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喝下的是浓浓文化

  2024-06-17 15:02          0

       茶叶网网讯:曾经许多人问过我,喝茶喝的到底是茶还是文化,我反问他道,为什么你喜欢喝普洱,而不是绿茶呢?难道真的只是追求口感的差异吗?我想并非如此吧,其实我们喝茶要的并不是茶本身的品饮价值,因为各种茶类从理化指标和浸出物含量来说相差并不是太大。我们更多的时候在乎的是一种喝茶的感觉,说到底就是茶的人文精神。我们喝的当然不是茶文化,但没有文化却是万万不能的,这恐怕是中国茶传承几千年,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了。

 

        说到这里不禁会有人问:什么是茶的人文精神呢?人文精神是对于人生活意义的深度思考,实际上是人类的自我关怀,本质上表现为对人性尊严、价值、命运的探索与关切,是理想化的人格写照。但这与茶又有何相干呢?说到这里不禁要对中国茶的文化唏嘘感叹起来了。时下喝茶我们追求的只是感官的愉悦与刺激而已,与特定的人生理念毫无关联了,因为生存的压力让人失去了对于生活与美学的追求动力,从而沦落为利欲的奴仆。

 

        如果我们不能拾起茶的人文精神,那我们的中国茶会失去发展的方向与灵魂!茶对于人类的人文关怀首先体现在对人身体养生健康方面,唐代著名的医者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道“诸药乃各病之药,茶乃万病之药”。茶由于独特的工艺,有温凉寒热之分,适合不同体质的人饮用。同时内含丰富的茶多酚,维生素、茶氨酸等成份可以起到降三高、减肥、预防癌症等作用。而且许多高山之茶生长环境根本无需施用化肥农药,是天然的有机茶,原生态就也是对人类最好的礼物。同时茶对于生命的人文关怀不仅仅在健康体魄上,更重要的是能以茶的智慧,呵护我们的心灵。在紧张,快速的节奏中,我们很容易迷失自我的初心,但如果我们能泡上一泡清茶,也许我们就能享受到生命中的沉静与从容、专注与自由,在一次次的品饮过程中让我们能放下所有的利欲,静心感觉茶带来的人文境界,处变不惊,物我两忘。这何尝不是对和谐最好的诠释呢!

 

      说到这里又会有许多人会问:茶的具体人文精神又有哪些呢?我想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尊重,二是平等、三是自在。

 

       首先是尊重。尊重是两层含义,其一是源于本体自身生命规律的敬畏,另外就是对于客体生命与价值的敬畏。离开了这两点,其他所说无非是泛泛之词如絮无根。时下市场上反复提到“正本清源”其实就是告诉我们目前市场之茶就是本不正,源不清。从茶的人文精神来说就是做茶的人已丧失了对茶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格的尊重!就拿大红袍来说,其本身就是生命的奇迹,在武夷山丹霞地貌的环境下,只要火山岩有一点点的裂缝,不知是风还是飞鸟的无意间带来的因缘种子,便在山崖上扎根,繁枝茂叶,不因其贫瘠,也不因其困厄,以青苔为伴,以霓云为衣,回报的却是沁人心脾的茶香。武夷山各个山场的茶叶,历经复杂的做青、炭焙等工艺,最终形成“皇帝身价、乞丐外表的大红袍”,每一道工序不因人工繁复而放弃,每一片叶子不因其贵重困难而减少用量,正本清源呈献给消费者的是用心制作,用心经营的茶叶,这就是对于品饮之人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让许多参差不齐,毁誉良多的产品与品牌无法立足,靠什么?就是对于茶,对于人、对于市场的尊重。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聪明人,在茶叶制作中因为某种动机进行了许多加减法,然后冠以高价奇货居之,消费者可能一时受到蒙混,但清就是清,浊还是浊,时间是最公平的,谁也敌不过时间的清算,那损失的不是品牌与产品,而是消费者对行业的信任度,这也是目前茶业市场份额低下混乱的原因之一。

 

       有一次一个朋友的茶店开张邀我去指导一下,茶艺师说泡的是20多年的生普,非常难得也是我醉心的一款茶,很是憧憬与期待。但看到茶艺师将客人喝过的茶杯直接放入水蛊,涮一下就拿出来泡茶,甚至于杯子上还带有茶垢。当他问我为何不喝他泡的茶时,我很不客气的说他泡的茶不好喝,他很不解,我让他自已想一想,走的时候告诉他还需要为茶而修行,因为他对茶不尊重,实质上是对于喝茶的人也不尊重,以这种心态去泡茶,再好的茶也泡不出味道来,对于茶来说实际上是浪费。作为茶人经常到处去找茶,找的真的一定是好茶吗?并非如此吧,找的是懂茶的人,一个尊重茶的人心,茶的好坏本身已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能与喝茶的人一起去交心,一起分享。所谓“淡于茶中,泊于茶外”就是这个道理。人与人之间若是没有一个尊重的心,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与动作都会让人捕捉到,有时怨恨的种子因此埋下,不断滋生,结果可想而知了。所以君子当谨言慎行,不以恶小而为之,在这个基础上我想才是有所为之。

 

