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怎么育人的,择偶的标准是怎样的

  2024-06-17 15:02          0

万丈讲的是高度,千载讲的是长度,红尘讲的是人间社会,大业讲的是历史功绩,杯酒讲的是英雄豪气!盏茶讲的是历史回味!三杯酒的三,和一盏茶的一,是古人取数字的法则,包含了周易和玄学的深奥理论。火功的高低是烘焙的温度和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

茶圣是指的谁?

茶圣是陆羽,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陆羽生性喜饮茶,又特别讲究饮茶的方式,因此专心精研茶道。后来,在遁隐苕溪时,才将研究心得编写成书,名为《茶经》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茶道的论著,出现于饮茶风气己相当普遍的唐朝中叶。茶经就是饮茶经典的意思,分上,中,下,三卷,共十篇,是一本以美学角度,从茶的起源开始,一直叙到茶具,泡茶法,饮茶法等的专门著作。

岩茶如何“焙火”?

武夷岩茶火功的高低,取决于焙火的程度。清代茶人梁章钜先生曾经赞岩茶的焙火功夫:“武夷焙法,实甲天下”。岩茶的传统干燥法分为初焙、复焙。温度应掌握先高后低的原则,采用烘笼焙茶,先初烘,后摊晾,簸拣,再复焙。1、初焙每笼摊叶1.0—1.5斤,温度100—140℃。每隔4—5分钟翻拌一次。烘至7—8成干起焙摊晾,再进行簸拣。

簸去黄片、蜡片、茶片,拣去梗、片、老叶、茶头和毛杂物。毛火温度160—180℃。摊叶厚度4—5cm,掌握高温、快速的原则。不加簸拣。2、复焙每笼摊叶3斤左右,每隔20分钟左右翻拌一次,烘笼足火温度80℃左右。岩茶的精制焙火是形成武夷岩茶特有的滋味,去除青味、杂味、滋味醇厚,改善武夷岩茶特有香韵的关键工艺。

精制工艺的焙火具有极高的技术含量。焙火的技术要求火候能影响外形色泽、叶底汤色以及耐泡度。火候掌握适当可以弥补茶叶品质某些不足,掌握不当会降低岩茶品质。“茶为君,火为臣,君臣佐使。”烘焙总是以“文火慢炖”为好。品饮岩茶时不是焙火程度越高越好,最佳状况应该是有火功香而没有火气和火味。碳焙的茶:(1)香型好,能保留原有的香,并有碳香味;(2)耐储,不易返青或变味。

火功的高低是烘焙的温度和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焙火能改变苦、涩味和醇厚度,但不能完全消除,苦涩就体现为厚重。焙火后,随存放时间的延长,火功的高低和滋味都会逐渐改变(退火、醇厚、回青),苦涩味也会改变。茶叶越高级越需文火低温长焙,而低档茶和茶头炉温则可适当高些。实践说明,茶叶的蜜糖香及其他一些香气的形成,常产生于低温长焙过程,低温烘焙还有促进糖的焦化作用,产生麦芽糖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