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实验小学系统构建茶文化校本课程

  2024-06-17 15:02          0

  在第31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武夷山实验小学的《“我了解、我参与、我实践、我创作”茶文化科技实践活动》,摘取科技实践活动桂冠和国家创新科技大赛二等奖;队会课《品味茶人生 感茶人精神》获省级三等奖;舞蹈《茶发芽》获南平地区一等奖,并在武夷山茶博会上演出;综合实践课《茶香飘飘》获南平地区二等奖……

  让武夷山实验小学这所山区学校吸引教育界目光的正是茶文化校本课程建设。

  所谓校本课程,是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者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如今不少学校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担负起传承地方文化、构建办学特色的任务。

  武夷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因盛产茶叶闻名于世。源远流长的闽越文化、武夷岩茶独特的制作工艺,令武夷茶誉满海内外。将武夷茶文化作为校本研修对象,再自然不过。不过武夷山实验小学开展的校本课程建设,并非浅尝辄止。

  校本课程开发是新课改的亮点和难点,也是检验教育良知的试金石。教育的功能是育人。学生具备何种程度的知识、能力、情感与态度,决定了他们的终身持续发展质量。教育,显然不能失了这一本真。

  怀揣着这样一份教育情怀,武夷山实验小学不断调整教育追求,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为依托,秉承“在生活中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将来更美好的生活而教育”的育人理念,以学生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为“轴心”,进行了系统构建。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儿童性”“主体性”三大原则。校本课程覆盖全体学生,而不是某方面有特长的部分人群;尊重儿童认知规律,以科学、音乐、综合实践、美术等不同学科为课程载体,通过“我了解”“我参与”“ 我实践”“ 我创作”的不同方式,在三至六年级开展以“茶韵飘香、明理修德”为主题的武夷茶文化校本课程建设。

  三年级开展“我了解——武夷传说、故事及诗歌赏析”的教学,校本课程收集了有关武夷山传说、故事及诗歌、楹联、儿歌等内容,通过教师对武夷茶知识及礼仪讲授、制作流程视频欣赏、传说故事分享、诵读茶谚茶民谣等形式,让儿童了解甚至会讲述一个个优美的传说、故事,培养儿童对乡土文化的粗浅了解,激发他们了解家乡的兴趣。

  四年级的儿童正处于青春前期,正确的形体知识、美好的仪态教育将为他们未来的身体发育带来良好的影响。为此,学校安排了“我参与——茶艺茶歌舞”课程。茶艺学习主要培养儿童对中国传统礼仪的认识,初步养成尊重自我、尊重他人的美德;茶舞则结合武夷山民间舞蹈,教授给学生正确的形体知识,达到“美仪修德”的教学目的。

  五年级的课程是“我实践——茶与综合实践”,安排的是关于武夷岩茶的气候、土壤、茶的品种、种植与制作等内容,要求学生收集、整理身边随处可得的相关资料,通过实地观察、小组研究、总结汇报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培养观察、研究、合作的能力,形成“保护环境”“尊重劳动”“热爱家乡”的正确情感,以及初步的社会责任感。每年秋季和春季,学校还要安排学生外出实践,到星愿茶业有限公司和茶叶研究所,实地了解茶的品种和制作过程。

  武夷山现有2000多家茶企,缤纷多彩的茶叶包装、各蕴深意的产品商标、琳琅满目的各种茶具为六年级的“我创作——茶与美术”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美术课将当地的文化元素融入美术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设计茶商标、制作茶包装,创作以茶为主题的小报、香包、刮画、手工茶具等作品,并与武夷山市摄影协会合作,以“我眼中的美丽武夷”为主题,指导学生创作出一批独具童趣、视角丰富的作品。

  “武夷茶文化”校本课程于2012年申报了福建教育科学学会的“乡土课程”课题项目,学校二十多位教师参与教材的编写、授课工作。按照要求,每个主题负责人在初步制订本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课时安排的同时,要对学生学习需求进行调研和评估,广泛收集素材,进行教学的反思和总结。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亦不断完善和补充课程的内容,剔除一些过于专业、不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内容,在民间传说、故事等素材的选择上更加精细,并进一步拓展校外实践活动内容和加强教师的主动教研意识。2013年底,在泉州开展的教育学术年会上,武夷山实验小学校长丘敏作了《茶韵飘香 明理修德》的专题汇报。2014年,武夷山实验小学的“武夷茶文化”校本课程课题在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申报成功并获得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