶类分为凉性、中性和温性。科学饮茶,要根据体质、季节变化、工作性质等有所选择。

(2)看人喝茶——科学饮茶因人而异

我们应结合不同体质特点和不同茶类属性选择适合自身的茶叶种类。一般来说,燥热体质的人,应多喝凉性茶,虚寒体质者,应多喝温性茶。每种茶类,无论你是什么体质,小尝一下,偶尔喝喝不会影响健康。长期饮茶可能对人的体质产生调节作用。总之,科学饮茶对健康有益。


4.每天如何冲泡和饮用茶水?

答:科学的茶叶冲泡技术要注重茶水比例、泡茶水温、冲泡时间等。茶水比例方面,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可根据个人口味进行调整。此外,茶类不同,用量也各有不同,可参考下图中的比例进行冲泡:


泡茶水温方面,水温过高,茶芽会被闷熟,泡出的茶汤黄浊,滋味较苦,维生素也易被大量破坏;水温过低,茶叶中的有效物质未能充分溶出,使茶汤香薄味淡,甚至造成茶浮于水面沉不下去,饮用不便。可参考下图中不同茶类的适宜水温进行冲泡:

冲泡时间方面,一般杯泡绿茶、红茶、黄茶、茉莉花茶,冲泡2~3 min饮用最佳,当茶汤为茶杯1/3时即可续水;一般白茶、乌龙茶用壶或盖碗泡,首先需要温润泡,然后第一泡以30"开始冲泡,逐泡适当延长时间,力求每泡浓淡一致;一般普洱茶用大壶闷泡法,视温润泡汤色的透明度可进行1~3次温润泡,然后冲泡,当茶汤呈葡萄酒色,即可分茶品饮。


5.个人饮茶量多少为宜?

答:喝茶量多少因个人体质灵活掌握,建议适量即好。饮茶过量,尤其是过度饮浓茶,大量的咖啡碱和多酚类等物质可能会对肠胃产生刺激,或者使中枢神经过于兴奋,增加心、肾负担,影响睡眠等。“膳食指导”提出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 mL)的饮水量。根据我们观察,很多人日均饮水量和饮茶量都不达标。因此,我们提倡日常多喝茶水,可以避免白开水的寡淡无味,促进增加饮水量。


6.消费者如何选购质优价廉的茶叶?

答:茶叶归属食品管理,一般通过线上和线下等渠道销售, 鉴于茶叶鉴评专业性比较强,建议消费者抓好两个选购环节。

(1)注意茶叶包装上的食品标签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食品包装标签必须标示以下内容:①食品名称;②配料表;③日期标示(生产日期、保质期);④净含量和规格;⑤生产者、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⑥贮存条件;⑦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⑧产品标准代号;⑨质量(品质)等级;⑩食用方法。同时,如果有地理标志产品标识的,表明产品来自原产地。

(2)选择品牌茶叶

知名品牌一般都是由规模茶叶企业负责经营,安全性和质量有保障,销售渠道多,服务规范,因此建议普通消费者尤其对茶叶品质缺乏鉴别能力的消费者尽量选择知名茶叶品牌。中国茶产业联盟成员企业都是各省排名前列的规模茶企,品牌知名度和产品质量较好,据我们了解,疫情发生以来,不少品牌推出了应对疫情的让利产品,线上线下都可以买得到。


7.中国茶产业联盟企业单位如何做好优质产品供应?

答:一是守好茶产品质量安全底线。日前,农村农业部印发了《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各茶区有关部门也积极制定相关规范,为春茶生产的防控保障工作提供了依据与指导。中国茶产业联盟成员企业应严格遵守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指导意见,积极配合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点,严格茶叶采摘、生产、交易环节的防护防控,避免产品污染;严把渠道关和验收关,完善质量追溯体系,全面实现茶叶质量追溯,守好茶产品安全底线。

二是发挥引领作用,稳定茶叶价格,保证市场供应。中国茶产业联盟成员企业要起到产业中流砥柱作用,发扬担当精神,调运充足的平价优质茶叶供应市场,努力稳定茶叶价格,保障平价优质茶叶有序供应;充分发挥线上线下优势,利用新媒体和新零售平台,方便快捷服务消费者。


8.对大众来说,还有什么建议?

答:听从指挥,服从安排,科学饮茶,健康生活。疫情的警报声仍在呼啸长鸣,大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关注才是真正的生命之盾。茶叶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活性,平时多喝茶有助于非常时期的营养膳食调节,我们提倡大家养成良好饮茶习惯,践行科学饮茶的生活方式。

我们郑重提醒,饮茶并非抗病毒感染的“特效药”,在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之际,公众应严格遵守政府相关规定和倡议,做好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外出佩戴口罩,勤通风勤洗手等防护措施,同时避免劳累、熬夜等损害身体免疫功能的行为。相信我们众志成城,听从指挥,服从安排,一定能够取得抗击疫情的全面胜利。


中国茶产业联盟2020年3月4日


参考文献

[1] 李晶. 绿茶粉对老年犬体重、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10.

[2] 于娟, 纪海玉, 白云, 等. 红茶多酚对H22荷瘤小鼠的免疫调节和抗氧化作用[J]. 中国食品学报, 2019(10):49-55.

[3] 陈玉春, 王碧英. 白茶对小鼠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影响[J]. 茶叶科学, 1998,18(2):81-82.

[4] 陈玉春, 林心舜, 李柏龄. 乌龙茶和茉莉花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 茶叶科学, 1991,11(2):77-81.

[5] 杨莲, 段小花, 李松梅, 等. 普洱茶对免疫低下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碳粒廓清功能的影响[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8(10):3,46-47.

[6] 王岳飞. 茶儿茶素制剂毒理学安全性评价与保健功效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05.

[7] 郜卫华. 茶多酚对肉鸡脂类代谢和免疫机能的影响[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003.

[8] 杨洲. 茶氨酸保健作用研究进展[J]. 茶叶通讯, 2018, 452):6-10.

[9] 沈健,陈增良,鲍建芳,等.茶多糖对实验性免疫力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浙江预防医学,2007,19(4):96-97.





版权及免责: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感谢原作者提供素材,如有素材请联系邮箱:info@fjte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