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以茶为媒携手贫困村脱贫致富

  2024-06-17 15:02          0

  近年来,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立足茶产业提质增效,以定点帮扶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文东乡水塘村为试点,探索出了一条可以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民族文化得到充分体现,茶叶种植、加工,品牌打造全产业链发力,一二三产协同发展的贫困村脱贫致富之路。

  找准扶贫最佳路径

  加强茶园管理,打牢产业发展基础。通过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软法”效应,禁止村民施用农药化肥,按照“绿色、生态、有机”的标准生产茶叶,引导茶农进行生态茶园改造,留养茶树,建设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复合型茶园,全面提升茶叶品质。

  改进加工工艺,引领产业发展方向。邀请茶叶专家为茶农讲授茶叶的种植、管理和加工技术。组织茶农参加各级斗茶比赛,听取专家评价意见,在获得应有荣誉的同时改进制茶工艺。带领茶产业骨干到景迈山古茶林、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大国茶匠肖时英的时木茶厂参观、交流、学习,寻找脱贫致富突破口,改变茶农思想观念,由过去重产量转变为重质量。

  重视品牌打造,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茶产业是扶贫产业、生态产业、也是文化产业,品牌的打造是惠及茶乡经济和民生发展的必由之路。市茶咖局对水塘古茶内含物质、理化指标和安全性指标进行科学检测,权威性的检测报告为水塘茶品牌注入活力。文东乡水塘村特有的“朗黑亮”茶以及成片古茶林是水塘村茶文化历史内涵的见证。目前《普洱》杂志社也在着力打造邦崴-文东茶区品牌,水塘小茶区的品牌逐渐被擦亮。

  传承民族文化,增强产业发展信心。坚持以民族文化作为水塘村茶产业的根基,也是茶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市茶咖局组织水塘村26位茶产业致富带头人赴景迈山芒景村学习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经验,同时邀请景迈山芒景村布朗族茶叶匠人来水塘村布朗族寨子交流民族文化,共忆布朗族祖先驯茶、种茶的历史,为水塘村茶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抓好基层党建,强化基层领导核心。扶贫先扶志,提升村民素质,激发内生动力是关键,市茶咖局坚持“融入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工作思路,动员所有党员干部,对涉茶贫困户逐户了解情况,分析致贫原因、因户施策,做到每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个帮扶项目、一套帮扶措施、一名帮扶责任人”。对有生产能力、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集中力量帮助他们在茶园管护、生产加工、市场拓展方面精准发力。目前,已培养9家专业合作社率先成为脱贫领头雁,带动全村200多户种茶户脱贫致富。

  扶贫结出喜人果

  基地建设得到改善。通过优化茶产业布局,重点引导茶农进行生态茶园改造,建设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复合型茶园,水塘村茶叶品质得到全面提升。

  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建立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脱贫模式,带动村里2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同时整合力量进行茶叶种植加工培训,优化茶叶合作社设备配置,提升茶叶品质,增强水塘村造血功能,形成挂钩单位、企业、合作社、农户协同推进的产业扶贫新格局。

  品牌文化初见成效。通过与景迈山布朗族文化交流、产业互助,以及对邦崴——文东茶区的重点打造,水塘村依托特有的“朗黑亮”茶和成片的古茶林,实现了茶叶价格的不断提高,茶叶品牌效应初见成效。

  生态效应日益凸显。通过绿色理念和标准化生产开发茶叶产业、生产绿色有机产品,大力推进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通过不懈努力,绿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水塘村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实现了茶产业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良好保护的有机统一,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

  目前,水塘茶得到更多人士的认可,茶农收入不断提高。按照2016年水塘村茶叶鲜叶产量28.4万公斤计算,茶农增收300多万元,户均增收6400元。一定规模的茶叶初制所已有10余家,水塘村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茶农收入逐渐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