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县里的大碗普洱茶

  2024-06-17 15:02          0

1998年春天,刚满15岁的左春成,直身来到上海。这是她向往外面世界的冲动,也是仰仗几位远访亲戚在那里发展而做出的决定。然而,摩肩接踵的人流,无法安静的街市,置身其中,她感受到的不是外面世界的精彩,而是内心涌动的不安。

1998年春天,刚满15岁的左春成,直身来到上海。这是她向往外面世界的冲动,也是仰仗几位远访亲戚在那里发展而做出的决定。然而,摩肩接踵的人流,无法安静的街市,置身其中,她感受到的不是外面世界的精彩,而是内心涌动的不安。

左春成给餐厅洗过盘子,后来去一家咖啡店打工,开始是端水奉茶,因为自身的努力让她也从服务员升到了领班。一直在茶乡长大的她对茶叶情有独钟后来转身一家茶社,那些在凤庆老家极普通的茶叶,被沸水一冲便成为天价的饮品。在这家茶社,左春成—干就是三年,当她再一次想到回老家,这时的她已成为茶艺师,在这个名声颇大的茶社,实际已成为泡茶的第一好手。老板信任、同事敬服、客人满意,就是她留给上海的名声,然而她还是想回老家。回到那个让她牵挂的茶乡。

尽管上海有她一习之地,远房亲戚已给她物色了条件不差的婆家,茶社也许诺给她不多的股份,他们都看重这个来自云南滇西贫穷山区的女孩,一颗善良的心与一双能劳动的巧手。然而,耐不住思乡之情的折磨,左春成还是回云南了。在昆明逗留的数日里,左春成跑遍了所有茶叶市场,她想把老家价格低廉的茶叶推向外面市场,让乡亲们收入有所增加。就左春成自己家,至少也有400多亩茶园,或因价格低或由于管理不善,没有让家庭收入有所增加。一想到经她手泡制的茶一下就能让价格蹿得老高,她就开始心疼整日在山坡上采茶的父母,同情那些与她一样年纪却还在老家采摘的姐妹。她想起小时候与母亲一起摘茶的情形,想起那一年茶叶大发,周围的几家茶叶初制所都吞吐不了而挑三拣四的情形,那时候她就在想,要是家里有个茶叶初制所该多好!她记得那人没有收购的茶叶,最后是母亲一锅接一锅炒,然后拿到市场上去卖。

回到老家,左春成便开始做她的“大碗茶”。没有资金,只能求人,为此,她没少尝白眼与酸话,但她知道要做茶必须做好人,这也是时隔8年,当她已成為凤庆知名茶人后的小结与感慨。她没有像一些大茶企,动辄圈上成百上千亩的茶园,为自己贴金,她最初基地就是家里近百亩台地茶与荒地茶,而那些差点被父亲砍掉的古树茶,则成了左春成的镇室之宝,其中—棵每年就给家里创造近6万元的利润。她走的也是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方式,尽这这条产业链还很细,经不起折腾,但她心地善良,在利益分配的天平上,从来没有任何—个茶农为赊欠茶款、压级压价等与她起过意见闹过矛盾。她一直诚信经营,靠自己的力量,一步—个脚印走到了今天。

今年春茶结束时,我应邀参加了左春成举办的茶山行活动,我们一行人来到了一个海拔2400多米山清水秀,一个叫“岩峰窝”的小寨子。这便是让左春成没想留在上海的地方,森林葳蕤,百乌唱和,兰香幽幽。站在这里,抬头便是云的战场,低头便是滚滚东去的澜沧江。这个寨子和我以往见过的都不一样,因为这个寨子只有三户人家。蜜蜂忙着细嗅蔷薇,雾霭牵着山的衣袂舞动。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屋舍,筑着一个个燕子的巢穴。在这里,我看到了左春成的年迈的父母,那时我才知道她15岁辍学的原因,她家有8个孩子。人多耕地少,加上属于相对高寒山区,粮食总是连年歉收。茶山一行,我理解左春成为什么从上海回到这一片穷乡僻壤,因为茶,让她梦萦魂牵。

