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茶绿了桐柏山富了桐柏人

  2024-06-17 15:02          0

  万木吐翠,春茶逸香。一片片茶园内,茶农正在辛勤采茶。“今年春茶开摘早,3月10号左右就能采摘了。我家种的80亩茶,今年有望带来60万元的收成。”3月20日,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安棚镇李湾村茶农李立国喜滋滋地告诉记者。

  日前,“中原茶乡”桐柏县新茶开采仪式在李湾村举行。安棚镇党委副书记周红霞介绍说,安棚东部的鸿雁河流域,荒坡面积大、土壤构成好、种植环境优,条件得天独厚,受地形和小气候影响,较桐柏县其他地方早7~15天采摘春茶。这里所培育的明前茶汤色清亮、叶底嫩匀、口感醇厚、香气馥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现已形成了近2000亩的规模,其中适采面积500亩以上。“我们计划到2018年底,在本镇4个村集中连片新发展生态茶园3000亩以上,种植补造老茶园2000亩以上,最终形成7000亩以上有机茶种植基地。”周红霞说。

  眼下,像安棚镇一样,桐柏县各乡镇掀起了种茶的高潮,越来越多的茶农像李立国一样,通过种茶走上了致富路,他们相继住上了“茶叶楼”,开上了“茶叶车”。目前,像李湾村一样的村子桐柏县有70多个,5万多人从事茶产业,有茶叶龙头企业21家,茶叶专业合作社35家。

  “淮河源头好春光,采茶姑娘满山岗。手提着篮儿将茶采,片片绿来片片香。”每年到了采茶的季节,桐柏的陈延付老人总爱到茶山上“吼”上两嗓子,年过六旬的陈延付对桐柏茶爱之弥深。

  茶乡,茶香。桐柏人对茶叶的感情,犹如对自己的孩子。在采茶现场,桐柏县茶叶协会会长冯松田告诉记者,早在唐宋时期,桐柏山一带就是全国13大茶场之一,只因桐柏在历史上乃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茶园在战乱中遭毁弃的较多。自上世纪80年代起,在各种有利政策的推动下,桐柏县茶叶经济发展迅猛,如今全县茶园面积发展到8.8万亩,年产干茶1540吨,产值达到3.5亿元,是河南省重点产茶县之一,拥有“桐柏玉叶”、“清淮绿梭”、“桐柏红”等名品,先后有6大类产品荣获省名茶的称号,其中“桐柏玉叶”更是和“信阳毛尖”齐名,成为河南省特种绿茶的代表。桐柏玉叶,扁平光滑的外形独树一帜,精湛的工艺制作后芽毫被隐匿,茶汤杏绿清澈,一芽一叶的采摘方式让桐柏玉叶滋味醇厚、茶香持久,冲泡开的玉叶在水中绽放、亭亭玉立在水中,业内人士评论其滋味不亚于“西湖龙井”。

  桐柏玉叶的出现并非偶然,桐柏的山水孕育了这一茶茗。桐柏地处桐柏山腹地,被誉为淮河上游的“小江南”,这里是淮河发源地,气候温和,油页岩土质疏松,矿物质含量丰富,雨量充沛,茶树在幽幽苍谷中饱受高山云雾的滋养,孕育出好茶。这大概也是茶圣陆羽偏爱桐柏山的缘由,曾在这里留下“借问陆君何处去?品茗只向太白峰”的典故。

  “桐柏茶不该被人遗忘,好山好水孕育出的好茶应该让更多的人品尝到。”桐柏县不少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道出了桐柏农民的心声。

  在茶农李立国眼中,不管是种茶还是做茶都需要耐心、细心,仅仅一个桐柏玉叶的制作从鲜叶到成品,需要经过杀青、回潮等5道工序30多个操作细则,任何一个操作细则不到位,都会影响整个茶的品质。桐柏茶产业的发展和制茶一样,要想让桐柏茶真正在市场上扎下根,走出“深闺”,需要政府做媒,市场做“嫁衣”,需要所有桐柏茶人的坚持不懈。

  桐柏县委、县政府确立了“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推动县域生态的持续改善,为生产优质茶叶提供了环境保障。在茶产业技术、人才、经济上全方位扶持,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开展以茶招商活动,积极引进省内外的公司,在桐柏发展规模化茶园和茶叶加工营销基地,并在国内一线大中城市设立“桐柏玉叶”、“桐柏红”茶叶专营店,重点突破,打造品牌,同时拉长产业链条,壮大茶产业。借助良好的生态环境,着力培育有机茶,让桐柏成为辐射全国的高品质有机绿(红)茶生产、销售集散地,向生态要财富。该县从偏重茶产业生产向消费、生产并重转变,在茶叶产品精包装、茶文化研究、茶社创办、茶园观光、农家乐茶庄建立等方面发力,把茶产品消费作为着力点和关键环节,生产出更多能满足不同群众需求的个性化及多样化并存的茶产品。

  “未来几年,桐柏将以精准扶贫为抓手,坚持绿色发展,带动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型,以茶产业为引领,着力打造‘中原茶乡’,走出一条新常态下转型跨越、绿色崛起之路。”桐柏县委书记莫中厚说。他期待能够有更多来自政府和企业的目光聚焦到桐柏山茶的身上,让桐柏山茶得到更多的关怀和支持,让深山中的桐柏茶能够赢得更多人的喜爱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