       时下中国之茶很难谈得上尊重,当中国茶还在为农残、重金属、原产地争论不休的时候,日本茶道已在向联合国提出了世界文化遗产的申请。这对于中国茶文化是一个响亮的耳光,尽管还有人在沾沾自喜茶是发源于中国。我们是在当下,不是在曾经的光辉中。但就事而言日本茶道独特的内涵其实是茶道人文精神最好的表现,“一期一会、独坐、无我等”将禅宗的自性与茶道美学通过某些繁复的仪式传承下来,成为一种信仰而为守护大和民族之心的利器。而我们中国的茶道呢?还在党同伐异,争论不休,甚至黑心的做起利已的勾当。因为他们不尊重茶,更不尊重我们这些喝茶的人。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余光中的一首诗“葬我于高山兮,望我大陆,大陆之不见兮,只有痛哭”。此情此景感同身受,别无他法。

 

        茶的人文精神,第二个是平等。茶是雅俗共赏的,绝对不是少数所谓精英人物的一种特权。一群人在一起喝茶,无论贵贱高低,茶壶里的每一盏茶,是一样的品质、温度与汤色,让我们体会到生命到来与终结都是一样,谁也无法多带走一点。在平等中我们能悟出相濡以沫。也正因为茶的平等性才造成了中国茶的多元化与开放包容的人文色彩。

 

        记得曾经有人问佛祖“人与佛到底有什么区别”,佛曰“迷,佛是众生,悟,众生是佛”。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有的只是我们的分别之心,让我们在欲海中不得翻身。茶本身有稀缺性,独有性、独特性等原因,当人们趋之若鹜高价而争之时,我在想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茶叶吗?那只是一片叶子而已,平淡不过,就像一个茶壶,少了任可一片茶叶,茶还是茶,同时每一片茶叶都不能少,任何甘醇的滋味都离不开每一片叶子的功劳,但是我们喝完后我们有谁还记得那一片茶叶呢?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很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在于平等,因为中国茶文化有时只是精英或是BOSS显摆的一种元素而已,每天宣扬的就是喝多贵的茶,用的是多好的茶具,有时我在想问他们一下,你们喝的是茶吗?不是,是炫耀!这时茶已不是茶。陆羽《茶经》中曾明确说“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而用”。

 

       时下我们许多茶商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脱离茶本身价值,一味追求高价格,动不动就说茶是如何如何的奢侈,堆砌不同的概念只为达到一个目的:卖与帝王家,获取高利益。而我们普通大众呢,事实上他们就没有市场了吗?销售上有一个著名的82法则,就是说20%的客户产生了公司80%的贡献,所以我们只在重点做好这20%的客户就好了,问题是真的一直是这样的吗?那些20%的客户同时也是竞对手的重点客户,我们为了维护这些客户要付出多少折扣、迁就行为、机会成本、时间成本,同时公司的市场往往受制于这些客户,而因为我们放弃了80%的客户,失去了稳定的客户来源与基础。所以佛告之我们不要有分别心,众生平等,心佛一体也是这个道理。因为茶是没有分别心的,只是我们这些做茶的人,喝茶的人有分别心而已。所以以平等之心对待每一个品饮者,全心全意泡好每一泡茶才是修行的首要,这也是茶的人文精神最重要的一个原则。

 

        很多人曾经问过我“喝茶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曾经说是“自在,也就是身体的自由与心灵的自由”。当时很多人感到不知所云,故弄玄虚,当时我只是一笑而过,因为这不是每个人都能感觉到的。茶本身所附予的人文气息就是自性、自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何尝不也是茶树生长环境的真实写照呢。给点阳光就灿烂,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如胡杨居沙漠而缤纷,自在任运。同时也是一种经历了风风雨雨,千变万化后的一种淡定与成熟,不以物喜亦不以己悲,才能不动如山。因为茶的心已不只是红土地和绵延远山了,而幻化成一抹流香与天边的彩云融合为一,若你能看到天边的白鸟,定是追寻而去的步伐。

 

       我们很多日子生活在表象中,很多时候忘记活着的意义与价值,其实有时候并非是压力与尊严,并实我们错了,因为我们活在别人的世界中,不快乐是因为我们太在乎别人对我们的反应,而失去了自我。我们的幸福在别人的眼中,我们的眼中何尝看到的不是别人的幸福,我们所追求的,想去拥有的,有朝一日到达之时却看到新的欲望太阳升起。这样我们永无法达到自由与自在的彼岸。所以当一茶在手之时,我们要一泡心宁,静静地呼吸茶的沁香,慢慢地感觉琥珀的滋味,细细地品味茶我合一的境界,让我们知止,如禪的入定,才会找到真正的自我而自在。《大学》中就有明显的描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静,静而后有得”,我们所想得到的不就是心灵的自由吗!地藏王菩萨曾经说过一句话“地狱不空,誓不为佛”,今生,在红叶满径霞光沐窗之时,我愿用我的念力,愿每一个不管是喜欢茶的朋友还是将要喜欢茶的朋友, “一叶于心,满心自在”。

 

        某日在一个午后,在一朵待开的蓝莲花前,若有人问我喝茶的意义时,我会说“朋友,你忘了来的时候喝上一泡茶了”。

 

       听到这句话时,就知道这是我来世的惊鸿之影。(文/六大茶山 华中大区总监 张志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