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翼赚兰亭图》重现唐代煮茶风情

  2024-06-17 15:02          0

传说50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神农氏最早发现并用于做药,到了公元前200多年前的秦汉时代,茶叶才进入日常饮用。在茶叶用于饮用的2000多年间,它经历了晒青做饼混煮羹饮、蒸青制饼煮茶清饮、茶碾末冲点汤饮、炒青散茶撮泡清饮等几个大的演变阶段,这种饮用方法在历代茶书和文人笔记中都有过或详或略的记载。由于茶是中国人的生活必需品,同时也是中国文人的一种生活艺术,因此品茶活动在中国历代的绘画作品中有过非常生动的描述。欣赏这些有关茶事的绘画作品,犹如读一部中国茶文化图录,特别是读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

阎立本是初唐人,其父阎毗、其兄阎立德均是才华出众的营造学家和画家。阎立本曾任工部尚书,唐高宗总章元年(668)拜为宰相。他有应务之才,尤擅绘画,工于写真,并以故事画见长,取材多为宫廷、官宦、贵族历史事件,著名的有《步辇图》《秦府十八学士》《职贡图》《永徽朝臣图》等。他的《萧翼赚兰亭图》画的也是个故事,说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晚年特别喜好王羲之的书法,曾数次派人下江南欲取《兰亭序》而不能得。后宰相房玄龄推荐梁元帝曾孙萧翼充使,萧翼扮作甚爱王羲之书法的儒生,身携二王杂帖来到越中云门寺。寺僧辩才是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的弟子,此时《兰亭序》真迹已传至他手中。由于辩才对萧翼之诈浑然不知,还以为这个儒雅书生虽有几通杂帖,却未曾见过《兰亭序》真迹,便欣然出示让其观赏。不料此举正中计谋,被萧翼赚骗。《兰亭序》得手后,太宗赏赐甚厚,授萧翼五品员外郎,并赏宅府、庄院、金银瓶、宝马等物,然而辩才却因失掉传世之宝,内熬外煎,又惊且悔,不久便一命呜呼。

在《萧翼赚兰亭图》画面中,老僧辩才坐于禅椅中,正与萧翼侃侃而谈,毫无戒备,而萧翼则将头微低,双手笼袖,暗中算计;坐于其中的那位僧人,双眉紧锁,似已察出狐疑;在图中,有一老者蹲坐于风炉前,炉火正红,锅内茶汤将沸,老者左手执锅柄,右手持茶夹,正在搅动茶汤,一侍童双手端茶托茶碗,正待锅内茶汤盛碗向宾主奉茶。炉边竹几上置有茶托茶碗和一碾茶的茶轮、一盛末茶的罐。

此画的主题虽不在茶事,却仍不失为一幅生动反映唐代饮茶生活的绘画作品。阎立本活动于唐太宗、高宗朝,卒于唐咸亨四年(673)。在他去世60年后陆羽才出生,故此画距陆羽《茶经》问世早约百余年。在《萧翼赚兰亭图》中至少提供了两个茶事历史信息:一是浙东、浙西早在初唐时饮茶已渗透民间,越中寺庙不仅僧众饮茶,还以茶招待来客。《封氏闻见记》曰:“开元(713-741)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阎立本此画则是记述唐太宗朝越中寺庙饮茶已盛,说明江南饮茶风俗更早于江北;二是初唐饮茶多取煮茶法,图中用锅(陆羽《茶经》中称“”)煮茶,持竹夹击拂茶汤再分盛在茶碗里,这一切与陆羽《茶经》所记完全吻合,像是《茶经》的图解。若借用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中“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来题画,倒也十分贴切。

《萧翼赚兰亭图》现有两本宋代摹本,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为南宋摹本,藏辽宁省博物馆为北宋摹本。北宋摹本与南宋摹本大体相近,只是图右坐谈者只辩才与萧翼两人,另有一童仆似正取《兰亭序》真迹出来。

另有五代山水画家巨然,也绘有一幅同名同题材的《萧翼赚兰亭图》。巨然是金陵(今南京)开元寺僧人,为五代山水画南方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此画虽描绘的是同一个故事,但是借山水而非人物来表现,没有茶事内容。