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小发酵师,在谈到普洱茶生产企业的时候,我们脑海中往往会崩出大益、下关、中茶之类的企业,它们有着完整的精制生产线,从筛分、发酵、压制、包装等等机构部门,设备齐全,管理严格,一些功能比较单一的初制所也可以归入此列。而我今天要谈的却是此前仅仅被归入大藏家的一些企业,代表是天得茶业、双陈普洱、昌兴存茶和东和茶叶。
为什么我要将他们纳入到生产企业,因为正如我此前说的,普洱茶的后期陈化以及发酵绝不应该只是储存物流,它更正确的定位是生产过程,它如精制过程一样,投入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实现了产品的增值,而其他行业的储存仓储只是一个物流中转中心,并不会实现产品价值的增长。普洱茶在仓储得当的情况下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是可以实现品质的提高和价格的上涨的,你见过多少东西在仓库放一段时间价格可以升上去(当然有,较少而已),此外虽然将广东地区的企业归入生产企业并不恰当,也不符合GB/T22111-2008的规定,但是同样的国标并没有将陈化归为生产过程,所以这样说也未尝不可。而且在中期茶和老茶交易热络的当下,这些企业甚至也铺开了自己的渠道以利于自己产品的变现,天得在全国已经有了30多家专卖店,双陈在东北、中部以及华南地区也有众多的加盟店,昌兴入驻九家品牌店,与传统生产企业形成了直接的竞争,到这时你会发现,他们除了没有参与前期的初制和精制,其他的设置以及运营模式和一般的生产企业毫无二致,再说他们只是大藏家就不合时宜了吧,因此将他们归入生产企业合情合理合势。
而这些企业不可不谓是行业的搅局者,在未来会对传统企业形成较大的冲击,深入解析他们才能更好地了解普洱茶行业的未来走向。
首先这些企业是单一和储藏陈化型企业,它们没有参与到前期环节,比如初制精制深加工,省去了最复杂和繁琐以及附加值低成本高昂的生产过程,可以集中资金和物力人力投入到单一的陈化过程,即节省成本又便于组织运营管理,而陈化过程往往附加值较高,可以掌握更丰富的产品资源,所以这样的企业往往利润率也较高。
其次这些企业也承担了一部分服务功能,在产业链环节中处于中游地位,在传统生产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形成了一种过渡,承上又启下,掌握了较大的话语权,理顺了消费市场,衔接上游甚至可以倒逼初始企业的生产运营,他们已然形成了普洱茶市场的一股强大势力,活跃于芳村和各大茶博会,凭借雄厚的实力大造舆论氛围,为自己摇旗呐喊,当今活跃的中期茶和老茶的交易火热与他们的努力分不开。
第三、产品以中期茶和老茶为主,极具竞争力,普洱茶越陈越香自是不用再加赘述,消费者们也逐渐形成了品饮年份茶的观念,相较于传统企业专卖店以新茶为导向的模式具有先天性的优势,而且其仓储极其丰厚,天得存量7000多吨,双陈3000多,昌兴也在千吨左右,更不用说它们还在源源不断的回购年份茶,特别是在行情惨淡的当前市场,更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达到这个目的,如此下去真不知这些企业会对传统企业形成多大的冲击!
最后,这些企业普遍实力雄厚,存茶只是他们的副业,资金也非常充裕,人脉和客户资源广泛,市场影响力很大。比如天得茶业背靠蔡金华的长实集团,主营工业园区开发、物业租赁、酒店、商场、家具等多个项目,昌兴的背后企业也是房地产大佬,茶业只是他们的一个投资方式而已,茶业业务可以与主营业务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主营业务上积累的客户资源完全可以直接转移和嫁接到茶业业务板块,迅速打开销售局面,有人觉得年份茶变现难,那是你没有渠道而已,而这些企业有,这可能是他们最大的优势了!
另外这些企业的一些金融创新模式也值得称道,如茶业质押贷款,茶业银行、体验服务等等,它们也将触角伸到了更广阔的服务领域,未来这些企业的不断成长将极大的影响到行业的布局和走向,特别是传统企业要认清局势,要强化服务意识,要搞陈化仓储,不可过分切割自己的产业链和丢掉自己的话语权,否则风水轮流转,行业地位不保的
作者:小小发酵师/茶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