左春成挥衣抹袖,起灶烧锅,她要给我展示手工制茶。平时看上去纤弱的女子,怎么一见到茶的鲜叶便摩拳擦掌起来呢?肯定是爱,因为爱茶,虽然已在城里安了家,大部分时间却在乡下,有时候,看茶园也会成瘾,很多时间都被她花在了茶山,好在每一款茶对得起她的痴情。手工茶,不是不讲方法的揉搓,不是放在铁锅任烟熏火燎,更不是卖茶的噱头。看着左春成在铁锅里揉捻、平压、抓洒、甩掷、握紧、抖落、变戏法—般上翻下抄,一张大锅便成为一片茶叶涅槃的江湖。制手工茶,制茶人不但要用双手塑好茶叶,更要用心把握火候。没有刻定不变的标准,全凭制茶人的感觉与经验。火过了会有烟焦,火不力则有涩味。一锅茶茶炒下来,左春成已经汗流满面。左春成给我看了她的双手,许多不该属于她的疤痕就是几年来做手工茶的馈赠,刹那间,我感觉心灵被—种无形的东西给紧紧地抓住,是—双手,是一片茶叶。修行所说:“三干威仪,八万细行”,说的就是对生活的一切小事不可无视,做茶的左春成也—样,从来不会因为自己是老板而离开炒茶的铁锅与采茶的山野。

左春成爱茶,爱茶的成长,爱茶的品性,更爱茶的包容与朴素。在左春成看来,所谓的根基,不是雄厚的资金而是对茶叶生产最基础的管理。左春成每个月都要从县城往老家赶,除了看望年迈的父母,更多的则耗在茶园里,不放过茶叶可能出现的任何坏情况,对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8年前注册了“左大碗茶”,则是她对茶另一种诠注,她认为,茶是大众的,只有大众能爱茶喝得起茶,这样的生意才可能创造奇迹。在她的茶室里,每天都有许多喝茶的人,这其中前来买茶的不到百分之十吧,但只要进店左春成都会笑脸相迎,不论你买多买少或者不买,一样都会受到热情接待。大碗茶的名声雀起,除了茶的品质,还有来自主人宽容的人与豁达的生活态度。

在左春成的老家,我看到了几百棵上千年的古树茶,按说每年的效益那肯定不菲,但爱茶的左春成并没有采尽摘绝,留有余地是左春成做人的原则,这样的态度用在对待这些古树茶上,同样有道理。在400多亩小树茶身上,左春成同样也不做拔苗助长的事,有机化管理,无公害产品是底线,因此,当我捧起用甜甜的山泉水泡出来的香气扑鼻,回甘持久的茶,自有一番陶醉。这是八月,坐在老宅的庭院,桂花殷勤地捧出香息,轻风拂动周遭的雾霭,仿佛置身仙境。

从一碗茶做起,左春成的茶已销往北上广,她原先打工的茶社知道昔日的员工已成为茶叶生产者,重新牵起了这—条红线,除了自己茶社用茶,还帮助左春成完成了一系列的订单。只因她的茶不仅价格亲民,而且味道醇正。有一次左春成举办了一次少儿茶旅活动,吸引了县城许多小朋友参加,有人就搞不明白了,问左春成,那些孩子懂茶吗?能与你买茶吗?左春成说,爱茶要从小孩抓起。普及茶文化的事,只要一有机会,左春成都会亲历亲为,当然,每一次参加活动,她都不会放过宣传自己大碗茶的机会。左春成在老家创立的茶厂带来的收益改变了家里原来贫穷的局面,还带动了村里的经济发展。一直热心善良的她每年都要给村子里面八十多岁的老人送钱,送东西,带着她的姐妹团去养老院做公益。

左春成的茶除了传统的功夫红茶,更多的是普洱茶,从去年开始,添加了白茶系列产品,全部都是纯手工制作的。当很多做茶人在为利润最大化扩大生产规模,到处融资借贷的时候,左春成却从故乡出发,请教茶叶专家,指导自己茶园管理;寻访资深茶人,在他们的经验里获取自己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