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意外成就光泽干坑“正山小种”红茶

  2024-06-17 15:02          0
说起光泽县干坑“正山小种红茶”的来历,现已年近古稀、干坑制茶业第九代传人、被当地茶农誉为“茶头”的吴寿财,向我们介绍了小时候听他爷爷讲起的故事。

明朝末年某年的一个夏天,时值采茶季节,一支溃不成军的北方军队从桐木关入闽,路过与干坑交界的庙湾村时,强行驻扎在一个姓江的茶农家里。本就并不宽敞的房屋,除了一家人吃住的房间外,就只有一间十几平方米、用作制茶的房间,里面堆满了刚刚从山上采下来的茶青,铺了一地,上面用一块青布盖着。几十个兵丁看见这个房间没人睡,掀起青布一看,下面全是松松软软的青茶叶,正是个睡觉的好地方。于是,兵丁就和衣睡在用布盖好的松软的茶青上。

第二天天刚亮,待官兵开拔后,茶农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一家人辛辛苦苦山野采摘来的几百斤茶青已经发热发红(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全发酵”)。这可怎么办?老农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思前想后,茶农不忍丢弃,组织一家人将就着把茶叶搓揉一番。因下雨无法晾晒,他便吩咐家人就近取来马尾松柴烧火烘干,随后当作次等茶叶带了少量到当年已成规模的武夷山星村茶市试卖。

茶行的老板抓起几把茶叶,看了又看,只见烘干的茶叶呈乌黑油润状,并带有股松脂香味;用水一泡,泡出来的茶汤亮红色,有类似于桂圆干的焦香味。但是这一具有桂圆馨香的茶叶,往来星村茶市的各路茶商并不认可。

一次,一位在桐木传教的洋人要回欧洲,想带几斤茶叶送给亲友品尝,却不料家家户户都无存货。当问到这家姓江的农户时,农户如实相告,称只有这种变黑并有烟味的茶叶了,愿意便宜点卖他。洋人说,这是少有的品种,既然便宜就多买点。没想到,第二年该传教士托人找到这茶农,还要那种“少有的品种”茶,并愿以高于原来2-3倍的价钱订购。茶农喜不自禁,既然有人订购,便如法炮制继续生产,并以洋人的说法暂叫“小种茶”。这就是歪打正着发明的红茶鼻祖、后人所称道的“正山小种红茶”。冠以“正山”主要是为区别后来其它地区纷纷效法生产的“小种红茶”,相当于申明“原产地”为“正宗的桐木关山场所产小种红茶”之意。这种茶叶武夷山人并不喜欢,国人也不青睐,没想到欧洲人却对它如痴如醉,黑乌鸦变成了金凤凰。桐木红茶的这种墙里开花墙外香,后来被百姓戏编入顺口溜的《武夷十八怪》中——“正山小种国外卖”。

这些屯积于桐木关下“养在深闺无人识”,后来被誉为“正山小种”的红茶因外国商人青睐而传到了欧洲,很快成为英国的皇室用茶。

此后,与庙湾一山之隔的干坑,所产的红茶也就被称为“正山小种红茶”,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