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供给侧改革

  2024-06-17 15:02          0

4月的西湖,除了醉人的湖光山色,最值得期待的莫过于那杯明前的龙井了,只是“西湖龙井”的春天似乎从来都不平静,随着新茶陆续上市,关于“西湖龙井”被假冒的议论再度满城风雨,这似乎成为了近些年春茶季的“标配”。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行动号角全面吹响,面对多年久治不愈的“内伤”,“西湖龙井”迅速顺势而为,迈出中国绿茶第一公共品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步。

现阶段,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既有需求的也有供给的,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已经从过去的“需求侧”转向“供给侧”,备行业都要着力从生产领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意味着茶产业身处的大环境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实际上,不仅是“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甚至全国每一个茶区都存在区域混淆、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当地茶产业的良性发展。要解决它们的尴尬境遇,关于茶业公共品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普遍存在的内忧外患

众所周知,正宗的西湖龙井产量非常稀少,而产自五大核心产区的更是凤毛麟角。根据2015-2015年杭州市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西湖龙井年产茶量基本保持在800-1000吨,但在我国每年西湖龙井的销售量却远远超出这个范围,甚至可达3000多吨。可想而知,每年约七成的假冒“西湖龙井”流入市场,给西湖龙井这一享誉全国的绿茶公共品牌带来巨大伤害。

陆羽国际茶业交易中心董事长严建红告诉记者,每年春天“西湖龙井”上市时,最热闹的自然是它的五大核心产区。不论是尝鲜的茶人还是进货的茶商,都把地标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但也催生了“狸猫换太子”的把戏,非核心产区甚至更远的“类龙井茶”被运到这块风水宝地,转手便身价飞涨。对这样一片扁扁的绿色树叶,大众消费者恐怕很难准确辨认出具体产地。

武夷山市茶叶同业公会会长刘国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和西湖龙井如出一辙,备受市场追捧的武夷山正岩茶也同样面临真假难辨、价格机制不透明等内忧外患,由于巨大的利益驱使,大量假冒伪劣的武夷正岩茶充斥市场,甚至导致造假技术不断升级,给消费者带来困扰,严重影响武夷岩茶的持续健康发展。非正岩茶在色、香、昧上与正岩茶略有区别,倘若将二者混合加工,并非普通消费者能够分辨的,监管难度很大,茶叶鉴定难上加难,往往不了了之。追根溯源,这种不良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供不应求的市场局面和缺乏有效监管的市场机制造成。”

为了保护“西湖龙井”,基地保护条例、二维条码追溯制度、专卖店、统一包装等多重举措都在使用,但由于龙井茶公司多、格局小而散,很难将泛滥的假冒西湖龙井“连根拔起”,消费者也逐渐失去信任,干脆不喝西湖龙井了。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表示,“地理标志保护”没有罩住小小的西湖村,如此一来,西湖龙井品牌的泛化极有可能导致其品牌的“空心化”,最终的市场被其他龙井品牌瓜分。

如何从“供给侧”改革?

目前解决“西湖龙井”等知名公共品牌的困局,只有从“供给侧”进行改革,提高茶产品质量、加大茶产品质量标准执行、引入创新性交易平台,实现西湖龙井产业提质增效。

针对产品质量标准,刘国英一语中的:“中国茶不缺标准,30余年的标准化进程已有基础,缺的是标准执行的力度。武夷岩茶已经有了完善的国家标准体系,但这些标准往往只停留在学术理论阶段,难以和市场行为有机结合起来,造成了需求和供给的信息鸿沟。随着互联网电商的崛起,普通消费者仅凭有限的网络销售信息和产品标价难以辨别茶的真伪和优劣,这给劣质甚至假冒茶提供了生存空间,淹没了产量稀少、价格高昂的优质茶,陷入市场的恶性循环。

王庆表示,当一个品牌起不到最起码的辨识作用,只会增加辨识成本时,那一定是这个品牌在顶层设计和管理维护中出了问题,而不是渠道和消费者的问题。茶界公共品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在于品牌制度设计,公共品牌过于强大,而企业品牌没有充分发育。只有公共品牌一家独大,无法解决农产品与市场的对接问题,假冒伪劣也就难以根除。公共品牌就像责权不明晰的所有权,最终必然导致“西方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拿来拿去的结果就成了失去晤空保护的“唐僧”。

当然,农产品领域等待企业品牌充分发育成熟需要较长的时间。在这个过渡阶段,有没有别的办法,可以逐步引导市场向比较接近产品真实的情况演进呢?严建红以日本静冈绿茶为例,“在日本,静冈绿茶是类似西湖龙井地位的品牌,它也曾面临着西湖龙井式的品牌困惑。为解决这个问题,在静冈绿茶这个大品牌下,根据其具体原料比例又做了区分。在产品包装上,要求只有百分之百的静冈原产茶才可以标注静冈绿茶,如果加入非原产地的绿茶原料,需要标注‘混合静冈绿茶’。”

“日本静冈绿茶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在处理利益问题时,一味地堵显然行不通,必须尽量用明晰和可操作的办法来保护各方利益。”刘国英认为,既然不能用简单的真和假来解决武夷正岩茶的问题,那何不把“灰色地带”明晰化、标准化,在包装和分级上更加细化,为那些产能提供合法的上市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