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说丰年

  2024-06-17 15:02          0

稻花香里说丰年,其实,现在已经不是稻花香了,而是稻谷熟,闻不到稻花,但能闻到稻谷的那种隐隐的味道,一片金黄,看着也舒服的。对于从农村走出来的我来说,看见稻田,还是有一份浓浓的亲切感,一点都不陌生。

 

记得小时候,每年收谷子的时节,基本就是中秋节前后,最喜欢的一个劳动环节就是抱稻草。那个时候,很少有机器收割机,印象中都是木制的盆,很大,打谷子的机器动力源自于人力,两个人在上面用脚踩,双手拿着稻谷,一捆一捆的,打干净了,扔到后面,谷子就落在了前面。

 

最怕的环节,就是收谷子,装进袋子里,再扛回家,天气好的话,直接扛到公路边,赶紧晒,不能耽误的,否则会生出芽来,即使不长芽,时间稍微长一点,晒的不及时,也会影响口感,吃起来会差很多。之所以怕收谷子,是因为谷子上有那个细细的绒毛,沾在身上非常痒,特别难受。我家收谷子的这个环节,基本都是我妈做。

而我,就在后面抱稻草,可能从小就有强迫症,喜欢把稻草码得整整齐齐的,交叉起来,一直延伸,这样看着确实好看——但,这仅仅只是稻草而已,所以经常被亲戚、邻居笑,却又无法阻挡我,从没有改变过我喜欢的堆稻草方式。

 

而乐趣也是有的,就是可以在抓秧鸡,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当时的秧鸡是怎么来的,分明是野生,却又是收稻谷的时候才出现。有时候还会抓到一家子,连雏秧鸡都能收获,当然,对抓的雏秧鸡是充满爱与童心的,想养着,但好像从来没有成功过。

现在,已经很少见到秧鸡了,一是不到稻田里走,二是化肥、农药的广泛、大量使用,已经很难见到了。不然,突然的从稻田里经惊起几只秧鸡,再停落在另外一处稻田,却是我找不到的,那是我童年最喜悦的记忆——看到它们的存在,这就足够。

而金秋时节的美食,也足以让我惦记,舍不得吃秧鸡,虽然样子看着不那么美,远没有现在家门口的鹭鸶、海鸥漂亮,但终究希望它们能够一直生存下去,作为一个物种,作为秋天的一个告示者。美食,当然是必须的,但可以选择蚂蚱,这个时节的蚂蚱可是肥美的。

蚂蚱也带着一层浅浅的金色,虽说肥壮,但飞起来丝毫不笨拙,依旧灵敏;可即使这样,依旧阻挡不住人们的快手,以至农村集市上,有人出售做好的油炸蚂蚱,一大盆的摆着卖,油香、辣香、蚂蚱的本香,闻着就诱惑,步子都挪不开,那是大人们的绝好下酒菜,也是我念念不忘的零食。

 

当然,中秋的美食还有很多,比如煮好的板栗、玉米,散发着丰收的味道、一个家庭团圆的味道,有付出、劳动,也有收获、喜悦的味道,也承载着即使贫穷,也心存希望与未来的美好祝愿。一家人在一起,话平常,说平凡,一年一季,串起来,就是我们所有的记忆,记忆稻花香里的绿与稻谷成熟时的金色,记忆值得我们念想的岁月,再普通,也因家人、往事而增添了温暖,不厌倦,且永不厌倦。

文/杨春(竹里馆馆主)

作者微信号:yc_zhuli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原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