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绿春县:一片茶叶的“致富经”

  2024-06-17 15:02          0

  沿着蜿蜒的公路驱车进入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沿途的风景随着前行的车子而改变。褪去了裸露在外的红土,大山逐渐被绿色外衣覆盖,清澈的山泉汩汩流下,薄雾氤氲在山间,适宜的温度与湿度,哈尼人的茶树在这里孕育出生态而独特的味道。

  自1980年起,原产于绿春的红河名茶——玛玉茶连续三届获得云南名茶称号,产品远销俄罗斯、法国、巴基斯坦、韩国等国家。经过4次发展高峰,绿春茶产业逐渐形成规模,截至2018年底,全县有23.8万亩茶园,茶叶种植户占全县农业户的88%,其中78%的种植户以茶叶作为第一收入来源。 近年来,绿春县通过对茶叶提质增效技改、增加投入扶贫资金、引导茶园走有机发展道路、打响茶品牌等一系列举措,让茶产业这一绿春传统优势产业涅槃重生,在农户增收脱贫致富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发挥重要作用。

  夯实基础 打造有机生态茶叶

  8月盛夏,绿春县漫山遍野的茶树迎来一年中生长最快的时期。一大早,大兴镇阿迪村村民张明红就和家人带上午饭上山了,直到太阳快落山,才背着满满的茶叶回家。

  在哈尼族群众的心里,茶叶和梯田同样重要,不仅关乎一家人的生计,还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以前哈尼族群众喝的都是山里流出的水,每逢雨季,水质会浑浊。”张明红说,喝了这样的水容易患上肠胃疾病,于是,聪慧的哈尼群众以茶做“药”,将茶叶放到水中一同煮开后再饮用,“茶叶有一定的清热解毒功效,这样,哈尼族群众在雨季也不怕没水喝了。”

  如今,有了健康的饮用水,哈尼族群众鲜少用茶煮水,茶叶却仍然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我小时候,家里卖茶供我上学,现在,我们家里卖茶供孩子上学。”哈尼族群众像爱护梯田一样,爱护着茶树。

  “阿叔,这是我家屋后的老树茶,你帮忙看看可适合做白茶?”一大早,三猛乡苏丫村村民李得生拎着一包茶叶找到林益苏丫茶厂总经理陶晓林,请他指点一二。三猛乡地处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世代居住于此的哈尼族群众与森林、梯田、茶园相依相伴。“这里的腊姑梯田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重点保护的十大梯田片区,属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国家湿地公园范畴,具有极其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乡党委书记普公强介绍。

  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留存下了上百年的野生茶树,经培育驯化后,哈尼族群众将茶树种在梯田边、山腰间,汲取大自然精华,绿春茶叶具备良好的品质。“高山云雾出好茶,绿春无污染的环境,加上适宜的日照时间、气候,绿春茶完全称得上好茶。”绿春县绿鑫生态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白冰还记得,大兴镇苦么山玛玉茶园在第一次进行有机茶园检测认证时,专家们给出了极高的评价,“经过检测,这里出产的茶叶氨基酸含量高,茶碱含量低。”

  让有机回归自然,2018年11月24日,绿春县有机农业示范县创建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报国家认监委审批,5家茶叶产业经营大户基地5000多亩茶园获有机生产转换证书,进入转化期茶园,同时积极申请玛玉茶、玛玉古茶、兰碧、绿春白茶、碧岫、哈尼秀峰等茶叶商标。“绿春县在发展茶产业方面具有独一无二的自然条件,只要进行合理的种植、管护和采摘,以玛玉茶为代表的绿春茶一定能重新打响品牌。”白冰说。

  提质增效 推进一二三产融合

  茶叶是绿春县大多数农户的“当家产业”,全县共有茶农46000户,年产茶叶2.38万吨。然而,由于过去管理粗放、品种杂乱、制茶工艺落后,绿春茶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云南茶叶生产链中的底端。

