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思茅区六顺乡生态茶园建设探讨

  2024-06-17 15:02          0

  摘要 为探索生态茶园建设的有效途径,笔者对普洱市思茅区六顺乡生态茶园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结合生态茶园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宁洱生态茶园建设对策。
普洱茶品网
  关键词 生态茶园建设;制约因素;对策;云南普洱;思茅区;六顺乡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332-01
  1 六顺乡生态茶园建设现状
  2012年,思茅区六顺乡生态茶园建设任务760.00 hm2,其中市级生态茶园示范样板66.67 hm2、区级生态茶园示范样板66.67 hm2、乡级生态茶园示范样板133.33 hm2,普通改造生态茶园426.67 hm2,补植补种66.67 hm2。截至2012年7月30日,全乡共完成生态茶园建设覆荫树种植面积1 146.67 hm2,种植覆荫树17.2万株。
  2 主要经验和做法
  2.1 成立机构,加强生态茶园建设工作的领导
  六顺乡党委、政府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党委副书记、分管副乡长担任副组长,社会治安办、经济发展办、农业站、林业站、水利站、财政所、各村委会等相关站所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茶园建设及组建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及监督管理,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并在乡农业站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项目的实施及技术指导工作,组织技术培训,进行技术指导,为项目各项技术指标的实现提供技术保证,并实行乡级领导和单位挂钩联系村委会生态茶园建设工作,全乡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驻村组织实施的工作格局,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2.2 结合实际,认真做好生态茶园规划工作
  本着“统筹资源、科学布局、有利发展”的原则,结合六顺乡实际,乡党委、政府对全乡的茶园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深入的分析,对760.00 hm2生态茶园建设面积进行了详细规划:在全乡8个村委会97个村民小组实施,计划实施普通生态改造493.33 hm2,样板示范266.67 hm2。
  2.3 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工作
  六顺乡结合全乡茶叶种植分布实际情况,统筹考虑了茶园基础条件、企业、群众参与生态茶园建设的积极性。因地制宜,抓好茶叶种植重点区域,通过示范样板茶园的示范带动作用,先在市级领导挂钩样板示范基地实施,然后在区级领导、乡级领导挂钩样板示范基地实施,最后在茶叶种植散户中逐步推广,进行改造,循序渐进推进生态茶园建设[1-2]。在全乡已改造完成的茶园面积中,市级领导挂钩样板示范基地共66.67 hm2,区级领导挂钩样板示范基地2块,共66.67 hm2,乡级领导挂钩样板示范基地4块,共133.33 hm2,茶叶种植散户完成茶园改造面积880.00 hm2,占完成总面积的77%。那棵落村、竹山河村群众参与生态茶园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高,通过示范样板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对生态茶园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起到积极作用。
  2.4 科学规划,目标分解,层层落实
  六顺乡党委、政府抽调工作队,通过召开干部职工动员大会、村民大会、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深入村组和农户开展政策宣传,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把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充分调动群众进行生态茶园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上下一致、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3]。2012年新植生态茶园种植密度150株/hm2,配置树种达6种以上,间距8 m,行距8 m的要求种植,补植补种、新植树苗成活率要达90%以上。种植前,由技术人员现场示范。种植时,先用木桩标记种植位置和树种名称,开挖长30 cm、宽30 cm、深30 cm的种植坑(样板示范地开挖长50 cm、宽50 cm、深50 cm的种植坑),经技术人员检查验收合格后种植。树苗运输在乡农业站的统一协调下,各村组织运输,并按标准搭配分发给农户,由农户完成种植工作。
  2.5 正确引导,抓好茶叶专业合作社的组建
  组建村级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加强农村茶园技术推广、质量监控和科学管理,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转变农村茶产业发展方式,逐步使农村茶产业逐步走上现代化、科学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快生态茶园建设步伐[4]。在村级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工作中,六顺乡采取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开的方法进行,在那棵落村首先组建一个村级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试点,探索经验,成功后再全面推开,有效避免了多走路、走弯路的现象。通过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态茶园建设工作。
  3 制约六顺乡生态茶园建设的主要因素
  六顺乡生态茶园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为茶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也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生态茶园建设的快速推进。
  3.1 扶持资金不足,系统工程难以推进
  生态茶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茶园环境改善、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种植覆荫树改善生物多样性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市区财政虽对生态茶园改造种植覆荫树给予补助,但就生态茶园建设系统工程而言,除(下转第346页)
  (上接第332页)
  覆荫树种植外,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运作、茶园病虫害的防治、茶叶农资市场的规范等因资金投入不足,难以实施。
  3.2 茶园基础条件差,改造难度大
  全乡茶叶发展呈现“低产值、高耗能、品质差、效益差”的特点,改造成本高,回收周期长,影响茶农积极性。
  3.3 茶农整体素质较低,生态茶园管理措施难以落实
  六顺乡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农业乡,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的原因,广大茶农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意识仍处于较低水平,加之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习惯了旧的生产管理模式,保留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阻碍了新科技在行业上的有效应用和生态茶园管理理念的革新。
  4 推进六顺乡生态茶园建设对策
  4.1 认真贯彻产业政策,积极争取资金扶持
  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产业政策措施,整合项目、资金加大对生态茶园建设扶持力度,加快生态茶园建设步伐。
  4.2 提高茶农科技水平
  加强茶叶科技队伍的建设,不断改善技术推广工作条件,逐步建立起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茶叶科技服务体系。以茶叶基地建设、示范园建设为契机,集中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分阶段、分区域、有重点地开展各类技术培训,更新知识,培养科技人才,扩大农民技术队伍,加快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努力提高科技贡献率。
  4.3 大力推广先进技术
  推广先进栽培、平衡施肥、病虫害无害化综合防治等技术,提高茶园管理技术水平。
  4.4 加快茶业增长方式转变
  大力推广机械化耕作、采茶、修剪和名优茶机制加工设备及技术。加快茶叶产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提高茶园和茶叶产品和品质,增强茶叶生产后劲。
  4.5 推进产业化建设,加快标准化进程
  建立“企业+基地+农户”、“集体+基地+农户”,茶叶专业合作社等产业化发展模式,以形成“市场牵动龙头,龙头带动基础,基础连接茶农”的集约化生产经营模式。
  5 参考文献
  [1] 黄生艳,康跃昌,刘丽英.腾冲县生态茶园建设[J].云南农业,2001(5):17-18.
  [2] 凌云强.浅淡生态茶园建设[J].茶业通报,2005,27(4):157-158.
  [3] 武光明,刘金峰,朱万燕.发展良性生态茶园 促进茶业优化升级——关于日照生态茶园建设的思考[J].蚕桑茶叶通讯,2010(5):19-21.
  [4] 唐小林.对我国茶园生态建设的思考[J].茶叶,2004,30(3):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