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一到,炎夏就正式拉开序幕了。
这一天,又恰遣父亲节、金边日食,真是个好日子。天虽热,却是武夷岩茶尝新的好时节。百年茶号武夷瑞芳,遂于是日,邀客试新茶。
“雨前虽好但姚新,火气未除莫接唇。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在老茶客的味觉世界里,岩茶不宜当季品饮,火气未消,且欠醇厚。因此,岩茶适饮期往往是在次年,而上市时间最早也要到中秋前后。
此次瑞芳试品的“新”茶,经过了两道焙火,若要正式上市,至少还要再培一次。因此,严格说来,“新"茶属于半成品。那么,它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令人期待。
大红袍、肉桂、老枞水仙,是茶会的主角,也皆为时下岩茶的主流茶品。
烧水,烫洗杯碗,三款茶一字排开,均以专业审评的方式试茶。近些年,岩茶市场风起云涌,肉桂水仙大红袍,赚足而三,言其是一个大江湖也不足为过。纷披的乱象,令我们常常思考个问题:“究竟什么样的岩茶才能经得起市场与时间的双重考验呢?
好茶,消费者自是会用嘴来“投票"。
看茶如看人,第一关就是看颜值。
条索和匀净度,这款大红袍,都无可挑剔。
尽管是武夷岩茶的代名词,但大红袍由于个性不鲜明而常常被视作"大路货",而且各家都有各家的味道。于是,有茶友笑称:“每一泡大红袍都让人充满了想象。”
带着疑问,我端起面前的杯子,金黄明亮的茶汤,沁着清灵的香气,优雅似花香。茶汤醇厚饱满,入喉润甜顺滑,顿生纯净之感。“干净,意味着无异味杂味,香、味及韵,都尽可能地表达出茶自身应有的特质。"要做到这点,似易实难。
又接连品了两道,清雅之香,溶在汤中,徐徐暖之,如饮山泉,甘甜清冽。
它,柔顺中蕴藏着坚韧有力,这是一种气度,即便是冲泡多道后,“气"仍可清晰地被感知。相比之下,市面上的大红袍,口感虽千姿百态,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少得可怜。
大红袍品罢,换杯再品肉桂。
肉桂,特别是产自正岩山场的,光环多、故事多,“神话”更多。尽管光怪陆离,茶客们还是对它钟情不已,欲罢不能。
岩茶发烧友们,只要看到“肉桂”二字,嗅觉味觉就会如条件反射般地“跳”出辛锐的桂皮香,而它也正因这一标志性的风味特征长期占据岩茶的C位。
还未泡,肉桂在温过的盖碗中就散发出了“火功香"。这不等同于“张牙舞爪”的火气,而是炭火慢焙所赋子的稳重敦厚。
精茗蕴香,借水而发。乌黑紧结的茶条,在沸水的冲泡下,缓缓舒展、绽放。细嗅碗盖,氤氲着浓郁高场的桂皮香。香散后,接着是细幽的花果香。富于变化的香气,正是岩茶的魅力所在。
汤色金红澄亮,香纯净清幽,涵泳于汤,仿佛赋予了精气神。汤感稠滑,有较强的穿透力,刺激着味蓄起舞飞动。细细寻味,浓烈辛锐的桂皮香中,又蕴藉着丰赡的花果香,在舌面弥散充盈,进而徐徐沁润到喉底。橙花叔醇、芳梅醇、己烯醛、醋酸苯乙酯等芳香物质,在水中被重组,呈现出一个层次丰富的香气世界。
停杯,凝思。香气徘徊紫绕于口舌之间,厚实稳固,醇如老酒,久久不散。
"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老枞水仙,是近年来书写岩茶传奇的又一实力担当。
"老枞”,强调的是树龄,即老树之意。水仙茶树属乔木,而名丛属灌木。“枞",望文生义,宽厚朴素的木质气息,呼之欲出。
至于树龄多大才能算"老"呢?业界普遍比较认可的观点是:50年以上。可是,真正"达标"的茶又有多少呢?我们不得而知。
老枞水仙,可谓是瑞芳的“王炸"。"五公里”是瑞芳的“明星”山场,50亩的茶园,生长着6800多棵老拟水仙茶树。这些老茶树,如遗世独立的隐者,喜随众草长。
