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第三届“万里茶道”与城市发展中蒙俄市长峰会在武夷山举行,这条一度湮没于历史中的古茶道再度出发,踏上了复兴的旅程。
它曾是连通中俄的“世纪动脉”
2013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中高度评价,17世纪的“万里茶道”是连通中俄两国的“世纪动脉”。
中国古代有几条著名的商贸通道,各有特色。汉唐丝绸之路,行走的是茫茫的戈壁沙漠;云贵高原的茶马古道,铺设的是纵横交错的荒原沟壑;以东海沿海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行走的是一望无际的辽阔海洋。而“万里茶道”,则是群山、水路、高原和戈壁沙漠的全面体验与呈现。
作为一条始于17世纪、繁荣2个半世纪的国际古商道,历史上海陆“万里茶道”起点都在武夷山。陆上“万里茶道”南起武夷山,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向北延伸,贯通亚欧大陆,抵达俄罗斯通商口岸恰克图,全长1.3万公里;而海上“万里茶道”则从武夷山出发,沿着信江到鄱阳湖,未出长江口转向赣江方向,到赣州,跨越梅岭,进入广州,由广州十三行出洋,经新加坡狮城、马来西亚吉隆坡、南非好望角等地,抵达英国利物浦。
茶道终点一块砖茶换一只羊
一条茶路走下来,即便万事顺利,也至少需要一年时间。但是只要能将茶叶顺利运抵俄罗斯,那么这一路上的颠沛与奔波就都值了。
在恰克图每年的贸易总额中,茶叶一直保持一半以上,其原因在于俄罗斯民族对这种东方饮料异乎寻常的热情,饮食结构偏重肉类的西伯利亚人更是如此。
对居住于高寒高纬度地区的肉食民族而言,茶叶能分解脂肪,又可消除燥热。到18世纪,中国砖茶在俄国乃至整个欧洲,培养了固定而庞大的消费群,尤其是西伯利亚以肉奶为食的游牧民族,到了“宁可一日不食,不可一日无茶”的地步。在俄边境城市恰克图,一块砖茶更是可以换到一只羊。
俄国学者帕尔申就曾在《外贝加尔边区纪行》中写道:“这里的居民不论贫富、年长和年幼,都嗜好砖茶,这是每天必不可少的饮料。无论你什么时候到一户人家去,主人必定用茶来招待你。”
茶道起点一座村庄因茶而兴
因为头顶“万里茶道”起点的光环,今年第三届“万里茶道”与城市发展中蒙俄市长峰会期间,万里茶道(武夷山)城市标志雕塑在武夷山下梅村正式揭幕,因茶而兴的下梅村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清代中后期,当时南北两大家族晋商常家和下梅邹家,建立起了贸易伙伴关系。此后每年茶商们驮运着产自武夷山的茶叶,从武夷山下梅村启程,一路向北,连续穿越中国的河流与群山、戈壁与沙漠,穿越蒙古国,运抵俄罗斯。
《崇安县志》中就记载了当时晋商在武夷山采购集运茶叶的繁忙景象:“在康熙19年间,其时武夷茶市集崇安下梅,盛时每日行筏300余艘,转运不绝……”
茶叶转运的兴盛与繁荣,让下梅与外界联通起来,并成为富甲一方的宝地。如今,在下梅古村村口还可看到一块石头纪念碑“晋商万里茶路起点”,而留存在梅溪的景隆码头、崇溪赤石码头,也都见证着这条“万里茶道”曾经的繁华。
沿线城市携手申遗期盼复兴
沟通中蒙俄,辐射中亚、欧洲各国,曾经创造国际商业传奇的“万里茶道”,在沉寂了一个多世纪后,如今又迎来了走向复兴的机遇。
2013年9月,第二届“万里茶道”与城市发展中蒙俄市长峰会上,中蒙俄三国共签署十余项协议,并发起将“万里茶道”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倡议。
在今年第三届“万里茶道”与城市发展中蒙俄市长峰会上,50多名中蒙俄城市市长齐聚武夷山,共商合作大计,进一步加快了“万里茶道”申遗步伐。
本届峰会上,沿线城市市长共同签署《“万里茶道”国际联盟城市合作武夷山宣言》,在共同保护文化遗产、打造旅游品牌、构建经贸平台等领域开展实质性合作。同时,峰会还就创立万里茶道(国际)协作体缔结了正式协议,把市长峰会从沿线城市的合作提升到国家级友好组织的合作。
在本届峰会上,沿线5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汇编出版《“万里茶道”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大大加快了联合申遗的步伐。同时,“万里茶道”文化研究院也正式落户武夷学院,成为国内首个专门研究“万里茶道”的学术机构,将为复兴“万里茶道”与联合申遗提供理论支撑。
在“万里茶道”沿线旅游交流会上,沿线城市深入探讨旅游营销合作策略,发出《传承万里茶道文化打造国际旅游品牌》合作倡议,一致同意把旅游资源优势、地缘毗邻优势转化为旅游合作优势,联合开辟精品线路,加快将“万里茶道”打造成为国际旅游黄金带。
如今,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加快实施和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化,这条古茶道正走上复兴的途程,联动着三国城市间的经济、文化、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