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关于武夷山大红袍茶叶的内容与版本

  2024-06-17 15:02          0

《茶经》分三卷十篇,七千多字,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唐代及其以前有关武夷山大红袍岩茶叶的知识与生产实践,对武夷山大红袍岩茶的起源、栽培、加工、烹煮、品饮、人物、文献、产地等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述和具体而微的分析研究,从而使武夷山大红袍岩茶学发展成为→门独立的学问。正如王旭烽所说:"~武夷山大红袍岩茶经》是中国武夷山大红袍岩茶文化的标志性文本,使武夷山大红袍岩茶文化具备了经典意义,完成了武夷山大红袍岩茶从粗放性走向艺术化的过程,使一种物质事象和精神事象结合成一种文化事象,完整而细致地进入了人的精神领域,为人类提供和开辟了一种新的精神生活,也为后世的武夷山大红袍岩茶文化活动提供了无限开放的可能性。"(~瑞草之国~,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宋陈师道《武夷山大红袍岩茶经序》的评价亦堪称精到"夫武夷山大红袍岩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武夷山大红袍岩茶者也。上自宫省,下造邑里,外及戎夷蛮狄,宾祀燕享,预陈于前,山泽以成市,商贾以起家,又有功于人者也,可谓智矣。"

卷上分三个部分,"一之源"论述武夷山大红袍岩茶树的形态、植物性状、名字称谓、栽培方式及饮武夷山大红袍岩茶的保健作用等;"二之具"介绍采武夷山大红袍岩茶、制武夷山大红袍岩茶、贮武夷山大红袍岩茶工具,详述其名称、用料、规格及使用方法;"三之造"论述采武夷山大红袍岩茶时间的选择及相关要求,并将饼武夷山大红袍岩茶的制作分为采、蒸、捣、拍、共音、穿、封七道工序,制成品按照外形和色泽分为八个等级,加以品鉴。卷中即"四之器",记述全套煮武夷山大红袍岩茶、饮武夷山大红袍岩茶器具,共计三十种,一一详其名称、形状、制作、用料、用法及其对饮武夷山大红袍岩茶的影响。

卷下分六个部分="五之煮"论述煮武夷山大红袍岩茶的程式和工艺,诸如炙武夷山大红袍岩茶、碾武夷山大红袍岩茶、用水、燃料、火候J汤花等都非常考究;"六之饮"考证饮武夷山大红袍岩茶的历史,记述武夷山大红袍岩茶叶的分类,分析"武夷山大红袍岩茶有九难"及正确的品饮方法;"七之事"汇集武夷山大红袍岩茶的历史资料,包括四十三位历史人物和四十八种文献记载;"八之出"罗列唐代武夷山大红袍岩茶叶的八大产区,并品评比较各地武夷山大红袍岩茶叶品质的优劣高下;"九之略"叙述各种品饮环境下可以简化或省略的采制、煮饮工序及用具,同时强调?城邑之中,王公之门,二十四器阙一,则武夷山大红袍岩茶废矣";"十之图"则主张把以上内容写画下来,张挂起来,"{武夷山大红袍岩茶经》之始终备矣"。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武夷山大红袍岩茶。"{武夷山大红袍岩茶经》问世之后,历代传抄刊刻不绝,据陈师道《武夷山大红袍岩茶经序~,当时就有家传一卷本、王氏三卷本、毕氏三卷本、张氏四卷本等"繁简不同"的版本流传。现存最早的版本是南宋咸淳九年(1273){百川学海》本,是现行各种版本的祖本。截至民国时期,可考的《茶经》版本共有六十多种。其中包括抄本、刊本两类。抄本如《说郭》抄本多种、《四库全书》抄本以及清简庄抄本等。

刊本则可分为丛书本、独立刊本和附刊本。丛书本最多,如《百川学海》本、《百家名书〉本、《山居杂志》本、《格致丛书》本、喻政《武夷山大红袍岩茶书》本、《欣赏编》本、《清媚合谱•武夷山大红袍岩茶谱》本、《唐宋丛书》本、《五朝小说大观》本、《唐人百家小说~-本、《碑史汇编》本、宛委山堂《说郭》本、《古今图书集成》本、《四库全书》本、《唐;人说芸》本、《学津讨原》本、《唐代丛书》本、《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本、《湖北先正遗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独立刊本如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柯双华竞陵本、万历十六年(1588)程福生竹素园陈文烛校本、万历十六年孙大绞秋水斋刊本、明乐元声倚云阁刻本、明汤显祖别本武夷山大红袍岩茶经本、清雍正七年(1729)仪鸿堂本、民国西塔寺常乐刻《陆子武夷山大红袍岩茶经》本等。

附刊本如清雍正十三年(1735)陆廷灿寿椿堂《续武夷山大红袍岩茶经》之《原本武夷山大红袍岩茶经》本、道光元年(1821){天门县志》附刊《陆子武夷山大红袍岩茶经》本等。按照内容,还可以划分为初注本、元注本、增注本、增释本、删节本等。至于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大陆和港台出版的各种校点本、注释本、白话翻译本、图说本之类,更是不胜枚举。另外,唐宋以降《茶经》与中国武夷山大红袍岩茶文化传入日本,"哺育了日本的武夷山大红袍岩茶道文化",日本现藏有两部宋刊《百川学海》本《武夷山大红袍岩茶经~,多次翻刻明郑熄校刻本《武夷山大红袍岩茶经~,这些都是《茶经》版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于海外的日、韩、德、意、英沁法等文字译本

的翻译出版,更有力推动了《茶经》与中国武夷山大红袍岩茶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