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暴利到底有多大真相果真是这样?

  2024-06-17 15:02          0

  不得不承认,现在市场中茶叶销售很不规范,看人定价的情况并不罕见,但是,至少以我的接受程度来说,在200-500这个区间内找到适口的茶,并不困难,当然了,总还是需要一点茶品鉴别的能力。每个人的口感有异,我觉得还不错的茶,换一个口高的人来喝,可能就觉得无法下咽了,这也是正常的事情,但我觉得这种人毕竟还是少数。万元以上的茶不是没有,但那东西也不是为咱老百姓准备的不是。

  再者,物品的稀缺性以及市场的需求度,决定了价格,要知道,现在中国每年茶产量在200万吨左右,内销+出口估计也就150-160万吨,明明就是供大于求,怎么可能保持价格高企?说点有些人可能不爱听的,就我所知的范围,网上很多咨询平台,大多就是靠茶吃饭的人自问自答。这些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如我们市场内,我还没见过哪个人说“我的茶不好,别买我的茶”这种话。

  但我曾听过,有客户在某一茶商处买茶,茶商将这款茶夸的天花乱坠,过一段时间后,客户拿着这茶去让他品,说是别人家的,问他怎么样,结果被他贬的一钱不值这种事情。所以,听茶商说话,多少要留点心。至少在我的认知范围内,六大基本茶类里,每一类里都有精品茶,都有口粮茶,都有垃圾茶。并不会出现只有某一类茶能喝,其他的都是垃圾,根本不能下咽这种情况。

  古板的老吴:要问茶叶是不是暴利行业,做为茶人我也来说两句。我们家从清朝道光年间就开始以茶为生,到我这已经是第四代茶人了,做的就是武夷岩茶大红袍,所以有百年以上的老水仙茶树。一泡茶从山上采下来到喝茶人的嘴里中间会有多少程序和过程呢?让我来说说吧。

  一、从茶树种植开始说起,荒山要经过开垦,机器或人工开挖成一席一席的条状,经过半年左右的沉积才可以种茶,雨水不多时经常成活率只有60%左右,就要常常补苗了,每支茶苗因品种不同,通常是1-2元/枝。

  二、从茶山管理方面,茶农为了管理好茶山,让茶叶长得好,每年必须除草一次,翻土一次,下肥一次,打虫两次,修剪两次,按现在的人工150元/人天算下来这方面的成本就很好了。

  三、生产加工方面来说,一泡茶从采摘青叶开始,要经过毛茶初制,精挑细选,后期发酵,传统炭焙,成品包装等工序,时间最少是三个月才可以面市。这里不仅有人工成本,时间成本,最关键的是技术成本,请大师傅的制茶成本是开支的大头,最少都是10多万。

  四、再说销售流通方面,不论你是批发还是零售,总是要个店面的,守店就要人员和时间,就有人来喝茶试茶,消耗就有了,每天泡给客人喝的茶就要100多克,这成本就很高了,别的水电什么的就不说了。

  其实还有很多方面的成本就不一一列举了,所以隔行如隔山,一行不知另一行的难。暴利是不存在的,养家糊口而已。

  创业生活:茶行业内往往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看什么人,卖什么价,甚至有人形容茶业是暴利行业。在日前举办的中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暨建设中国(广州)茶叶交易中心高层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台指出,导致我国茶叶产业大而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茶叶市场体系的发育严重滞后,茶叶交易基本采取原始的小门市现货交易方式,交易规模小,交易费用居高不下。

  据他介绍,2007年,我国茶叶销售额为320亿元,而茶叶消费者实际花费金额超过了1000亿元。茶叶市场体系运行不畅,使其无法有效发挥连接茶农、茶叶企业和茶叶消费者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无法有效配置资源,致使茶农收入低,茶叶企业的收益不高,消费者也难以买到货真价实的茶叶。正是看到茶叶交易中的这一顽疾,一些具有较强实力的茶叶厂商从简化渠道入手,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近年来,随着茶叶市场的繁荣,各地纷纷建起茶叶城或茶叶批发市场,基本都由个体商户组成,存在散、乱、杂和不易监管等特点,很容易发生漫天要价、欺诈顾客、以次充好的情况。

  我国现行茶叶品质标准中,关于茶叶的感官品质都依据《茶叶卫生标准》来判断:具有该茶类正常的商品外形及固有的色、香、味,不得混有异种植物叶,不含非茶类物质,无异味,无异臭,无霉变。类似的“标准”描述,对普通消费者来说难以理解和应用,导致“标准”在定价、交易中很难发挥作用,形成操作过程中的标准缺失。“行业内还存在假冒伪劣、农药残留超标等情况,严重影响行业形象和消费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