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代丰富多彩的陶器艺术装饰风格中,云南建水紫陶于清代末期出现了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装饰艺术即残贴艺术在建水民间又称烂简书。此风格的诞生不仅为建水紫陶最终成为我国四大名陶之一。
残贴之迷:
很久以前,一个静诣的夜晚,云南建水县城的文人正在练字。无意中将写过的字纸随手扔在一起,这些堆在一起的字纸竟然表现出一种残缺的美感,他突发奇想去找制陶工匠,不久,类似的图案开始出现在建水的紫陶上,近百年来,它已经成为了建水陶的一个标志性装饰图案。当地人管它叫残贴。
虽然制作建水陶的工匠并不识字,但是建水的人们却有着很深厚的文人情节。建水县城深处西南边陲,自明代以后一直是朝廷高官的流放之地。经过了千百年的沉淀,建水紫陶的装饰上一直带有清新淡雅的文人风格,这同它周边的大量少数民族奔放浓烈的图案截然不同。悠闲的小县城中千百年来承载着多少悲欢离合,所以这样一种残缺美的图案很快风行起来。
建水碗窑村的制陶艺人们早已说不清残贴的来历,但是对残贴的装饰技艺却已炉火纯青。他们在阴刻填彩的这种工艺基础上,发挥出更多的阴刻和阳刻相结合的方法。制陶艺人们在制作残贴图案时,已将不同层面的图案在心中打好腹稿,有些胎体需要剔掉,而有些图案需要保留,甚至在一个字上或一片草叶的图案上,经过几次的剔除和预留,以体现这种不同平面的一种交合。看似简单,却烂熟于心。同时,填彩的难度也大大增加。最为复杂的残贴居然达七层之多,最小的填彩处只有米粒大小,层层叠叠决无差错。而在做这一切的同时,所有的工匠竟然没有一张设计稿。
今天的建水县城中,制陶艺人们开始了难度更大的创新,他们在填彩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彩泥的深浅度,以达到中国画中墨分五色的神奇效果。谜一样的小镇,谜一样的陶器,几百年前,流落到此地的文人墨客,他们的故事已经淹没在时间的长河中,但他们那种儒雅的情节和幽幽的哀叹却永远凝固在这谜一样的雅致陶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