据介绍,有些茶树的主干直径达30厘米以上,是人工栽培20年树龄茶钢的5倍,个别树龄达到了200年。
从外形上来看,瑞芳这款老枞水仙算得上教科书式的了。茶象壮结弯曲,色泽乌润带霜,豪放而不失严整。
开汤,分茶,一如前两款茶,保留部分“头道汤待冷后,以备再度品试。
启盖闻香,温热的兰花香,细腻幽长,弥漫在鼻间,宛若一盆幽兰,赫然眼前。当它与木质香交融在一起时,丰富的味觉在唇齿间轮番上演。
汤感醇厚绵长,颇具立体感。仔细品咂,兰香、木质香里又楼着些苔醉味,如雨后的森林,充盈着清鲜的气息。
连饮三道,茶汤一直交织着三香,纠缠于口齿,紫回在杯底,使人流连不已。
新茶试毕,再品“头道汤”。这不属于审评程序,是茶友们自创的玩法,戏称为“还魂汤",是为了回味。
三款茶,茶汤冷却后,香悠长细腻,且保持得很好,汤感温和柔顺,几乎感觉不到新茶因火未退而常有的"刮喉感"。无疑,这是对茶也是对制茶师手艺的一种考验。
花香、果香、蜜香、奶香、粽香、苔香、药香…若茶香气的层次感,从茶园开始就一点一滴地被塑造。
碧水丹山间,云深雾锁,草木的天堂。翠竹骑骑,幽林寂寂。每一处山场,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世界。阔叶树宽阔的伞盖,把猛烈的阳光变得温柔。“伞”下,茶树枝连叶簇,雨滋露润,甘泉为友,虫鸟为伴,落叶成肥。藤蔽藏鞋,好似裙边,青苔密长,有如挂坠。它们与茶树,宛若同根相生,在山静日长花开花落中相濡以沫,成全彼此。
翻看叶底,柔韧软亮,质如绸缎,带着令人愉悦的清香,是茶之余香与木香的综合。多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在黄绿的叶面出描绘点缀出鲜明的朱砂红,这是人与自然共同的杰作。
挺括的叶脉,触摸起来,柔软中透着坚毅,鲜活如初。
这是经历了摩擦碰撞、火炙炭焙后的重生,隐隐中潜藏着一种坚忍不拔的力量。
茶称瑞草魁,芳韵传百年。一叶茶,牵系着百年家国春秋。
100多年前的武夷山,峰若之上,无岩不茶;溪流之畔,茶号林立。舟楫如缕,客商如织,鼎沸的市声编织出武夷茶贸易的繁盛。瑞芳茶号,便是茶香繁华梦的一个缩影。
茶号系由制茶名家江泰源于1899年所创。不像今天,茶庄茶店是销售展示的窗口,旧时茶号扮演着茶叶加工、运销的多重角色。瑞芳,临水而建。每逢茶季,采茶工挑茶鱼贯下山,送进茶,由此开启无数个忙碌的日日夜夜。
水筛上,茶青旋转摇荡,沙沙作响,沉静后,花香在寂静的深夜里慢慢晕开。焙窟里,炭火忽明忽灭,映红黝黑的面庞胸膛。文火慢炖,青叶蜕变成乌润的茶条。这些收藏了阳光雨露烂石沃壤山水情韵的茶,将随着南来北往的舟茷,连接天南海北爱茶人的杯盏。它那迷人的"岩韵"及千回百转的口感征服了世人的味蕾,不禁深情吟咏,以至于写进了地方志:“饮武夷山茶,唯瑞芳上品也。
任光阴流转,瑞草芳华,历久弥香,江子彪,瑞芳茶号第三代传人。作为掌门人,他对茶这枚灵叶深怀敬畏。他潜心侍茶,并笃信:茶树,是这片灵秀山水的一部分。在山林溪洞的润泽滋养中,生长出坚忍的性格。
“一山一水云天外,干树万树育奇若。安全是饮茶的基本前提,人工除草、生物除害、有机豆饼是我们养护茶园的方式。”江子彪说。
尝新,是为了让茶客们感受蕴含在茶叶里的春天,而要成为真正的新茶,仍须经历炭火与时间的双重锤炼。"200多天、18道工序的精工细作,加上近乎苛刻的严选与拼配,让有着不同个性的茶青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拼贴出美妙的感官协奏曲。
时间,不断在奔跑。丹山列列,碧水潺潺。山水间,杯盏中,不变的是沁满唇齿心田的瑞草芬芳。人与茶的故事,还在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