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3日,电影《法门寺》的研讨筹拍会召开,著名诺奖作家莫言出任总编剧,吸引了不少媒体的注意力。法门寺不止一次成为影视剧、戏曲和小说的题材,最有名的大概是京剧《法门寺》,毛泽东就很爱看,在延安看过多次,重庆谈判时蒋介石招待看戏,他挑的其中一出就是《法门寺》。剧中的小人物太监贾桂,也因毛的多次公开点评“不要学贾桂奴才相”,一时在中国家喻户晓。
法门寺广受青睐,与其悠久的历史和附着的浓郁传奇色彩,莫不相关。它被誉为“关中塔庙始祖”,因供奉着现存国内唯一的释迦牟尼佛指舍利,在佛教界享有崇高的地位。位于宝鸡扶风县的法门寺,其地宫出土的绝世珍稀,即使与近邻西安丰富的顶级文物馆藏作比,也毫不逊色,有专家将其称为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陕西省最重要的考古发掘工程。
大唐珍藏重返人间
八百里秦川上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秋雨已连绵不绝下了十几个昼夜。1981年8月24日上午10时,突然一声巨响,法门寺真身宝塔在度过400多个年头后,无力支撑,西半边轰然坍塌。是修复还是拆了重建,当时有两种意见,因塔身破损严重,政府最终选择了后者,不想为将来的发现埋下了伏笔。
1986年秋,拆除重建工程开始,人们在发掘中发现在明代塔基下面还有一层唐代地基。1987年4月3日,考古队清理地基时,一把洛阳铲插入土层中碰到了一块石板!刨开扰土层,石板下露出一条十几厘米长、3厘米宽的缝儿,一位工作人员扒在缝边往下看,大叫起来:“全是金子!”关于法门寺的种种传说,霎时浮上人们心头,群情激动。
次日,陕西省考古所的专家赶赴工地,按考古惯例,果然在南边找到了宫门。此前人们一直怀疑地宫可能是明代的,当看到第一道石门门楣上刻着两只唐代朱雀图案,才恍觉这竟然是唐代的地宫,且从未被开启。第二道石门被两块巨大石碑堵住。一块是《物账碑》,详细记录了内室供奉品的名字、件数、重量以及奉献者的姓名等,上面记载宝物达2499件之多!另一块是《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志文》,历叙真身舍利自元魏二年起在中国供养的历史。推开沉重的石门,20世纪的碘钨灯照亮了千年的黑暗,传奇近在咫尺。参与发掘的专家韩伟后来形容道,宫门打开的一瞬间,他感到一股强烈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当看到宫壁上唐人留下的只言片语,他仿佛嗅到了一千多年前弥漫在大唐帝国上空无所不在的诗意……
告别漫长的幽闭岁月,大唐珍藏簇拥着佛祖真身舍利重返人间,震惊了世界。地宫分前室、中室和后室,在前室的阿育王塔里、中室的汉白玉灵帐内与后室的八重宝函里各发现了一枚舍利,经鉴定,这三枚是“影骨”,用玉石、骨质雕刻而成的指骨舍利。“灵骨”真身舍利则藏身后室一处地下密龛中。真身舍利被认为是佛祖的中指骨,长40.3毫米,宽17.55-20.11毫米,中空,其内腔径13.75-16.5毫米。
金银器在地宫出土的文物品类中数量最多,其中121件(组)金银器属于唐皇室制和内库供奉,为我国唐代考古所仅见。其中长达1.96米的“迎真身银金花十二环锡杖”最引人注目,比现藏于日本正仓院、曾号称“世界锡杖之王”的长1.75米的白铜头锡杖制作更为精良,是目前世界上年代最早、体型最大、等级最高的佛教法器,代表佛祖的最高权威。出土的一套皇家金银茶具,包括茶槽、茶碾、茶罗、茶匙笼子等,真实再现了唐人“吃茶”的风俗:先将茶叶碾碎,再用罗子筛入斗中,然后从斗中取出细末用水冲,饮用时连茶末一同吃下去,这也是后来传到日本的茶道。
千件荟萃精艺的丝金织物令人眼花缭乱,其中甚至包括一条武则天的金绣裙。最有代表性的绫纹织金锦工艺,反映了唐代工艺的最高水平,其捻金线平均直径为0.1毫米,最细处仅0.06毫米,比头发丝还细,每米金丝线上绕金箔3000多圈,其高超卓绝,前所未见,就是现代工艺也不可企及。考古专家石兴邦说这批丝织物的出土,使人们直观领悟了唐代丝绸为什么能饮誉世界。
地宫中还首次发现了秘色瓷系列。秘色瓷原只供宫廷,其釉色形制鲜为人知,配方也秘不示人。通常认为五代之后才有秘色瓷,这次发现将其烧造时间提前到了874年以前。清澈碧绿的釉面晶莹润泽,如一湖秋水,很自然就让人想起唐代诗人陆龟蒙《秘色越器》中的诗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此前陶瓷专家因未见过秘色瓷实物、各种争论不休的问题也都迎刃而解。17件琉璃、玻璃器群,分别来自东罗马、西亚和国内,有的器型原产国都早已不存。
法门寺珍宝之奇之妙,难以一一尽述,当时考古挖掘的专家鉴定绝大部分的文物可定为一级甲等,即最高级别。大唐气象的物美丰盈、光华灿烂,在这一刻生动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