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笮山茶”最早的贡茶

  2024-06-17 15:02          0

茶圣陆羽(公元733—804年,字鸿渐,号竟陵子,被世人誉为茶仙,祀为茶神)在所著《茶经》一书中,开卷明示:“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又说:“其字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查《康熙字典》:早采为茶,晚采为茗,茗又称茶芽;槚为苦茶,蔎为香草,荈为老茶。

 古人云:茶始产于蜀地。位于蜀西南之笮山,气候温润,土壤松沃,有茶树生长之最佳生态环境。笮山,古代笮人生息之地,为若水(雅砻江)两岸高峻巍峨之群山。是处,薄雾轻云,萦绕万亩茶垄;黄雀丽鸟,吟唱千古茗香。

以水煮茶,以若水煮笮山茶,屈指算来也有四千多年历史了。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次子昌意被降居若水,娶蜀山氏女昌仆,生高阳,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其时,昌意奉黄帝之命,从中原带领一支队伍来到若水之滨驻守,那应当是华夏第一次西部大开发,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有重大意义。

有一次,昌意围猎笮山,路过柏林山麓,时值春末夏初,忽觉口渴难耐,遂向竹舍山民讨水,有笮人手捧陶罐献茶。昌意见罐中之水,有青叶舒卷,水色略显绿黄,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昌意饮之,先觉微涩微苦,而后鲜爽回甘,一罐茶汤下肚,顿感神清气爽,苦热全消。昌意问山民:“水中之叶为何物?”山民说:“此乃笮山云雾之中所生之茶树之叶,春月采其芽尖,以山泉水煎沸,可去热生津,清心明目,陶情去杂,心旷神怡。”昌意听后惊呼:“此乃天赐之物也。”于是恳请笮山百姓出示茶叶,装入布袋,命快马送至中原黄帝城,献与黄帝品尝。黄帝饮了笮山茶汤,连连感叹:“甚妙!甚妙!”要昌意年年以贡品进献。笮山茶,就这样成为最早的贡茶,并在中国茶叶史上独步千古,朝野流芳。生于若水之野的昌意之子颛顼,以水为德,关爱百姓,有文治之功,因而继承祖父黄帝之位,做了华夏历史上的第二代国君。颛顼受其父昌意的影响,也嗜饮茶,把饮茶作为一种文化推而广之。上有所好,下必盛焉。或许就是从那时候开始,臣民效仿,国人皆饮。笮山茶,不需要广告传媒,已然名扬海内。一罐笮山茶,尽收笮山若水绿色生态美景,以袅袅茶香,漾在历史的册页上,淌在岁月的记忆中。

再后来,舜帝的农业大臣后稷,这一位被传为人神合一的农事专家,奉命巡视南方,来到笮山若水,与笮人共同耕耘、播种、采桑、种稷、捕鱼、采茶。后稷爱茶,使笮山茶的栽培、采制和贮藏等技术,有了新的起色。后稷因爱茶而爱笮山若水,毅然决定:死后葬于笮山之野。

 再后来,公元前130年,西汉辞赋大家司马相如先生,奉汉武帝之旨出使西南,安抚西南夷,稳定社会秩序。司马相如到了笮山若水,最让先生看好的也是笮山茶。笮山茶,助消化,抗衰老,利尿解酒,这对于患有消渴症的司马相如而言,自是将笮山茶视为药引,在西南行程中,无时不有笮山茶伺候。相如回京复命时,让马帮将上等笮山茶沿三尺盐茶之道送至成都,送至京城长安。于是笮山茶走进了都市,成为都市中人街谈巷议的流行饮品。

及至公元前111年,即西汉元鼎六年,汉武帝设置大笮县,青年司马迁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路邛、笮、昆明”。也捎了一件笮山茶作为礼物,带回长安孝敬其父司马谈。太史令司马谈见茶喜形于色,饮后叹曰:“好茶,好茶!”

再后来,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兵南征,“五月渡泸,深入不毛”。那时正值炎炎五月,一是酷暑难耐,二是瘴气肆虐,诸葛亮请来笮山父老商议渡江良策。笮人献上笮山茶,让蜀军将士每日必饮,于是将士们消暑疾,解心烦,诸葛大军才得以顺利渡过泸水。笮山茶,在岁月长河之中,又多了一段浪漫佳话。

结语:鲁迅先生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一杯笮山茶在手,人生之有幸际遇也。与其它品牌绿茶相比,诸如西湖龙井、吴县碧螺春、信阳毛尖、六安瓜片,笮山茶的形、色、香、味,有多少差别?今之笮山茶,采自清明谷雨,制茶工艺更为科学精湛,泡之汤色澄碧,闻之雅韵清芬,饮之余韵悠长,使人淡泊宁静,心境开阔,亦为茶中之上品也。 (节选自《攀枝花的七宗“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