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是云南省普洱市困鹿山下一位普通的60多岁的彝族老人,他勤勤恳恳地经营着母亲的遗产,但不想有一天,母亲的遗产成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也成了普洱茶传统技艺的传承人。他守着普洱茶,宣扬着普洱茶文化。他就是李兴昌。
普洱茶品网
见到他是在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上,身后是从云南带来的普洱茶茶产品,李兴昌正悠闲地喝着茶、看着熙熙攘攘的参观者,不急不躁,杯中的普洱茶也在北方寒冷的空气中透着浓郁的茶香。
李兴昌对普洱茶的感情要源于他的母亲。普洱茶在古时是皇室贡茶,据史料记载,当年进贡给皇宫的普洱茶大多采自距普洱市30余公里的困鹿山古茶园。而李兴昌的祖先就是普洱贡茶的制作人。出于对普洱茶的喜爱情缘,1987年李兴昌的母亲用800元买下了困鹿山上百亩古茶园的经营权。这位身居深山、九十多岁的老太太从未出过远门,说出的传统普洱茶贡茶产品(团茶)的重量与形状却与保存在故宫里的“金瓜贡茶”相同,而她从未听过也从未见过这种茶。原来这位老人记忆中的普洱茶制作方法正是普洱贡茶制作技艺。“金瓜贡茶”是普洱茶独有的一种特殊紧压茶形式,早年的金瓜茶是专为上贡朝廷而制的特质茶品。
为了帮助母亲,本是小学老师的李兴昌也渐渐参与古茶园的管理。除去护理这些古茶树,做普洱茶也是很辛苦的,刚开始时,李兴昌和妻子全部是手工制茶,经过三至四年的反复试验,他们的制作技艺终于接近传统技艺。李兴昌不甘于让这些古茶隐匿深山,他不断地收集资料,并向身边的人讲述普洱茶的故事和历史,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听说困鹿山的古茶园。
随着云南省政府对普洱茶产业发展的重视,2006年困鹿山古茶园被确定为“皇家古茶园”。有关部门又组成考察团对古茶园进行了实地考察。因为李兴昌制作普洱茶的方法最接近传统普洱茶(贡茶)技艺,2008年6月7日以李兴昌的普洱茶制作技艺为主要申报材料的“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0年李兴昌被确定为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对于他来说,自己顺其自然地接触普洱茶,接管古茶园也是自己的分内事。在外人看来神秘的普洱贡茶制作技艺,已经成了李兴昌生命的一部分。
在接管古茶园后,李兴昌精心地护理着这些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茶树,为它们松土、修剪树枝。李兴昌也从未觉得“成为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是一件值得宣扬的事,“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
成为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后,宣传普洱茶文化更成为李兴昌生活的一部分。每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都会选择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各地展示,作为茶业的代表,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被选中的几率高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李兴昌说,政府和文化部门加强针对传统技艺传承的宣传,是要让全社会的人了解这些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他会在全国各地参加活动,向外界展示普洱茶传统制作技艺。为了推广制茶工艺,2009年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开办了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传习所,李兴昌也成了传习所的老师。2012年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在宁洱哈尼族彝族县职业高级中学成立了“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传习基地,让更多的人掌握“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为提高普洱茶品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今的普洱茶制作工艺已经漂洋过海,传到了韩日等国。经过实地考察,下学期将有20名韩国学员被派到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县职业高级中学学习制茶技艺。
名声打出去了,客户越来越多,仅凭手工制作已经无法满足需求,2011年李兴昌家修建了宁洱困鹿山贡技茶场,引入了部分机器设备对学员进行对比性生产教学。但只要时间允许,李兴昌依然坚持手工制作。因为只有手工制作出的普洱茶才是最地道的。
普洱贡茶的制作技艺非常重要,制作过程不同,口感也会不同。传统的普洱贡茶制作技艺包括祭祀茶神、原料采选、杀青揉晒、蒸压成型四个步骤,李兴昌将之发扬扩展为五个步骤,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增加了“冲泡品饮”的茶艺环节。因为他关心的不仅是普洱茶制作技艺的传承,还有普洱茶的品饮,注重品茶人的心境和环境,以及冲泡技能、使用器具等。因为这些也决定了能否冲泡出一道好茶来。只有通过喝,才能喝出茶的韵味。
身在其中才能感受事物的美好,李兴昌说,如果想要了解普洱茶的传统制作技艺,你就得走到云南,亲自采摘,制作,品尝。如今普洱茶的制作工艺也成了云南特有的旅游项目,人们在制茶过程中领略着古朴的普洱茶文化。
厚厚的羽绒服下穿着民族特色服装,从云南来的李兴昌还不习惯北方冬天的寒冷。妻子在身旁忙着招呼参观的客人,他也不时接着朋友们打来的电话,此时的李兴昌还是那位普通的彝族老人,在他眼里,古朴的普洱贡茶似乎并没有我们想象的神秘,他讲述着普洱茶的故事,就像讲述自己的人生一样。这时我才知道,原来普洱茶已经渗透在他的生命里。我们不知道他的下一站是哪里,但我们知道下一站的他依然会为普洱茶奔波!
责任编辑/星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