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某普洱茶叶网站花5万元购买了一饼“88青”普洱老茶,后被多位业内人士鉴定为仿品,并在茶界引发热议。在各执一词、专家都无法判定的情势下。有业内人士居然说出了这样的结论——是否能买到真品茶叶,完全要靠运气。
这样的说法让人哭笑不得。其实当笔者听到这则消息时,只是淡然一笑。对于普洱茶近些年的乱象,笔者想到吴疆在《普洱茶营销》一书上写的“普洱茶拥有众多的秘密,其实都不成为秘密。但却成为实现暴利的武器,秘而不宣。”就这么简单!什么能喝的古董、可以增值保值,什么保健说、乔木说、古树说、野茶说、纯料说、干仓湿仓……或确有其说,但更多的都只是玩弄概念,本质就是借助这些秘而不宣的所谓“秘密”,最终在博杀之争中找到下一个买家,兑现暴利。
永恒的利益,这当然不是普洱茶的全部真相。行业内的真、善、纯、净依然对真正的爱茶之人形成巨大的感召,仿佛像个磁场——饼好茶透射出醇和的滋味,好似从云南大山深处吹来的清新之风,又穿越了历史的尘嚣,才形成这纯美的琼浆,让人痴醉。茶的自然属性、使用属性,才是茶界本该关注的,而长期以来,茶界视野却一直停留在茶的商业属性上。
既然是商业,骗局、假货、暴利肯定是挥之不去的,更何况在“是非难以辨明”的前提下,吃亏了也是无处说理。只是茶界一直沉浸在这些所谓的话题上。未免让人觉得奇怪。如果你把茶看成收藏品,走眼买个赝品也是稀疏平常的事,艺术品收藏圈里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但是,如果大家将茶只看成茶的话,我们的着眼点就应该很明确——茶叶安生立命的根本是消费,而不是保值或者其他。
这样的事件不免让人想起法国波尔多的葡萄酒,据说在那仅有4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13000个酒庄,虽然他们的种植和生产相对分散,可是销售上却很集中,市场在一个有条不紊的价值评估轨道中运行,消费者可以买到各种档次和价位的葡萄酒,却不会多花冤枉钱,更不会买到假货。这和国内茶市的怪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的茶市什么时候才能从这种低水平的营销形态上走出?当下需要每一个中国茶人认真反思。
走出茶市乱象的泥潭真的很难么?当所有的消费者、茶人以及媒体把眼光正视在茶的消费属性上,不再纠结于天价、真假、各种概念;当商家们把产地、原料、工艺如实地呈现出来,一个良性的消费框架就此形成。就像波尔多的葡萄酒一样,以茶叶消费和茶叶文化为基础的茶叶市场体系形成后,茶界或许就不会再有那么多的浮躁和纷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