  白冰惋惜道:“虽然玛玉茶是红河州有名的茶叶品牌,拥有和许多名茶一样的品质,却并不如其他名茶那样受到市场的认可。”

  2019年,绿春县实施62919亩茶叶提质增效,通过采取改土、改树、改园、改管等技术措施,全面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苦么山玛玉茶园里,阿迪村村民朱呼梭在专家的指导下工作着,“一芽一叶、一芽两叶,此前,我们从来没想过采得少,卖到的收入会更高。”

  “许多茶农不再和以前一样,只追求量而不追求质,通过培训,他们掌握了科学的种植技术和采摘方式。”2018年,绿鑫生态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向茶农收进180吨鲜叶,白冰说,“农户背来卖的鲜叶品质一年比一年好,流入市场的绿春茶也越来越好。”

  除了从茶产源上把控外,绿春县茶产业龙头企业绿鑫生态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还引进了一批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并建立目前云南省唯一的纯电生产线,秉承“绿色有机、无公害”理念,不断提升成品茶的品质,于2008年、2017年分别通过QS认证和SC认证,其旗下生产的“玛玉”牌和“苦么山”牌系列产品远销北京、广州等地。

  “年轻人的世界没有那么容易,更没有放弃,但可以小泡一会儿。”今年5月,绿鑫生态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玛玉小泡”茶,通过电商渠道面市,便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现代气息的文案加上独立的包装,我们希望绿春茶可以打入消费潜力更大的年轻人市场。”白冰介绍,“下一步,我们将竭尽全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高全产业链附加值。”距茶园不远处的一片空地上,体验式茶庄园即将拔地而起,白冰看着周边云雾缭绕的美景与大片生机勃勃的茶园,充满了信心。

  党建引领 吹响脱贫攻坚号角

  “茶产业要成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硬支撑,关键是要把产业做大做强,让群众看到票子、尝到甜头,让好资源长出好产业。”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绿春县提出产业扶贫覆盖到户,实施以茶叶等产业为主的提质增效行动,夯实稳定脱贫基础。2019年,茶产业覆盖带动贫困村72个,贫困户6147户,贫困人口29210人,茶产业成为全县覆盖面最大、受益面最广、带动贫困人口最多的支柱产业。

  去年,林益苏丫茶厂、习比东茶厂先后建成投产,建设生态茶园示范基地近千亩,通过收购农户自产的鲜叶、干毛茶,带动农户增收。腊姑村委会村民普泽衣沙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儿子在外地读中专,家里缺乏劳动力和技术,茶园一度野草长得比茶树都高。自从村里建起茶厂,夫妻双双到厂里打工月收入6000元,空余时间还可以侍弄自家的8亩茶园,去年收入9600元。“以前,茶叶没人要,但现在成了摇钱树,我家正在建新房,没想到我这把年纪,还过上了好日子。”谈起现在的生活,笑容在他脸上荡漾开来。

  苦么山在绿鑫生态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的协调对接下,公司积极主动与阿迪村党总支合作,探索实践“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党企共建,在产业链上建支部、聚党员、富茶农、树品牌,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000多户,茶园3000亩。如今,越来越多的茶农到绿鑫公司务工,年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500人,带动农户增加收入100万元以上,实现了“企业增效益、茶农增收益”“组织有引力、干部有威望”的“双增双有”局面,促进基层党建与脱贫致富“双推进”。

  “今年,政府除了给提质增效的茶园每亩奖补300元以外,还给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公斤茶叶奖补1.5元。”阿迪村村民张明红和朱呼梭在基层党支部的动员下,不仅积极参与到培训学习中,还到绿鑫公司务工,“我们将学习到的技术应用到自家的茶树上,生产出的鲜叶可以比从前翻倍的价格卖出。此外,在绿鑫公司每年还可以获得2万元的工资收入。”张明红和朱呼梭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